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折叠式活动房屋,包括左底板和右底板、左前墙和右前墙、左后墙和右后墙、左墙、右墙、左屋顶、右屋顶和屋框架(上屋框架、下屋框架等),左屋顶的右缘与上屋框架转动连接,左墙的上缘与左屋顶的左缘转动连接,右屋顶的左缘与上屋框架转动连接,右墙的上缘与右屋顶的右缘转动连接,左底板的右缘与下屋框架转动连接,左前墙的下缘与左底板的前缘转动连接,左后墙的下缘与左底板的后缘转动连接,右底板的左缘与下屋框架转动连接,右前墙的下缘与右底板的前缘转动连接,右后墙的下缘与右底板的后缘转动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有构件转动连接,各构件间折叠较紧密,折叠后相对体积较小和利于运输,组装后房屋较牢固。(*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活动房屋,具体涉及一种折叠式活动房屋。
技术介绍
活动房屋又称组合屋,以其运输方便,组装、拆卸简捷等优点,广泛应用于抗灾、工 程施工和野外作业。折叠式活动房屋的组装、拆卸更便捷,如公开号为CN101245612,名称为 折叠式活动房屋的中国技术专利申请,就公开了包括底板、前墙、后墙、左墙、右墙、左 屋顶和右屋顶等构件组成的折叠式活动房屋,该折叠式活动房屋将底板分为可折叠的左底 板、中底板和右底板,前墙和后墙也分为可折叠三部分,将左底板与左墙转动连接,左墙又 与左屋顶转动连接,右底板与右墙转动连接,右墙又与右屋顶转动连接,其前墙和后墙与底 板、屋顶、左墙和右墙要通过扣接或钉接安装才连接,即是底板、左墙、右墙、左屋顶和右屋 顶为一组转动连接构件,前墙和后墙为两独立的折叠构件,因此该折叠式活动房屋只是部 分构件相互转动连接;未设整体固定的屋框架,组装后房屋牢固度较少;由于折叠后左底 板和右底板与中底板为直角,折叠后各构件之间的间隙较大,也就是该折叠式活动房屋折 叠后相对体积较大;由于折叠后各构件之间间隙较大,运输过程中易造成损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所有构件全部转动连接,各构件之间 折叠较紧密,折叠后相对体积较小和利于运输,组装后房屋较牢固的折叠式活动房屋。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折叠式活动房屋,包括 底板、前墙、后墙、左墙、右墙、左屋顶、右屋顶和屋框架,所述屋框架由上屋框架、下屋框架、 前屋框架和后屋框架围成的方框,所述底板包括左底板和右底板两部分,所述前墙包括左 前墙和右前墙两部分,所述后墙包括左后墙和右后墙两部分,所述左屋顶的右缘与所述上 屋框架转动连接,所述左墙的上缘与所述左屋顶的左缘转动连接,所述右屋顶的左缘与所 述上屋框架转动连接,所述右墙的上缘与所述右屋顶的右缘转动连接,所述左底板的右缘 与所述下屋框架转动连接,所述左前墙的下缘与所述左底板的前缘转动连接,所述左后墙 的下缘与所述左底板的后缘转动连接,所述右底板的左缘与所述下屋框架转动连接,所述 右前墙的下缘与所述右底板的前缘转动连接,所述右后墙的下缘与所述右底板的后缘转动 连接。所述屋框架上设置有电设备、电线。所述转动连接为铰接,也可以为其它转动连接方式,如插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一种折叠式活动房屋,包括底板、前墙、 后墙、左墙、右墙、左屋顶、右屋顶和屋框架,屋框架由上屋框架、下屋框架、前屋框架和后屋 框架,底板包括左底板和右底板,前墙包括左前墙和右前墙,后墙包括左后墙和右后墙,左 屋顶的右缘与上屋框架转动连接,左墙的上缘与左屋顶的左缘转动连接,右屋顶的左缘与 上屋框架转动连接,右墙的上缘与右屋顶的右缘转动连接,左底板的右缘与下屋框架转动连接,左前墙的下缘与左底板的前缘转动连接,左后墙的下缘与左底板的后缘转动连接,右 底板的左缘与下屋框架转动连接,右前墙的下缘与右底板的前缘转动连接,右后墙的下缘 与右底板的后缘转动连接;这样所有折叠式活动房屋的构件通过转动连接关系相互连接在 一起,且折叠后,各构件之间折叠紧密,空隙极少,底板、前墙、后墙、左墙、右墙、左屋顶和右 屋顶都折叠在屋框架内,这样折叠后相对体积较小,便于集装箱车运输,使运费降低,运输 过程中抗振能力强,降低了运输过程中构件损坏现象,由于有屋框架的固定和支撑作用,该 折叠式活动房屋在组装后,房屋较牢固,抗风抗震能力较强。因此本技术是一种所有构 件全部转动连接,各构件之间折叠较紧密,折叠后相对体积较小和利于运输,组装后房屋较 牢固的折叠式活动房屋。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组装后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折叠后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第一步组装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第二步组装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第三步组装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第四步组装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实施例如图1和图2所示的一种折叠式活动房屋,包括屋框架1、左底板2、右底板3、左屋 顶4、右屋顶5、左墙6、右墙7、前墙8和后墙9,屋框架1由上屋框架11、下屋框架12、前屋 框架13和后屋框架14相互固定围成,前墙8由左前墙81和右前墙82两部分组成,后墙9 由左后墙91和右后墙92两部分组成,左屋顶4的右缘与上屋框架11铰接,左墙6的上缘 与左屋顶4的左缘铰接,右屋顶5的左缘与上屋框架11铰接,右墙7的上缘与右屋顶5的 右缘铰接,左底板2的右缘与下屋框架12铰接,左前墙81的下缘与左底板2的前缘铰接, 左后墙91的下缘与左底板2的后缘铰接,右底板3的左缘与下屋框架12铰接,右前墙82 的下缘与右底板3的前缘铰接,右后墙92的下缘与右底板的后缘铰接。组装例如图3、图4、图5和图6所示的一种折叠式活动房屋,第一步将左底板2以及与其 铰接的左前墙81、左后墙91 一起从下屋框架12往外翻转成水平,右底板3以及与其铰接 的右前墙82、右后墙92 —起从下屋框架12往外翻转成水平;第二步将左屋顶4连同左墙6 从上屋框架11往外翻转成水平,右屋顶5连同右墙7从上屋框架11往外翻转成水平,同时 将左墙6从左屋顶4向下翻转成与左屋顶4垂直,右墙7从右屋顶5向下翻转成与右屋顶 5垂直;第三步将左前墙81从左底板2翻起成与左底板2垂直,右前墙82从右底板3翻起 成与右底板3垂直,第四步将左后墙91从左底板2翻起成与左底板2垂直,右后墙92从右 底板3翻起成与右底板3垂直,第五步将左前墙81分别与前屋框架13、左屋顶4、左墙6扣 接或钉接固定,左后墙91分别与后屋框架14、左屋顶4、左墙6扣接或钉接固定,右前墙824分别与前屋框架13、右屋顶5、右墙7扣接或钉接固定,右后墙92分别与后屋框架14、右屋 顶5、右墙7扣接或钉接固定,左墙6与左底板2扣接或钉接固定,右墙7与右底板3扣接或 钉接固定,这样该折叠式活动房屋组装完毕。该折叠式活动房屋各构件环环相连,组装和折 叠都较方便,折叠后,各构件间基本紧密贴接,折叠步骤刚好与组装步骤相反,本
的技术人员及普通消费者都能按次序折叠,在此不作叙述。权利要求一种折叠式活动房屋,包括底板、前墙、后墙、左墙、右墙、左屋顶和右屋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屋框架,所述屋框架包括上屋框架、下屋框架、前屋框架和后屋框架,所述底板包括左底板和右底板,所述前墙包括左前墙和右前墙,所述后墙包括左后墙和右后墙,所述左屋顶的右缘与所述上屋框架转动连接,所述左墙的上缘与所述左屋顶的左缘转动连接,所述右屋顶的左缘与所述上屋框架转动连接,所述右墙的上缘与所述右屋顶的右缘转动连接,所述左底板的右缘与所述下屋框架转动连接,所述左前墙的下缘与所述左底板的前缘转动连接,所述左后墙的下缘与所述左底板的后缘转动连接,所述右底板的左缘与所述下屋框架转动连接,所述右前墙的下缘与所述右底板的前缘转动连接,所述右后墙的下缘与所述右底板的后缘转动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折叠式活动房屋,其特征在于所述屋框架上设置有电设 备、电线。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折叠式活动房屋,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连接为铰接。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折叠式活动房屋,包括左底板和右底板、左前墙和右前墙、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折叠式活动房屋,包括底板、前墙、后墙、左墙、右墙、左屋顶和右屋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屋框架,所述屋框架包括上屋框架、下屋框架、前屋框架和后屋框架,所述底板包括左底板和右底板,所述前墙包括左前墙和右前墙,所述后墙包括左后墙和右后墙,所述左屋顶的右缘与所述上屋框架转动连接,所述左墙的上缘与所述左屋顶的左缘转动连接,所述右屋顶的左缘与所述上屋框架转动连接,所述右墙的上缘与所述右屋顶的右缘转动连接,所述左底板的右缘与所述下屋框架转动连接,所述左前墙的下缘与所述左底板的前缘转动连接,所述左后墙的下缘与所述左底板的后缘转动连接,所述右底板的左缘与所述下屋框架转动连接,所述右前墙的下缘与所述右底板的前缘转动连接,所述右后墙的下缘与所述右底板的后缘转动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银华,蒋伟明,
申请(专利权)人:陈银华,蒋伟明,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