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防锈效果的螺接元件,它包括:一头部;一杆身,该杆身连接于该头部底端,该杆身外周面设有螺纹;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容油空间,该容油空间设于该螺接元件内部;多个导孔,该多个导孔设于该杆身周面,并连通该容油空间;一吸附材料,该吸附材料置入该容油空间中;该吸附材料吸附有防锈液体,该防锈液体由该导孔流出至该杆身外周面。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容油空间内的防锈液体由导孔渗流至杆身外周面,以对螺接元件提供防锈作用,并且,防锈液体是慢慢渗出的,故可提供长时间的防锈功能。(*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螺接元件,尤指一种具有防锈效果的螺接元件。
技术介绍
现有的螺接元件大多以金属制成,由于金属的活性大,故螺接元件暴露于 大气环境中时,即会产生氧化而生锈,使得螺接元件与工件之间往往出现卡死 或锈蚀的情况,不易拆卸下来。若勉强将锈死的螺接元件拆下,则须破坏该螺 接元件或工件,往往要花费较多的力气与时间,相当不便。习知的一种防止螺接元件生锈的方法是在螺接元件的表面涂油,但是,在 经过一段时间后,所涂的油常因环境或温度因素而干掉,丧失防锈效果,仍不 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防锈效果的螺接元件,该螺接元件可 长时间保持防锈的作用。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具有防锈效果的螺接元件,它包括 一头部; 一杆身,该杆身连接于 该头部底端,该杆身外周面设有螺纹;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一容油空间,该 容油空间设于该螺接元件内部;多个导孔,该多个导孔设于该杆身周面,并连 通该容油空间; 一吸附材料,该吸附材料置入该容油空间中;该吸附材料吸附 有防锈液体,该防锈液体由该导孔流出至该杆身外周面。所述容油空间具有至少一开口,该开口位于该螺接元件一端;所述螺接元 件还包括至少一盖体,该盖体封闭所述容油空间的开口。所述容油空间的开 口位于所述螺接元件的头部。所述头部顶面凹设一多角孔状的驱动部;所述容 油空间的开口与该驱动部连通;所述盖体设于所述容油空间的开口与该驱动部 之间。或者,所述容油空间的开口位于所述螺接元件的杆身。所述容油空间具有相连接的一第一空间部和一第二空间部;该第一空间部 位于所述杆身处;该第二空间部位于所述头部处;所述多个导孔与该第一空间 部连通。所述头部顶面凹设一驱动部。所述多个导孔以至少两列的方式设于所述杆身上。所述吸附材料为纤维材料。所述吸附材料为具有孔隙的高分子材料。本技术的优点是在本技术中,容油空间内的防锈液体由导孔渗流至杆身外周面,以对 螺接元件提供防锈作用,并且,防锈液体是慢慢渗出的,故可提供长时间的防 锈功能。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是图1的纵向剖面图。图3是本技术第二较佳实施例的纵向剖面图。 图4是本技术第三较佳实施例的纵向剖面图。 图5是本技术第四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6是图5的纵向剖面图。具体实施方式首先,请参阅图1和图2,本技术所提供的螺接元件10的第一较佳实 施例包括 一头部20以及一连接于该头部20—端的杆身25。该头部20外周 面为多角形,例如六角形;该杆身25设于该头部20底端,其外周面具有螺纹 26。本技术还包括一容油空间30,该容油空间30设于该螺接元件10内部,且具有至少一开 口,该开口贯穿至螺接元件IO外表面。更具体地说,该容油空间30具有相连 接的一第一空间部32和一第二空间部34,该第二空间部34位于该头部20中, 并贯穿该螺接元件IO顶端,形成前述的开口。该第一空间部32主要位于该杆 身25内,并与第二空间部34连通。此外,以第二空间部34的宽度大于第一 空间部32的宽度为佳。另须说明的是,容油空间30的构成不以本实施例为限, 例如,其可为单一内径的空间。多个导孔40,该多个导孔40以适当间隔设于该螺接元件10的杆身25周 面,并向内延伸而与该容油空间30的第一空间部32连通。本实施例使导孔40 以多列(例如至少两列)的排列设于该杆身25上,每一列具有多个导孔40, 导孔40间以等间隔排列为佳。一吸附材料50,该吸附材料50可为具有孔隙的高分子材料或纤维材料, 例如海棉或布料等,以可吸收防锈液体,例如润滑油。该吸附材料50置入该容油空间30中。实施时,可使吸附材料50先浸有润滑油再装入容油空间30 中,或者,将吸附材料50装入容油空间30后,再将润滑油填入容油空间30, 使吸附材料50吸收润滑油。吸附材料50可完全填满第一和第二空间部32、34, 或者仅装填于第一空间部32中。藉此,容油空间30装填有防锈液体。一盖体55,该盖体55盖设于该容油空间30的开口,其可避免润滑油自开 口流出及吸附材料自该开口掉落。盖体55可以以固设的方式设于该开口处, 或者以可装卸的方式(例如螺设)设于该开口处。使用时,可以用一扳手(图中未示出)套接于该螺接元件10的头部20, 即可驱转螺接元件。当螺接元件10螺设于一工件时,藉由毛细作用,容油空间30中的润滑油 将沿着该导孔40而渗出至该杆身25外周面,形成一保护膜而包覆该杆身25 的表面。如此,杆身25与工件的螺孔间即受到润滑油的防护,不会氧化生锈, 防止螺接元件与工件锈蚀卡死。并且,润滑油被吸收于吸附材料中,不会快速流失,而是缓慢渗出,对螺 接元件的外表面可提供长时间的润滑和防锈作用。故,即使在长时间后,还可 避免螺接元件生锈,轻松地将螺接元件自工件上松开,无需破坏工件或螺接元 件。图3是本技术螺接元件10'的第二较佳实施例,其大体与第一较佳实 施例相同,相同构件延用相同编号。在本实施例中,容油空间30两端分别贯 穿螺接元件10'的顶端、底端,并各以一盖体55'封住其开口。请参阅图4,本技术第三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螺接元件60同样具有相 连接的一头部72及一杆身74,该杆身74的外周面设有螺纹; 一容油空间75, 其设于该螺接元件60中;若干导孔76,其设于该杆身74周面,并与该容油空 间75连通; 一吸附材料78,其装入该容油空间75中,并吸附有防锈液体。本实施例将容油空间75的开口设于该杆身74底端; 一盖体79,其盖设于 该容油空间75的开口。同样地,防锈液体可自该导孔76渗出至杆身74外表面,以提供防锈作用。此外,该头部72的顶端另设有一驱动部721,例如六角孔。藉此,用一扳 手套住头部72外周面,或用一工具(例如六角扳手)连接该驱动部721,以驱转 螺接元件60。请参阅图5和图6,本技术所提供的螺接元件80的第四较佳实施例同 样具有相连接的一头部92及一杆身94; 一容油空间95,其设于该螺接元件80中;若干导孔96,其设于该杆身94周面,并与该容油空间95连通; 一吸附材 料98,其装入容油空间95中,用以吸附防锈液体。该头部92顶端凹设一驱动部921,该驱动部921为一多角孔;该容油空间 95的开口位于该头部92处,并与该驱动部921连通。一盖体99,其设于该容油空间95的开口与该驱动部921之间,用以封闭 该容油空间95。本实施例的使用效果与上述各实施例相同,在这里不再赘述。 需提及的是,本实施例的容油空间95的开口也可设于杆身94底端。 以上所述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及其所运用的技术原理,对于本领域 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祌和范围的情况下,任何基于本实 用新型技术方案基础上的等效变换、简单替换等显而易见的改变,均属于本实 用新型保护范围之内。权利要求1.一种具有防锈效果的螺接元件,它包括一头部;一杆身,该杆身连接于该头部底端,该杆身外周面设有螺纹;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容油空间,该容油空间设于该螺接元件内部;多个导孔,该多个导孔设于该杆身周面,并连通该容油空间;一吸附材料,该吸附材料置入该容油空间中;该吸附材料吸附有防锈液体,该防锈液体由该导孔流出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有防锈效果的螺接元件,它包括: 一头部; 一杆身,该杆身连接于该头部底端,该杆身外周面设有螺纹;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一容油空间,该容油空间设于该螺接元件内部; 多个导孔,该多个导孔设于该杆身周面,并连通该容油 空间; 一吸附材料,该吸附材料置入该容油空间中;该吸附材料吸附有防锈液体,该防锈液体由该导孔流出至该杆身外周面。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智庆,
申请(专利权)人:谢智庆,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