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于兴礼专利>正文

推铅球训练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035496 阅读:2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推铅球训练器,由固定杆、支架、销子、套管和移动杆组成;固定杆下端固定在地面上;支架自固定杆上部插入固定杆内;销子顺序插入固定杆和支架上的销孔,将支架与固定杆固定在一起;套管固定在支架上,与支架间呈38°-42°角,套管内设有凸块;移动杆纵向设有可卡扣在凸块上的长形通槽,移动杆套设于套管内并可沿套管呈直线移动,移动杆上端封头直径大于套管直径,下端固定一握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价格低廉,简单实用,便于操作,能使队员较快地掌握推铅球的发力顺序、出手手型和出手角度,同时,能够增强练习者的力量,使用效果好。(*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铅球教学与训练器材,特别涉及一种推铅球 训练器。
技术介绍
铅球是一种传统的田径体育项目,它不^f旦要求运动员本身具有身 材高、力量大、爆发力强的良好身体素质,同时还要求其具备相当过 硬的技术素养。铅球技术动作的日臻完善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循 序渐进、 一步一个脚印地经过长时间的科学训练得来的,有时甚至还 需要十余年的时间。作为一个初学推铅球的人来说,基础动作和基本 技术的掌握是非常关键的,是以后潜能的发挥和成绩提高的基石。就当前学校体育教学和普体训练的情况分析,初学者训练学习的 时间相当短,甚至在不到 一年内就达到 一定要求或在十几学时内掌握 一定技术,这就要求在教授动作的过程中,必须辅助行之有效的训练 方法和手段,才能达到预期效果。专利技术人通过十几年的带普体高考和 工作实践,及不断的探索研究,终于研制出一种简单、实用、低廉的 推铅球训练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铅球训练中对技巧的训练及掌握比较困难的 问题,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可规范训练者推铅球技巧的推铅球训练器。为达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推铅球训练器,由固定杆、支架、销子、套管和移动杆组成; 固定杆下端固定在地面上;支架自固定杆上部插入固定杆内;销子顺 序插入固定杆和支架上的销孔,将支架与固定杆固定在一起;套管固 定在支架上,与支架间呈38° -42°角,套管内设有凸块;移动杆纵 向设有可卡扣在凸块上的长形通槽,移动杆套设于套管内并可沿套管 呈直线移动,移动杆上端封头直径大于套管直径,下端固定一握柄。 本技术还可以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进一步实现 所述推铅球训练器,其中,所述移动杆上端封头上及套管上部均 固定设有5-6个沿圆周方向均匀分布的环件,移动杆上端封头上环件 通过弹性件与套管上部环件连接在一起。所述弹性件为弹簧、橡皮筋 或橡皮条。所述推铅球训练器,其中,所述固定杆上沿垂直方向均匀分布有 3-4个销孔,销孔间i 巨为100-150mm。所述推铅球训练器,其中,所述支架与套管之间固定有加固杆。所述推铅球训练器,其中,所述支架及移动杆长度均为2m,所述 固定杆长度为1. 5m,地上部分为lm,所述套管长度为0. 7m,支架焊 接在套管上部1/3处。本技术的推铅球训练器,在使用时,把训练器调至合适高度, 队员两脚前后开立略比肩宽,脚尖皆朝斜前方,上体后倒重心落在右 腿上,左臂微收,适度紧张,伸向投掷方向,右臂后撤,低于左肩,肩髋扭紧,而后进行蹬腿送髋,挺胸和转肩,伸臂推动手柄至身体、 肩、臂充分伸展,而后不要松手,迎至初始状态,如此反复练习。初 学者可从正面推过渡到正面转体然后再到侧面推,循序渐进,并根据 队员的实际情况适当增减弹簧的条数。从而队员可以掌握正确的推铅 球出手手型、出手角度、增强上肢力量,并能同时体会推铅球时的身 体各部位的动作感觉,^^人而达到对铅J求发力顺序的感性、理性的有才几 统一。1、 发力时先登右腿,力量由下而上传。2、 反弓时拉开胸和肩,感到胸大肌被拉长。3、 在右臂推时,右腿蹬伸,左侧制动,^^右侧动作有明显的对抗感。一般练习者推10次为一组,接掷4公斤以下重量的铅球3—5次,每课时练习IO组,在重复练习的过程中,既增强了力量、掌握了推铅球的出手手型,又掌握了推铅球的用力顺序和出手角度。在初学阶段 和冬训期间使用此推铅球训练器进行推铅球训练,每周1—2个学时,4—5个间歇训练期便能取得很好效果。本技术的推铅球训练器价格低廉,简单实用,便于操作,能 使队员较快地掌握推铅球的发力顺序、出手手型、出手角度。优于让 队员推静而不动的物体,同时,亦可根据队员的实际情况,先做正面推,再做正面转体推,然后再做侧面推,队员的力量也得到较大幅度 的提高,可更好的体会铅球运动的路线、方向、幅度,从而收到良好 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推铅球训练器的结构示意图2为本技术推铅球训练器的剖面结构示意图(未加弹性件)。图中1、固定杆,ll.销孔;2、支架,21.销孔;3、销子;4、 套管,41.环件,42.凸块;5、移动杆,51.上封头,52握柄,53.环 件,54.长形通槽;6、弹性件;7、加固杆。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1-2详细说明本技术。参见图1-2所示,为一种推铅球训练器,由固定杆l、支架2、销 子3、套管4和移动杆5组成;固定杆1下端固定在地面上;支架2 自固定杆1上部插入固定杆1内;销子3顺序插入固定杆1和支架2 上的销孔11/21,将支架2与固定杆1固定在一起;套管3固定在支 架上,与支架2间呈38。 -42。角,套管4内设有凸块42;移动杆5 纵向设有长形通槽54,移动杆5套设于套管4内,长形通槽54卡在 凸块42上,使得移动杆5沿套管4移动时是呈一条直线移动,移动杆 5的上端封头51直径大于套管4直径,下端固定一握柄52。更进一步的,可以在移动杆5上端封头51上及套管4上部均固定 设有5-6个沿圆周方向均匀分布的环件53/41,环件41距套管上端 20-30厘米。移动杆5上端封头51上环件53通过弹性件6与套管4 上部环件41连接在一起。所述弹性件6为弹簧、橡皮筋或橡皮条。可 根据队员实际情况增减弹性件条数,来更好的增强队员力量。同时,还可在固定杆1上沿垂直方向均匀分布有3-4个销孔11, 销孔11间距为100-150mm。从而可以通过销子3插入不同的销孔11 来调整退铅球训练器的高度,来适应不同身高队员使用。为了增加推铅球训练器的稳固性,还可在支架2与套管3之间固 定焊接一加固杆7。本技术的推铅球训练器,优选的,支架2及移动杆5长度均 为2m,固定杆1长度为1. 5m,地上部分为lm左右,所述套管4长度 为0. 7m,支架2焊接在套管4上部1/3处。 以下是队员铅球训练成绩对照表 表一为采用此推铅球训练器进行训练的队员成绩表一 单位米 男5KG女4KG<table>table see original document page 7</column></row><table>表二 单位米 男5KG女4KG<table>table see original document page 7</column></row><table><table>table see original document page 8</column></row><table>训练后比训练前提高A =2. 13m实践证明利用推铅球训练器提高成绩更为明显,在短时间内能够 达到预期训练目的,促进队员铅球成绩的提高并获得事半功倍之效。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 型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定。凡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利用本技术的技术 方案对上述实施例做出的任何等同的变动、修饰或演变等,均仍属于 本技术的技术方案的范围内。权利要求1、一种推铅球训练器,其特征在于由固定杆、支架、销子、套管和移动杆组成;固定杆下端固定在地面上;支架自固定杆上部插入固定杆内;销子顺序插入固定杆和支架上的销孔,将支架与固定杆固定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推铅球训练器,其特征在于: 由固定杆、支架、销子、套管和移动杆组成;固定杆下端固定在地面上;支架自固定杆上部插入固定杆内;销子顺序插入固定杆和支架上的销孔,将支架与固定杆固定在一起;套管固定在支架上,与支架间呈38°-42°角,套 管内设有凸块;移动杆纵向设有可卡扣在凸块上的长形通槽,移动杆套设于套管内并可沿套管呈直线移动,移动杆上端封头直径大于套管直径,下端固定一握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兴礼孟祥盛
申请(专利权)人:于兴礼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7[中国|山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