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房的节能换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5021146 阅读:1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机房的节能换热装置,包括设置在箱体内的室内侧风机、室外侧风机和用于气-气热交换的热交换器,室内侧风机驱动的室内侧空气通过热交换器与室外侧风机驱动的室外侧空气换热,热交换器为平板层叠式,且位于箱体内的室内侧换热风道与室外侧换热风道相平行,室内侧空气与室外侧空气的流动方向相反。室内侧换热风道与室外侧换热风道中分别设置有用于加强换热的波纹换热片。室内侧换热风道与室外侧换热风道呈L形或U形,热交换器为方形或菱形。室内侧换热风道与室外侧换热风道的组合为L-L、L-U、U-L或U-U。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简单合理、体积小、安装方便、高效节能、可靠性高、使用寿命长、室内洁净度高的特点。(*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节能换热装置,特别是一种机房或基站等需要散热 的节能换热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通信事业的发展,特别是3G业务的蓬勃开展,机房和基站大量出 现。机房中的设备多是散热设备,在正常工作情况下持续散放热量,又因为 设备运行需要合适的温度范围,所以为了保证机房内的温度,必须把设备的 发热排出机房。常用散热的方式主要有两种 一种为空调降温,另一种为引 入新风换热,把室外较低的环境空气通过简单的过滤直接引入到内部,和内 部的高温空气混合来降温。空调降温是在室内室外完全隔离的情况下,通过 制冷剂的循环把室内的热量带出去。使用空调来降温的主要缺点是能耗高,在能效比为l:3的情况下,要散 出7KW的热量,就要消耗23KW的电能。其次是故障率高,因为空调里 面的零件多,且主要部件为压缩机等运动部件,容易损坏。引入新风换热主 要的缺点需要把室外空气引入机房内,由于室外空气存在大量的灰尘,同时 由于室外空气的湿度有时高,有时低,直接引入很快会使室内的湿度达到室 外的水平,这样常常会超过设备能够承受的湿度范围,造成设备损坏。环境 洁净度低和湿度不合理都会极大的降低设备的寿命,这也是引入新风换热这 一方式一直没有被广泛接受的主要原因。中国专利文献号CN2849538Y中公开了 一种换热节能装置,该换热装置 为了使室内侧空气吸入口和排出口在同 一侧,采用两台交叉流换热器来形成 风道,两台方形交叉流换热器沿对角线方向串联而成,交叉流换热器之间有 三角形的风道,其中室内侧风机与交叉流换热器的第一风道连接,并与换热 器的第一风道连接;室外侧风机与换热器的第二风道连接,并与换热器的第 二风道连接。可以看出该方案虽然解决的单台方形交叉流换热器无法实现室 内空气在同侧进出换热器同时室外空气在另一侧进出换热器的问题,但是由 于交叉流换热器中换热风道的夹角为卯度,必然造成在一个风道内随着空 气温度的降低或升髙,其对于另外一个风道的换热能力都随着空气的流动方向减小;或者说,对于另一个风道存在由于风道所在位置的不同,会造成换 热能力的不同。即整个换热器的换热是不均匀的,出风口的风温也是不均勻 的,从而降低了交叉流换热器的换热效率。通过侧面剖视图,我们还可以发 现风道占用了换热器主体大约一半的空间,这样相同的换热面积(换热量), 需要更大的体积才能满足。同时,由于其换热效率相对比较低,所以会进一 步增加所占空间的大小。除此以外,还存在换热器固定不牢固,搬运、趺落 容易变形等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合理、体积小、安装方便、高 效节能、可靠性高、使用寿命长、室内洁净度高的机房的节能换热装置,以 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按此目的设计的一种机房的节能换热装置,包括设置在箱体内的室内侧 风机、室外侧风机和用于气-气热交换的热交换器,室内侧风机驱动的室内 侧空气通过热交换器与室外侧风机驱动的室外侧空气换热,其特征是热交换 器为平板层叠式,且位于箱体内的室内侧换热风道与室外侧换热风道相平 行,室内侧空气与室外侧空气的流动方向相反。所述室内侧换热风道与室外侧换热风道中分别设置有用于加强换热的 波紋换热片。室内侧换热风道与室外侧换热风道呈L形或U形,热交换器 为方形或菱形。或者室内侧换热风道与室外侧换热风道的组合为L-L、 L-U、 U-L或U-U。热交换器釆用钼及铝合金、铜及铜合金、纸、塑料或它们的组 合而成。所述室内侧风机和室外侧风机分别为轴流风机、混流风机或离心风机。 室内侧风机和室外侧风机分别为一台以上。室内侧风机设置在热交换器的吸 风侧,室外侧风机设置在热交换器的排风侧。本技术既可以将室内侧空气循环设置为下吸上排,室外侧空气循环 设置为上吸下排,也可以将室内侧空气循环釆用上吸下排,室外侧空气循环 釆用下吸上排,从而具有较大的灵活性。本技术的运转设备少,出现故障的机会低,对于偏远地区可减少设 备巡检和维修的周期;其能效高,产生同样的冷量或带走同样的热量,所消 耗的电能远低于釆用空调制冷。本技术中的热交换器换热效率高,体积小,采用逆流换热,室内外 空气换热充分;只向室内提供冷量,不会将室外的尘土和湿度带入室内,从 而保证室内的洁净度和湿度;整个节能换热装置安装灵活方便,易于布置。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节能换热装置安装在机房中的示意图。图2为第一节能换热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第一节能换热装置移除外板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第一节能换热装置工作时的气体流向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的简图。图6为第二实施例的节能换热装置工作时的气体流向示意图。 图7为图6的简图。图中l为节能换热装置,2为侧边板,3为顶板,4为控制器,5为室 内侧吸风口格栅,6为室内侧排风口格栅,7为室内侧排风口, 8为室内侧 中面板,9为室内侧吸风口, IO为室外侧通风腔,ll为室外侧风机蜗壳, 12为室外侧风机,13为室外侧排风口; 14为热交换器芯边板,15为室内侧 风机,16为热交换器,17为室外侧排风管,18为室外侧吸风管,19为室外 侧换热风道,20为室内侧换热风道,21为室内侧吸入空气,22为室内侧排 出空气,23为室外侧吸入空气,24为室外侧排出空气,25为墙壁。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 第一实施例参见图l,本节能换热装置l可以安装于室内或室外,为了避免财产损 失,优选安装在室内,通过室外侧排风管17和室外侧吸风管18进行空气循 环,墙壁25上有供吸排风管通过的孔。节能换热装置l通过驱动室内恻和 室外侧的空气进行换热,而把室外空气的冷量传递给室内空气,即把室内的 热量传递给室外空气。参见图2,图中的2为侧边板,3为顶板,4为控制器,S为室内侧吸风 口格栅(含过滤网),6为室内侧排风口格栅。可以看出室内侧釆用的是上 吸风下排风的送风方式,控制器4既可以控制内外循环风机的转速,也可以 设定温度和显示当前温度。参见图3,室内侧釆用的上吸风下排风的形式,室外侧风机12布置在热 交换器16的排风侧,这样可以使送风速度较高,送风距离相对远些。热交 换器16可采用铝及销合金、铜及铜合金、纸、塑料或它们的组合而成。热 交换器16中的室外侧换热风道19和室内侧换热风道20均为L型,室内侧 换热风道20与室外侧换热风道19中分别设置有用于加强换热的波紋换热 片。从节能换热装置的正面吸风,空气竖直向下通过热交换器16的室内侧 换热风道20,室内空气在热交换器16中的室内侧换热风道20与热交换器16中的室外侧换热风道19的室外空气进行换热,变凉的室内空气被室内侧 风机15加压吹出节能换热装置1。室内侧风机15和室外侧风机12采用离 心风机,具体的说采用的单电机,两个叶轮的离心风机。本实施例中的室外侧换热风道19和室内侧换热风道20组合为L-L,而 U型风道需要在风道出风口,即与热交换器体垂直方向上,设置风机,所以 采用L型风道更有利于节约空间。参见图4-图5,室外侧的低温空气23经过室外侧吸风管18进入热交换 器16中,在方形的热交换器16中的室外侧换热风道19内与室内侧换热风 道20中的室内侧空气换热,经过加热的室外侧空气经过室外侧风机12加压 排出节能换热装置l,回到室外空气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机房的节能换热装置,包括设置在箱体内的室内侧风机(15)、室外侧风机(12)和用于气-气热交换的热交换器(16),室内侧风机驱动的室内侧空气通过热交换器与室外侧风机驱动的室外侧空气换热,其特征是热交换器为平板层叠式,且位于箱体内的室内侧换热风道(20)与室外侧换热风道(19)相平行,室内侧空气与室外侧空气的流动方向相反。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凤华刘阳程宏理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美的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