料箱底部加热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5021549 阅读:18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铝用阳极生产领域的阳极焙烧炉,特别是涉及料箱底部加热结构。它包括料箱,设在料箱的两侧的火道,在料箱的底部设有热料箱底,在热料箱底的下方中间设有隔离垛,在隔离垛的两侧为与料箱两侧火道相通的左右加热区,每个左右加热区设有前加热段和后加热段,每条火道分为前火焰区和后火焰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以往阳极焙烧炉料箱底部温度低、料箱上下温差大、火道控制温度高、燃料消耗量大、炉子产能降低、填充料烧损大、火道墙更换周期短、不利于节能减排等问题。(*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铝用阳极生产领域的阳极焙烧炉,特别是涉及阳极焙烧炉料箱底部加热结构
技术介绍
在铝用阳极焙烧生产工序中,为了保证焙烧炉产量,生阳极在料箱中一般采用多 层立起叠装,每层并列多块,料箱的深度一般均超过5m。产品加热时,燃料从炉面上的火道 墙烧嘴孔垂直喷入火道燃烧,火焰在火道内折流墙的作用下,呈W形流动,并进入下一个炉 室的火道内,仍进行W形流动,直至进入设在火焰系统末尾的排烟装置,排入炉子总烟道。 在上述过程中,火焰或高温烟气直接加热的是火道墙砌体,火道墙再以传导传热的方式加 热填充料,由填充料将热量传给阳极产品,最后在一定的时间温度曲线下完成阳极焙烧过 程。为了保证阳极产品的焙烧质量,在设定火道温度、供给燃料及确定焙烧时间等工艺要素 时,除了要考虑阳极中心部位的烧成温度、砌体和填充料及阳极产品自身在传导传热过程 中形成的温度梯度之外,还要特别考虑沿料箱深度上的温差水平。也就是说,火道温度、供 给燃料及确定焙烧时间等工艺制度,必须满足处于料箱内温度最低点的阳极产品完全达到 合格的焙烧质量的条件。 现有的铝用阳极焙烧炉,对于阳极产品的加热,仅仅依靠设在料箱两侧面的火道 墙所传导的热量,而其料箱底部不具有加热功能,这种加热结构,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缺点 1、火道内的火焰或高温烟气在流动过程中,由于火道砌体吸收热量必然引起其热烚量迅速 下降,反映在料箱内则是沿料箱深度上温度上高下低,形成的温度差一般在IO(TC ,导致阳 极焙烧产品质量不均匀;2、为了弥补由于料箱上下温差带来的料箱底部低温,确保整个料 箱的阳极产品全部合格,在实际生产中,已考虑了传导传热温度梯度所确定的火道控制温 度,还要再加上解决料箱上下温差的温度,使得火道实际温度大大提高,明显提高了炉子的 燃料消耗量;3、实际生产中为了解决料箱上下温差带来的不利影响,还采取了延长焙烧曲 线的措施,使炉子的设计生产能力下降;4、火道温度的提高,增加了料箱上部填充焦的氧化 烧损,增加了阳极生产的成本;5、火道温度的提高,加重了火道砌体的高温负担,使火道墙 的高温变形量明显增加,縮短了火道墙的更换周期和整台炉子的使用寿命;6、燃料消耗和 填充焦烧损的增加,即浪费了能源,也加大了 C02的排放,有悖于国家的节能减排政策。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就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料箱底部加热结构,目的是解 决阳极焙烧炉料箱底部温度低、料箱上下温差大、火道控制温度高、燃料消耗量大、炉子产 能降低、填充料烧损大、火道墙更换周期短、不利于节能减排等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料箱底部加热结构,包括料箱,设在 料箱的两侧的火道,在料箱的底部设有热料箱底,在热料箱底的下方中间设有隔离垛,在隔 离垛的两侧为与料箱两侧火道相通的左右加热区,每个左右加热区设有前加热段和后加热段,每条火道分为前火焰区和后火焰区。 所述的前加热段由前加热通道、设在前加热通道上的前加热段入口和前加热段出 口构成;前火焰区由与同前加热段入口相通的第一火道和与同前加热段出口相通的第二火 道构成。 所述的第一火道与第二火道之间设有隔墙。 所述的第一火道的上方设有火道入口 。 所述的后加热段由后加热通道、设在后加热通道上的后加热段入口和后加热段出 口构成;后火焰区由与同后加热段入口相通的第三火道和与同后加热段出口相通的第四火 道构成。 所述的第三火道与第四火道之间设有隔墙。 所述的第四火道的上方设有火道出口。 所述的前火焰区和后火焰区之间的隔墙的上方设有火道墙折流缺口 。 所述的火道的顶部设有烧嘴孔。 所述的前加热段入口和前加热段出口截面形状是矩形或圆形,其边长或直径的尺 寸范围为50 600mm。 所述的前加热通道的截面形状是矩形或圆形,其边长或直径的尺寸范围为100 800mm。 所述的后加热段入口和后加热段出口截面形状是矩形或圆形,其边长或直径的尺 寸范围为50 600mm。 所述的后加热通道的截面形状是矩形或圆形,其边长或直径的尺寸范围为100 800mm。 本技术的优点效果 1、在料箱两则火道墙加热阳极产品的同时,料箱底部也设有火焰或高温烟气通 道,可以对料箱底部实施加热,有效降低料箱和阳极产品的上下温差,提高阳极产品焙烧质 2、可降低为弥补料箱上下温差而提高的火道温度,有利于阳极焙烧炉减少燃烧供 给,降低焙烧阳极产品的能耗。 3 、可减少阳极产品的焙烧曲线,有利于提高阳极焙烧炉的产能。 4、可减少填充料的高温烧损,降低阳极焙烧生产成本。 5、可保持阳极焙烧炉在较低的温度水平下运转,有利于减缓炉子火道墙的高温变 形速度,提高阳极焙烧炉的运行寿命,增加阳极焙烧经济效益。 6、可减少能源消耗,提高阳极焙烧炉的节能水平,同时可有效减少固体垃圾和C02的排放,有利于环境保护。 7、结构简单,易于实施。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料箱底部加热结构的立面剖视示意图。 图2是本技术料箱底部加热结构的平面剖视示意图。 图3是本技术料箱底部加热结构的火道立面剖视示意图。 图中,1、料箱;2、热料箱底;3、隔离垛;4、左加热区;5、右加热区;6、火道;7、前加 热段;8、后加热段;9、烧嘴孔;10、前加热段入口 ;11、前加热通道;12、前加热段出口 ;13、 火道墙折流缺口 ;14、后加热段入口 ;15、后加热通道;16、后加热段出口 ;17、火道出口 ;18、 火道入口 ;19、隔墙;20、第一火道;21、第二火道;22、第三火道;23、第四火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对本技术的实施例结合附图加以详细描述,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不 受实施例所限。 如图1-3所示,本技术料箱底部加热结构,包括料箱1,设在料箱1的两侧的火 道6,在料箱1的底部设有热料箱底2,在热料箱底2的下方中间设有隔离垛3,在隔离垛3 的两侧为与料箱1两侧火道6相通的左右加热区4、5,每个左右加热区4、5设有前加热段7 和后加热段8,每条火道6分为前火焰区和后火焰区;前加热段7由前加热通道11、设在前 加热通道上的前加热段入口 IO和前加热段出口 12构成;前火焰区由与同前加热段入口 10 相通的第一火道20和与同前加热段出口 12相通的第二火道21构成,第一火道20与第二 火道21之间设有隔墙19,第一火道20的上方设有火道入口 18 ;后加热段8由后加热通道 15、设在后加热通道15上的后加热段入口 14和后加热段出口 16构成;后火焰区由与同后 加热段入口 14相通的第三火道22和与同后加热段出口 16相通的第四火道23构成,第三 火道22与第四火道23之间设有隔墙19,第四火道23的上方设有火道出口 17,前火焰区和 后火焰区之间的隔墙19的上方设有火道墙折流缺口 13,每条火道6的第一、第二、第三和第 四火道20、21、22、23的顶部设有烧嘴孔9。 前加热段入口 、前加热段出口 、后加热段入口和后加热段截面形状是矩形或圆形, 其边长或直径的尺寸范围为50 600mm。 前加热通道和后加热通道的截面形状是矩形或圆形,其边长或直径的尺寸范围为 100 800mm。 火焰或高温烟气在火道和炉底内的左右加热区是以W形和L形相复合的方式流 动,可同时加热料箱两壁和料箱底。运行的火道横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料箱底部加热结构,包括料箱,设在料箱的两侧的火道,其特征在于在料箱的底部设有热料箱底,在热料箱底的下方中间设有隔离垛,在隔离垛的两侧为与料箱两侧火道相通的左右加热区,每个左右加热区设有前加热段和后加热段,每条火道分为前火焰区和后火焰区。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忠心曹广和吕博张晓新孙毅
申请(专利权)人:沈阳铝镁设计研究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9[中国|沈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