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摩托车前叉减震装置,包括有手把管、上联板、下联板、两个减震前叉和前轴,该减震装置还包括有第二减震器,所述第二减震器的两端分别与上联板和下联板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为:1、前叉系统变刚性连接为柔性连接,提高摩托车舒适性,特别是路况较差的路面;2、二级减震为前叉提供更长的压缩空间;3、减震前叉的固定点更靠近方向柱轴心,转向灵活性提高,前伸距调节范围更广;4、二级减震时可使前轮与地面接触点远离整车质心位置提高安全性(主要防止前翻)。(*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摩托车,具体涉及一种摩托车前叉减震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的摩托车前叉减震装置,如图1所示,存在以下缺点1、原状态前叉系统为刚性连接,缓解路面冲击能力差;2、原状态前叉压縮方向单一 ;3、原状态容易达到压縮极限;4、原状态前伸距调节范围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摩托车前叉减震装置,采用二级减震装置,提高了减震效果。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摩托车前叉减震装置,包括有手把管、上联板、下联板、两个减震前叉和前轴,该减震装置还包括有第二减震器,所述第二减震器的两端分别与上联板和下联板固定连接。 所述下联板设为U形结构左体、右体和中间本体,所述中间本体上设有套设在前轴上的第一轴孔,所述左体和右体上分别设有通孔和下固定端;所述左体和右体分别通过转轴与中间本体连接;所述上联板中央处设有套设在前轴上的第二轴孔,两端设有上固定端;所述第二减震器设有两个,每个第二减震器的两端分别与上固定端和下固定端连接;所述两个减震前叉分别与下联板上的两个通孔固定连接。 所述第二减震器设为弹簧结构。 所述下联板上的两个通孔和第一轴孔设在一直线上。 所述第二减震器分别与上联板以及下联板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本技术具有的优点1、前叉系统变刚性连接为柔性连接,提高摩托车舒适性,特别是路况较差的路面;2、两级减震为前叉提供更长的压縮空间;3、减震前叉的固定点更靠近方向柱轴心,转向灵活性提高,前伸距调节范围更广;4、二级减震时可使前轮与地面接触点远离整车质心位置提高安全性(主要防止前翻)。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本技术的内容不限于所举的实施例。 图1为现有产品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下联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上联板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2所示的一种摩托车前叉减震装置,包括有手把管1、上联板2、下联板4、两个减震前叉5和前轴6,该减震装置还包括有第二减震器3,所述第二减震器3的两端分别与上联板2和下联板4固定连接。 如图3和4所示,下联板4设为U形,中间本体42上设有固设在前叉轴6上;所述第二减震器3设有两个,所述两个第二减震器3的下端分别与左体41和右体43固定连接,上端与上联板2固定连接。 下联板4设为U形结构左体41、右体43和中间本体42,所述中间本体42上设有套设在前轴6上的第一轴孔421,所述左体41和右体43上分别设有通孔411, 431和下固定端412,432 ;所述左体41和右体43分别通过转轴44与中间本体42连接;所述上联板2中央处设有套设在前轴6上的第二轴孔21,两端设有上固定端22, 23 ;所述第二减震器3设有两个,每个第二减震器3的两端分别与上固定端22, 23和下固定端412, 432连接;所述两个减震前叉5分别与下联板4上的两个通孔411,431固定连接。 其中,第二减震器3为弹簧结构,采用柔性连接,提高摩托车舒适性。 保持了原有的减震前叉5,增加了第二减震器3,采用两级减震为前叉提供更长的压縮空间,同时使前轮与地面接触点远离整车质心位置提高安全性。 下联板4可根据使用工况需要产生转动。两根第二减震器3分别与上联板2以及下联板4的左体41、右体43通过螺栓连接,连接处可产生转动。第二减震器3有一定预紧力,保证在一般工况下减震前叉5只是进行压縮不产生转动,极限工况遇到紧急刹车、较大凹凸路面时减震前叉5压縮到极限状态,由于前叉有一定倾斜角度,自然产生扭转,此时第二减震器3产生压縮,对车辆产生减震作用。 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技术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依据本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技术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内。权利要求一种摩托车前叉减震装置,包括有手把管、上联板、下联板、两个减震前叉和前轴,其特征在于该减震装置还包括有第二减震器,所述第二减震器的两端分别与上联板和下联板固定连接。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前叉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联板设为U形结构左体、右体和中间本体,所述中间本体上设有套设在前轴上的第一轴孔,所述左体和右体上分别设有通孔和下固定端;所述左体和右体分别通过转轴与中间本体连接;所述上联板中央处设有套设在前轴上的第二轴孔,两端设有上固定端;所述第二减震器设有两个,每个第二减震器的两端分别与上固定端和下固定端连接;所述两个减震前叉分别与下联板上的两个通孔固定连接。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摩托车前叉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减震器设为弹簧结构。4.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摩托车前叉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联板上的两个通孔和第一轴孔设在一直线上。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前叉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减震器分别与上联板以及下联板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摩托车前叉减震装置,包括有手把管、上联板、下联板、两个减震前叉和前轴,该减震装置还包括有第二减震器,所述第二减震器的两端分别与上联板和下联板固定连接。本技术的优点为1、前叉系统变刚性连接为柔性连接,提高摩托车舒适性,特别是路况较差的路面;2、二级减震为前叉提供更长的压缩空间;3、减震前叉的固定点更靠近方向柱轴心,转向灵活性提高,前伸距调节范围更广;4、二级减震时可使前轮与地面接触点远离整车质心位置提高安全性(主要防止前翻)。文档编号B62K21/08GK201472584SQ200920147149公开日2010年5月19日 申请日期2009年5月15日 优先权日2009年5月15日专利技术者王晓庆 申请人:重庆隆鑫机车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摩托车前叉减震装置,包括有手把管、上联板、下联板、两个减震前叉和前轴,其特征在于:该减震装置还包括有第二减震器,所述第二减震器的两端分别与上联板和下联板固定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晓庆,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隆鑫机车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5[中国|重庆]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