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吕先起专利>正文

分体立柜式空调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030289 阅读:28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空调技术领域,是一种分体立柜式空调器。它有壳体(1),壳体内安装热交换器(2),其上方安装风机(3)、送风口(5)和制冷回风口(6),热交换器下方安装制热回风口(8)。本技术方案能够确保柜机制冷时室内逗留区的气流组织,由稀释原则改变成挤压原则,从而使室内空气流速不高于0.3m/s,降低了能耗和噪声,提高了舒适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引进最低频率不高于10Hz的变频技术,就变成一台全天候空调器,全年都能得到极省电、舒适的空调环境,适合在洁净室、手术室和特殊生化实验室等对气流组织要求很高的场合使用。双点划线图形(7)是制冷回风口(6)安装在壳体侧面的宽体造型。(*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空调器
,是一种分体立柜式空调器
技术介绍
目前国内使用的分体立柜式空调器,送风口和回风口的位置均是送风口在柜机 的上部,安装在热交换器上方,回风口在柜机的下部,安装在热交换器的下方。这种传统 结构,使它的制冷效果,只能靠送风口吹进室内逗留区(离外墙150mm,离地面150mm到 1800mm或不低于人头部的空间)的冷风去稀释空气中的热量来实现。由于吹风强度大,空 气流速高,所以耗电量多,噪声大;由于冷风吹不到的地方不冷,形成制冷死角,所以室温分 布不均,舒适性差;由于回风口高度尺寸大,沿回风口高度的温差大,所以使制冷运行的效 率变低,耗电量变多,舒适性变差;由于制冷达不到国家标准(GB/T18883-20(^)对室内空 气流速不高于0. 3m/s的要求,所以不能作为住宅和办公建筑物空调器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分体立柜式空调器,使它能达到,室内逗留区的空 气流速,制冷时不高于0. 3m/s,能耗少,噪声低,舒适性好,为住宅和办公建筑物提供一种室 内空气质量达到国家标准(GB/T18883-2002)要求的分体立柜式空调器。本技术为完成上述目的,提供的技术方案是改变了空调器传统送风口和回 风口的设置。把送风口安装在壳体顶面,使送风口送出的冷、热风,不吹进逗留区,根除了送 风对逗留区空气流速的影响;把传统的制冷、制热共用回风口,从逗留区内搬到逗留区外, 进而将其一分为二 把制冷回风口安装在制冷回风道的顶面,其高度不低于逗留区的上限 高度(离地面1800mm或不低于人头部);把制热回风口安装在壳体的下方,其高度不高于 逗留区的下限高度(离地面150mm)。这种技术方案使本技术能够达到,使制冷运行的 室内气流组织,由稀释原则改变成挤压原则,从而使室内逗留区的空气流速不高于0.3 m/ s,达到国家标准要求,提高了舒适性,使分体立柜式空调器,由传统的商用型改变成优良的 家用型,保护了人体健康。这种技术方案,使本技术能够达到,使制冷运行效率提高6. 5%以上,相当提 升了 一个能效等级,大幅度降低了制造成本。本技术引进最低频率不高于IOHz的变频技术,就变成一台全天候空调器。全 天候空调器,指的是21世纪国际市场即将流行的、最低频率不高于IOHz的高效率变频空调 器,不论春、夏、秋、冬,一直通电运行,耗电量极低,使房间的舒适性大大提高,从而提高了 生活质量,适合在洁净室、手术室、特殊生化实验室等对气流组织要求很高的场合使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A-A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 1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壳体,2.热交换器,3.低速贯流风机,4.送风口导风叶片,5.送风口,6.制 冷回风口,7.制冷回风it,8.制热回风口,9.制热风门叶片,10.制冷风门叶片,12.通风口。图中的双点划线图形V是制冷回风道7安装在壳体1侧面的一种宽体造型。地面下的双点划线图形,表示把制热回风口的高度降为零,把它做成在壳体1底 面的地板回风口 11,它更舒适、节能。具体实施方式对照附图,对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空调器的壳体1内 装热交换器2,其上方安装低速贯流风机3,风机上方安装送风口导风叶片4,导风叶片的上 方安装送风口 5,导风叶片的开启角度α的最大值,是根据空调器在室内安装时的方位,一 次性调好固定,条件是保证送风口 5送出的冷、热风,只能吹送到逗留区的上方,而不能吹 进逗留区,停机时,导风叶片转到α为零的关闭送风口位置。在壳体1上方的背面或侧面安 装制冷回风道7,制冷回风道的截面形状,在壳体背面时,为90度等腰梯形,适合小房间在 墙角安放,借以节省空间;在壳体侧面时,为矩形,这种宽体造型,适合在大房间靠墙安放, 更显高雅大方。制冷回风道7的截面尺寸,应不大于送风口 5的截面尺寸,当需要减小制冷 回风道截面尺寸时,其条件是必须使制冷回风噪声限制在空调器允许范围之内。本技术改进的关键技术特征是把制冷回风口 6,由下回风,改变成上回风, 把它安装在制冷回风道7顶面,其高度不低于逗留区上限高度的水平位置;把制热回风口 安装在壳体1下方,其高度不高于逗留区下限高度的壳体正面和侧面或底面,从而使制冷 时的室内气流组织的基本原则,由稀释原则改变成挤压原则,克服了传统柜机制冷时,风速 高,能耗多,噪声大,有制冷死角,温度分布不均;由回风口温差导致的制冷效率变低,耗电 量变大,舒适性变差的缺点。采用本技术技术方案,制冷前,安装在制冷回风道7上方的制冷风门叶片10 和安装在壳体1下方的制热风门叶片9分别转到实线位置,在关闭制热回风口的同时,打开 制冷回风口,此时制热风门叶片的上方空间应为制冷运行时的负压区。制冷运行时,逗留区 上方的热湿空气流入制冷回风口 6,经制冷回风道7、通风口 12、在流经热交换器2时降温, 通过低速贯流风机3、送风口导风叶片4、送风口 5,以较低的风速吹送到逗留区的上方。这 些冷风,靠冷空气比热空气重的自由下落运动,流进逗留区,同时,热湿空气自由上升,被挤 压出逗留区。由于自由下落和自由上升的冷、热空气只有很小的横向流动,所以制冷时的空 气流速不高于0. 3m/s,由于减少了送风能耗,根除了搅风能耗,根除了回风口温差造成的能 耗,使本技术的制冷效率(EER),至少要提高6.5%,相当于提高了一个能效等级。制热运行前,图中的制冷、制热风门叶片,各自转到虚线位置,在关闭制冷回风口 的同时,打开制热回风口,此时制冷风门叶片的下方空间应为制热运行时的负压区。制热运 行时,室内逗留区下方的低温空气,流入制热回风口 8,在流经热交换器2时升温,经过低速 贯流风机3、送风口导风叶片4、送风口 5,以较低的风速吹送到逗留区的上方。逗留区上方 的热空气,缓慢流入逗留区,以补充不断流入制热回风口 8的低温空气,流入逗留区的热空 气只有很小的横向流动,所以制热时逗留区的空气流速不高于0. 2m/s,在制热循环中,实现 对逗留区的空气调节。权利要求1.分体立柜式空调器,它有壳体(1),壳体内安装热交换器O),热交换器上方安装低 速贯流风机(3),风机上方安装送风口导风叶片G),壳体顶面安装送风口(5),壳体的上方 安装制冷回风道(7),制冷回风道的上方安装制冷风门叶片(10),制冷回风道(7)的顶面安 装制冷回风口(6),制冷回风道(7)的下部开设通风口(1 与壳体(1)连通,热交换器(2) 下方安装制热风门叶片(9),它的下方安装制热回风口(8),其持征在于送风口(5)和制冷 回风口(6),皆在壳体(1)上方为水平设置,风口朝上,制热回风口(8),在壳体(1)下方的 正面、侧面或底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体立柜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送风口(5)的高度即壳体 (1)的高度(H)。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体立柜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制冷回风口(6)的高度,不 低于室内逗留区的上限高度(离地面1800mm或不低于人头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分体立柜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制热回风口(8)的高度(h), 不高于室内逗留区的下限高度(离地面150mm)。5.根椐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体立柜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分体立柜式空调器,它有壳体(1),壳体内安装热交换器(2),热交换器上方安装低速贯流风机(3),风机上方安装送风口导风叶片(4),壳体顶面安装送风口(5),壳体的上方安装制冷回风道(7),制冷回风道的上方安装制冷风门叶片(10),制冷回风道(7)的顶面安装制冷回风口(6),制冷回风道(7)的下部开设通风口(12)与壳体(1)连通,热交换器(2)下方安装制热风门叶片(9),它的下方安装制热回风口(8),其持征在于:送风口(5)和制冷回风口(6),皆在壳体(1)上方为水平设置,风口朝上,制热回风口(8),在壳体(1)下方的正面、侧面或底面。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先起
申请(专利权)人:吕先起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8[中国|济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