料场粉尘无组织排放量测量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5007640 阅读:14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料场粉尘无组织排放量测量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确定料场的底面积、料场粉尘迁移影响高度和料场形状;步骤二、确定主导风向迎风面风速和迎风面投影长度;步骤三、确定粉尘流入量;步骤四、测量单位面积粉尘沉积量得到粉尘沉积量;步骤五、测量和计算悬浮颗粒粉尘差值;步骤六、得到粉尘流出量;步骤七、根据粉尘流入+粉尘生成=粉尘流出+粉尘沉积+悬浮颗粒粉尘差值得到粉尘生成。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测量一段时间内流进、流出料场粉尘量和料场内悬浮颗粒粉尘差值、沉积粉尘量,根据他们之间的平衡关系来得到料场内粉尘的产生量,测量方法简单,结果准确可靠,为国家环保部分评价无组织排放提供了保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环境污染测量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粉尘无组织排放测量方法。
技术介绍
料场(或堆场)系在空旷场地上堆放原材料、物料或其他散状料供周转、贮存, 在物料装、卸过程及贮存过程中会产生无组织扬尘,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大气污染物综 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从大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对环境影响的角度规定了无组织 排源监控点浓度限值,而2001年3月实施的《大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监测技术导则》(HJ/ T55-2000)则对无组织排放源监控点的设置方法、监测气象条件、监测结果的测量方法等作 了规定,这两个标准旨在对无组织排放的浓度加以限制,但并未涉及无组织排放量的测量 和控制。国家在对污染物排放量的统计和核查方面,主要重点在对封闭管道空间的有组织 排放量的统计和核查;对无组织排放则主要通过环境中污染物的浓度、无组织排放浓度、岗 位浓度标准来间接地加以控制,但对其排放量则并不进行统计和核查。造成这种状况的原 因是目前尚无一种既相对准确可靠、又便于测定统计的测量方法可用于无组织排放量的统 计,在国家环境保护局科技标准司编制的《工业污染物产生和排放系数手册》中,在统计的 各污染物产生量和排放量时,对无法测定的无组织扬尘不包括在数据的统计范围内,不参 加产品的产污和排污系数的统计。目前大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量的测量方法虽然有元素平衡法、风洞模拟试验法、 物料损失衡算法等,也有一些单位在无组织排放方面也做了一些探索性工作,但这大多是 针对某种特定的排放对象进行的,得出的结果或结论一般也只适用于特定时间、特定区域 和特定条件下的特定排放对象,且误差很大。如对料场而言,若采用物料损失平衡测量法, 由于物料的损失量(可近似认为等于无组织扬尘量)占物料量的比例很小,加之称量设备 的误差,故最后得出的统计值与实际值相去甚远。由于无组织排放属多源分散无规则排放, 排放源的种类、性质、排放条件千差万别,难以准确地计算其排放量。此外,对于粉尘的无组 织排放量统计,目前虽有一些理论测量方法,但一般都需要有许多测量参数和许多假定的 测量条件;即使得出了理论测量结果,也仍然需要进行各种人为的修正、对某些参数进行各 种人为的调整。因此,这类理论方法,仍属“经验估算”,其相对误差和绝对误差均较大。料场的粉尘无组织排放,属于复杂的多点源多面源的无规则混合排放,受到堆存 物料特性、堆取料作业方式、气象条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用理论方法测量其无组织排放 量,不仅工作量大,人为修正工作量大,更重要的是这种方法假定条件太多,结果的可靠性 和准确性模糊不清,可操作性不强。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料堆场粉尘无组织排放量测量方法,通过 现场测量的粉尘流入、流出、沉积和悬浮粉尘的差值,最终得到粉尘的生成量,实现了对无 组织排放量的准确测量。一种,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确定料场粉尘迁移影响的空间,并在空间四周和内部安装测量设备,确定 料场的底面积A、料场粉尘迁移影响高度H和料场形状;步骤二、测量料场上主导风向迎风面风速V,并根据料场形状得到料场迎风面投影 长度L;步骤三、测量料场上风向悬浮颗粒物平均浓度Co,选定测试时间间隔a,通过测量 得到粉尘流入量为a*H*L*v*Co ;步骤四、测量料场上的粉尘沉积量,通过测量料场内单位面积粉尘沉积量N,得到 粉尘沉积量为a*A*N/30,A为料场底面积;步骤五、记录测试开始时料场内总悬浮颗粒物浓度Ci1和测试结束时料场内总悬 浮颗粒物浓度Ci2,得到料场空间内悬浮颗粒粉尘差值为AfflMCi2-Ci1);步骤六、根据整个测量期间的料场内平均悬浮颗粒物浓度Ci,得到粉尘流出量为 a*H*L*v*Ci ;步骤七、整个料场空间在一定时间内进、出料场的粉尘量相同,根据粉尘流入+粉 尘生成=粉尘流出+粉尘沉积+悬浮颗粒粉尘差值,整理得到粉尘生成=a^k^H^L^v*(Ci-Co) +a*A*N/30+k2*A*H* (Ci2-Ci1)kl 换算系数, 取 3600x24xl(T9 = 0. 0000864k2 单位换算系数,取ΙχΙΟΛ所述的步骤一中,确定料场粉尘迁移影响的空间,空间选定为立方体空间,在该空 间四周安装若干测风仪。所述的步骤二中,把料场形状参数输入计算机中,根据测量得到的风向,自动得到 料场迎风面投影长度L。在料场粉尘迁移影响空间内、外安装若干悬浮微粒采样器测量悬浮颗粒物浓度。所述的料场粉尘迁移影响空间内放集尘缸,测量得到料场内单位面积粉尘沉积量N。本专利技术的测量方法是将料场作为一个封闭的空间,通过测量一段时间内流进、流 出料场的粉尘量和料场内悬浮颗粒粉尘差值、沉积粉尘量,根据他们之间的平衡关系来计 算得到料场内粉尘生成(也即无组织排放量),测量方法简单,结果准确可靠,为国家环保 部分评价无组织排放提供了保证。附图说明图1为场料堆示意图;图2为确定料场粉尘迁移影响的空间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 而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专利技术表述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 员可以对本专利技术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 的范围。一种,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确定料场粉尘迁移影响的空间,并在空间四周和内部安装若干测风 仪,并通过尺测量确定料场的底面积A、料场粉尘迁移影响高度H和料场形状;测风仪型 号FYF-I型,风速测量范围0 30m/s,风速传感器启动风速0. 8m/s,风速测量精度 +/-(0. 3+0. 03 XV) m/s (V 实际风速);步骤二、把料场的形状参数输入计算机,测量料场上主导风向迎风面风速V,计算 机根据风向和料场形状自动得到料场迎风面投影长度L ;步骤三、在料场粉尘迁移影响空间内、外安装若干悬浮微粒采样器测量悬浮颗粒 物浓度;测量料场上风向悬浮颗粒物平均浓度Co,选定测试时间间隔a,通过测量得到粉尘 流入量为a*H*L*V*Co ;悬浮微粒采样器选用TH-150系列,采样流量调节范围80L/min 130L/min,准确度士2. 5%;气体采样流量范围0. 1 lL/min,准确度士2. 5%,流量稳定 性100L/min时,当电压198V 242V波动,阻力在3 8kPa变化,流量相对误差小于3%, 计时精度:l%/24h;步骤四、所述的料场粉尘迁移影响空间内放集尘缸,测量料场上的粉尘沉积量,通 过测量料场内单位面积粉尘沉积量N,得到粉尘沉积量为a*A*N/30,A为料场底面积;步骤五、记录测试开始时料场内总悬浮颗粒物浓度Ci1和测试结束时料场内总悬 浮颗粒物浓度Ci2,得到料场空间内悬浮颗粒粉尘差值为AfflMCi2-Ci1);步骤六、根据整个测量期间的料场内平均悬浮颗粒物浓度Ci,得到粉尘流出量为 a*H*L*v*Ci ;步骤七、整个料场空间在一定时间内进、出料场的粉尘量相同,根据粉尘流入+粉 尘生成=粉尘流出+粉尘沉积+悬浮颗粒粉尘差值,整理得到粉尘生成=a^k^H^L^v*(Ci-Co) +a*A*N/30+k2*A*H* (Ci2-Ci1)kl 换算系数, 取 3600x24xl(T9 = 0. 0000864k2 单位换算系数,取Ιχ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料场粉尘无组织排放量测量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确定料场粉尘迁移影响的空间,并在空间四周和内部安装测量设备,确定料场的底面积A、料场粉尘迁移影响高度H和料场形状;步骤二、测量料场上主导风向迎风面风速v,并根据料场形状得到料场迎风面投影长度L;步骤三、测量料场上风向悬浮颗粒物平均浓度Co,选定测试时间间隔a,通过测量得到粉尘流入量为a*H*L*v*Co;步骤四、测量料场上的粉尘沉积量,通过测量料场内单位面积粉尘沉积量N,得到粉尘沉积量为a*A*N/30,A为料场底面积;步骤五、记录测试开始时料场内总悬浮颗粒物浓度Ci↓[1]和测试结束时料场内总悬浮颗粒物浓度Ci↓[2],得到料场空间内悬浮颗粒粉尘差值为A*H(Ci↓[2]-Ci↓[1]);步骤六、根据整个测量期间的料场内平均悬浮颗粒物浓度Ci,得到粉尘流出量为a*H*L*v*Ci;步骤七、整个料场空间在一定时间内进、出料场的粉尘量相同,根据粉尘流入+粉尘生成=粉尘流出+粉尘沉积+悬浮颗粒粉尘差值,整理得到粉尘生成=a*k↓[1]*H*L*v*(Ci-Co)+a*A*N/30+k↓[2]*A*H*(Ci↓[2]-Ci↓[1])k1:换算系数,取3600x24x10↑[-9]=0.0000864k2:单位换算系数,取1x10↑[-9]。...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健刘剑平沈新峰
申请(专利权)人: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