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周建茗专利>正文

液浸除尘复合脱硫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992028 阅读:1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液浸除尘复合脱硫装置,包括增压风机、清洗泵、原液泵、循环泵、排污泵、除尘脱硫塔、搅拌装置、导气浸液装置、清洗降温装置、气液逆向分流装置、吸硫喷液组件、顶喷清洗组件,烟气经导气浸液装置直接通入初级除尘脱硫池中,经初步脱硫和除尘后再依次进入第二脱硫区和第三脱硫区,在第二脱硫区烟气与脱硫浆液帘进行充分接触,在第三脱硫区烟气中的二氧化硫再与高浓度的脱硫碱浆液接触反应,最后经除尘和脱硫净化后达标排放。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不仅占地面积小,除尘脱硫效率高,而且一次成本和实际运行成本都比较低廉。同时在塔内增设了液位传感器、酸碱度测试仪和温度传感器,由此来控制整个除尘脱硫装置的顺序动作,便于实现智能化自动控制。(*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含有二氧化硫气体的除尘、脱硫装置池,尤其涉及湿 法脱硫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世界各国对环境保护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各国对电力、冶金、化工 等众多燃煤企业的废气排放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尤其是对排放废气中二氧 化硫含量提出了具体的排放要求,所有企业都必须达标排放。这就要求上述企 业在废气排放前必须进行脱硫处理,否则就要受到环保部门的严厉处罚。为此 人们已开发出多种脱硫工艺,既有湿法脱硫,也有干法脱硫,还有湿法、干法 并联脱硫,但应用最为广泛,效果较好的是湿法脱硫,其脱硫工艺流程为含 二氧化硫的待处理废气先除尘再脱硫,除尘设有专门的除尘器,釆用碱液与气 体反向对流接触反应方式脱硫,除尘器与脱硫塔串联,整个脱硫工艺路线很长, 环节多,脱硫通过多个串联的脱硫塔来实现。例如在专利号为ZL02205793.5中 公开了一种含二氧化硫烟气处理专用装置,属湿法脱硫装置,含二氧化硫的废气 经除尘器除尘后由风机送入两个串联的脱硫塔中进行气体与碱液的逆向接触吸 收脱硫,这类脱硫装置的脱硫效果并不理想,脱硫塔的体积很大,土建量大, 脱硫效率较低, 一塔的脱硫率不到60%,且碱液的用量很大,利用不充分,在 脱硫过程中还会产生碱液的二次污染,这类湿法脱硫装置不仅一次投入成本高, 而且运营成本也很高,多数脱硫装置很难长期正常投入使用,有些单位虽然建 有脱硫装置,但多数是用来应付环保部门检查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液浸除尘复合脱硫装置,它将除尘和脱硫一 体化,不仅占地面积小,除尘脱硫效率高,而且成本低,适用于电力、冶金、 化工等各类锅炉的废气的除尘和脱硫。本技术所述液浸除尘复合脱硫装置,包括增压风机l、清洗泵2、原液 泵3、循环泵4、排污泵5、除尘脱硫塔6、搅拌装置7、导气浸液装置8、清洗 降温装置9、气液逆向分流装置IO、吸硫喷液组件ll、顶喷清洗组件12,所述 除尘脱硫塔由塔体61、塔底板62、初级除尘脱硫池63和烟囱64组成,塔底板 62位于塔体61的底部,初级除尘脱硫池63设置在塔底板62的上方,搅拌装置 7设置在初级除尘脱硫池63内;导气浸液装置8的进风端与增压风机1相通, 出气端位于初级除尘脱硫池63中;清洗降温装置9位于导气浸液装置8和气液 逆向分流装置10之间,顶喷清洗组件12设置在吸硫喷液组件11的上方,而吸 硫喷液组件11则设置在气液逆向分流装置10的上方;循环泵4的吸液端与初 级除尘脱硫池63相通,出液端与吸硫喷液组件11相通;原液泵3的吸液端与 原液池相通,出液端通过阔门13与吸硫喷液组件11相通;清洗泵2的吸液端 与自来水源相通,出液端分别通过控制阀与顶喷清洗组件12和清洗降温装置9 相连;在气液逆向分流装置10上设有出液孔102和出气管孔103。在本技术中,所述气液逆向分流装置IO上出液孔102和出气管孔103 的分布有多种方案,实施方案一,所有出液孔102等间距地直线分布,出气管 孔103也等间距直线分布,且位于两条相邻出液孔102之间;实施方案二,所 有出液孔102等间距地同圆圈分布,出气管孔103也等间距同圆圈分布,且位 于两相邻同心出液孔102圆圈之间;在初级除尘脱硫池63中设有液位传感器14和酸碱度测试仪15,在第二脱 硫区内设有温度传感器16,排污泵5和循环泵4由酸碱度测试仪15控制;温度 传感器16控制清洗泵2;当初级除尘脱硫池63中碱性浆液的PH值达到预定值 后,由酸碱度测试仪15控制排污泵5工作,将初级除尘脱硫池63中的浆液排 出;当初级除尘脱硫池63中浆液的PH值在预定范围内时,由酸碱度测试仪15 控制循环泵4工作,排污泵5停止。当初级除尘脱硫池63中碱性浆液液面低于 预定高度时,由液位传感器14控制原液泵3工作,增加碱性浆液;当将初级除 尘脱硫池63中碱性浆液达到预定高度时,由液位传感器14控制原液泵3停止 工作。当第二脱硫区内的温度过高时,温度传感器16控制清洗泵2工作,由清 洗降温装置9喷水降温。本技术的除尘、脱硫工作过程如下含有二氧化硫、灰尘的烟气由增压风机1吸入,经导气浸液装置8直接通入初级除尘脱硫池63内,初级除尘脱 硫池63内的碱性浆液在带压烟气的冲动混合和搅拌装置7不断搅拌下,烟气与 碱性浆液进行充分混和,产生无数气液悬浮体,烟气中的灰尘进入浆液中,由 于灰尘粒径不同,质量也不一样,在进气速度一定的条件下,质量大的灰尘其 动能大,沉入浆液中的速度也快;质量小的灰尘,虽然它的动能小,但它与反 应池中的快速运动的碱性桨液接触时发生激烈的碰撞,其速度会快速下降,它 在涡动的碱性浆液中失去了再次逸出的动能,从而被碱性浆液净化,经过初级 除尘脱硫池63除尘后,灰尘的清除率达到99.6%以上;另一方面,烟气中的S02 气体与碱性浆液快速发生化学反应,在此过程中,烟气中的S02即可除去 80%~85%,从初级除尘脱硫池63中所逸出的气体中含有少量的S02,它紊流地 上升进入第二脱硫区,第二脱硫区由浆液面与气液逆向分流装置10围合成,从 吸硫喷液组件11喷出的脱硫浆液从气液逆向分流装置10上的出液孔102连续 流淌下来形成脱硫浆液帘,使第二脱硫区内形成若干个气体与脱硫浆液帘充分 接触单元,烟气通过第二脱硫区后,二氧化硫的吸收度达到98%以上,经第二 脱硫区脱硫后的烟气从气液逆向分流装置IO上的出气管孔103上升进入第三脱 硫区,第三脱硫区由气液逆向分流装置IO和吸硫喷液组件11围合的区域,在 此中烟气中的二氧化硫又与高浓度的脱硫碱浆液接触反应,二氧化硫被进一步 吸收,综合脱硫率达到99.8%以上,经过液浸除尘和复合脱硫净化后烟气从烟囱 64排出,确保烟气的达标排放。在除尘脱硫过程中,根据工艺要求或实际操作需要可以启动顶喷清洗组件 12对除尘脱硫塔内进行清洗保养,通过启动清洗降温装置9能对第二脱硫区进 行喷雾降温或清洗或调节初级除尘脱硫池63中碱性浆液的浓度和粘度。本技术克服了传统除尘脱硫工艺中除尘与脱硫分置的问题,使待处理 烟气直接输入碱性浆液中,进行除尘和初级脱硫,然后再对烟气进行两次气液 接触脱硫,通过三次脱硫,确保烟气的达标排放。本技术不仅占地面积小, 除尘脱硫效率高,而且一次成本和实际运行成本都比较低廉。同时在塔内增设 了液位传感器14、酸碱度测试仪15和温度传感器16,由此来控制 个除尘脱硫装置的顺序动作,便于实现智能化自动控制。同时,本技术不仅适用于常规液态碱性脱硫吸收剂,如含氢氧化氨、氢氧化钙、氢氧化钾、碳酸氨溶液。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图2为本技术中气液逆向分流装置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图3为气液逆向分流装置中出液孔和出气管孔的一种分布图;图4为气液逆向分流装置中出液孔和出气管孔的另一种分布图。图中l-增压风机;2-清洗泵;3-原液泵;4-循环泵;5-排污泵;6-除尘脱硫塔;7-搅拌装置;8-导气浸液装置;9-清洗降温装置;10-气液逆向分流装置;ll-吸硫喷液组件;12-顶喷清洗组件;13-阀门;14-液位传感器;15-酸碱度测试仪;16-温度传感器;61-塔体;62-塔底板;63-初级除尘脱硫池;64-烟囱;lOl-基板;102-出液孔;103-出气管孔;104-侧面出气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液浸除尘复合脱硫装置,其特征是:它包括增压风机(1)、清洗泵(2)、原液泵(3)、循环泵(4)、排污泵(5)、除尘脱硫塔(6)、搅拌装置(7)、导气浸液装置(8)、清洗降温装置(9)、气液逆向分流装置(10)、吸硫喷液组件(11)、顶喷清洗组件(12),所述除尘脱硫塔由塔体(61)、塔底板(62)、初级除尘脱硫池(63)和烟囱(64)组成,塔底板(62)位于塔体(61)的底部,初级除尘脱硫池(63)设置在塔底板(62)的上方,搅拌装置(7)设置在初级除尘脱硫池(63)内,导气浸液装置(8)的进风端与增压风机(1)相通,出气端位于初级除尘脱硫池(63)中;清洗降温装置(9)位于导气浸液装置(8)和气液逆向分流装置(9)之间,顶喷清洗组件(12)设置在吸硫喷液组件(11)的上方,而吸硫喷液组件(11)则设置在气液逆向分流装置(10)的上方,循环泵(4)的吸液端与初级除尘脱硫池(63)相通,出液端与吸硫喷液组件(11)相通;原液泵(3)的吸液端与原液池相通,出液端通过阀门(13)与吸硫喷液组件(11)相通,清洗泵(2)的吸液端与自来水源相通,出液端分别通过控制阀与顶喷清洗组件(12)和清洗降温装置(9)相连,在气液逆向分流装置(10)上设有出液孔(102)和出气管孔(103)。...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建茗
申请(专利权)人:周建茗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