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汽车电池智能充电器,其包括键盘,所述键盘与单片机输入接口相连,所述单片机与显示器、脉冲移相电路、电流互感器、电压传感器、电流传感器、上位机接口相连,整流电路与电流互感器相连,所述电流互感器与功率开关电路相连,所述功率开关电路与高频变压器相连,所述高频变压器与整流滤波电路相连,所述脉冲移相电路与脉冲驱动电路相连。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识别镍氢电池和铅酸蓄电池,并能自动选择相应控制模块对所述镍氢电池或铅酸蓄电池进行充电的能力,可以实时监测电动汽车的充电参数,因而可以实现对电动汽车蓄电池进行快速、稳定、有效的充电控制,有利于延长汽车动力电池的使用寿命。(*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动汽车电池充电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具有识别镍氢电池和铅酸蓄电池,并自动选择相应控制模块对所述镍氢电池或铅酸蓄电池进行快速充电的电动汽车电池智能充电装置。
技术介绍
电池是电动汽车的关键动力输出单位,在铅酸蓄电池、镍镉电池、镍氢电池、锂电池和燃料电池等几种常用电池中,因为具有能量比大、重量轻、温度特性好,污染低,记忆效果不明显等特点,铅酸蓄电池、镍氢电池在电动汽车中使用很普遍。然而,往往由于充电方法的不正确,充电不稳定,造成充电电池的实际使用寿命远远低于规定的寿命。也就是说,很多电池不是被用坏而是被充电充坏的。可见,充电器性能的优劣对电池的使用寿命具有很大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汽车电池充电器不能识别不同电池类型、充电不稳定,充电电池的实际使用寿命低的缺陷,提供一种具有识别镍氢电池和铅酸蓄电池,并能自动选择相应控制模块对所述镍氢电池或铅酸蓄电池进行快速充电的电动汽车电池智能充电器。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其包括键盘,所述键盘与单片机输入接口相连,所述单片机与显示器、脉冲移相电路、电流互感器、电压传感器、电流传感器、上位机接口相连,整流电路与电流互感器相连,所述电流互感器与功率开关电路相连,所述功率开关电路与高频变压器相连,所述高频变压器与整流滤波电路相连,所述脉冲移相电路与脉冲驱动电路相连。所述单片机优选C8051F040单片机。功率开关优选IGBT管。所述脉冲移相电路优选UCC3895芯片。所述脉冲移相电路优选UCC3895芯片,脉冲驱动电路优选IR2110芯片所述显示器优选液晶显示器。使用时,将整流滤波电路与需充电的汽车动力电池相连。本技术,充电器电路主要包括主充电电路和单片机控制电路两部分,由于采用智能充电,根据不同的电池,每个阶段充电电压和充电电流都不同。充电时,单片机自动检测充电电池的充电电流、充电电压、电池温度,防止电路过压和过流,电池温度过高,还可以通过检测电池电压电流值来决定是否应当切换到下一个充电阶段。同时,通过单片机给出每一阶段的充电电压值或是电流值,与采样所得的对应电压电流值进行比较,通过脉冲移相芯片UCC3895改变PWM值来改变功率管的导通时间,达到在不同电池不同阶段得到不同稳定的输出值的目的。由于本技术具有识别镍氢电池和铅酸蓄电池,并能自动选择相应控制模块对所述镍氢电池或铅酸蓄电池进行充电的能力,可以实时监测电动汽车的充电参数,因而可以实现对电动汽车蓄电池进行快速、稳定、有效的充电控制,有利于大大延长汽车动力电池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整体结构框图;图2为图1所示实施例PWM主充电电路图;图3为图1所示实施例单片机脉宽调制电路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参照图1,本实施例包括键盘8,键盘8与单片机C8051F040 10的I/O 口相连,通过键盘8可设置充电参数;单片机C8051F040 10与液晶显示器9相连,单片机C8051F040 10控制液晶显示器9显示充电电流、充电电压、电池温度、充电时间及相关的充电阶段及状态;单片机C8051F040 10的内部PWM(脉冲宽度调制)电路与脉冲移相控制芯片UCC3895 7相连,单片机C8051F040 10通过脉冲移相控制芯片UCC3895 7改变脉冲宽度来改变功率管的导通时间,达到在不同电池不同阶段得到不同稳定的输出电流电压值的目的;脉冲移相控制芯片UCC3895 7与脉冲驱动芯片IR2110 6相连,增加PWM脉冲信息驱动能力;单片机C8051F040 10的A/D电路输入端与电流互感器2输出端相连,电流互感器2对充电电流大小进行检测,为单片机C8051F040提供充电电池电流大小的判断依据;单片机C8051F040 10的A/D电路输入端与电压传感器11双向连接,为单片机C8051F040 IO提供充电电池电压大小的判断依据;单片机C8051F040 10的I2C部分与温度传感器12双向连接,为单片机C8051F040 10提供充电电池温度高低的判断依据;单片机C8051F040 10的串行口部分与上位机13相连,完成检测数据、充电数据上传;220V整流电路l输出端与电流互感器2输入端相连,完成充电电流检测;电流互感器2输出端与功率开关电路3输入端相连,为功率开关电路3提供电源电压;功率开关电路3输出端与高频变压器4输入端相连,功率开关电路3与高频变压器4配合,将直流电压变为脉冲宽度可变的高频电压;高频变压器4输出端与整流滤波电路5输入4端相连,将高频变压器馈送的可变的高频电压经整流滤波电路得到所需的可控的直流电压。使用时,将整流滤波电路5输出端与汽车动力电池14相连,为汽车不同动力电池、不同的充电阶段提供充电电流与充电电压。参照图2, 300伏以上的直流电源正端流经电流互感器T1,为主充电电路提供电源,其一接到功率开关IGBTQ1管、功率开关IGBTQ3管的漏极,其二接到电容C1、电容C2、电容C5一个引脚,其三接二极管D1、 二极管D2、 二极管D5的负端,其四是与变压器T2初级的一个脚相联;300伏以上的直流电源负端其一接到功率开关IGBTQ2管、功率开关IGBTQ4管的源极,其二接到电容C3、电容C4、电容C6的一个引脚,其三是接到D3、 D4、 D6的正端;功率开关IGBTQ1管的源极与功率开关IGBTQ2管的漏相联,并接到电容C1、电容C3的一个脚和二极管D1正端、二极管D3负端;功率开关IGBTQ3管的源极与功率开关IGBTQ4管的漏极相联,并接到电容C2、电容C4的一个脚和二极管D2正端、二极管D4负端,且与电感L1、电感L2—端相联电感L1的另一端与电容C5、电容C6的一个引脚相联,接到二极管D5正、二极管D6负端;电感L2的另一端与变压器T2初级的另一个脚相联;变压器次级的一个脚与二极管D7的正端相联;变压器次级的另一个脚与二极管D8的正端相联;变压器次级的中心抽头接充电电池负端和电容C7的三个脚;二极管D7、 二极管D8的负端相联接到电感L3的一个脚,电感L3的另一个脚接电容C7的另一个脚和充电电池正端。参照图3, (1)脉冲移相芯片U1相关引脚连接关系由单片机输出的控制PWM脉冲加到脉冲移相芯片UCC3895的9、 10脚,完成对电池充电控制作用;脉冲移相芯片Ul的8脚外接电位器RW2, 7脚外接电容C9,同时连接到3脚;5脚接地;4脚接电容C8,并与电位器RW1的一个脚相联;l脚和2脚相联;ll脚接地;13脚与脉冲驱动芯片U3的12相联;14脚与脉冲驱动芯片U3的9脚相联;15脚接电源Vcc; 16脚外接电容C11; 17脚与脉冲驱动芯片U2的12脚相联;18脚与脉冲驱动芯片U2的9脚相联;19脚外接电容C10; 20脚外接电位器RW1的中心抽头;(2)脉冲驱动芯片U2相关引脚连接关系1脚接电阻R2通过电阻R2控制附图2中的功率开关IGBT管Q2栅极;2脚接电容C15,并接到功率开关IGBT管Q2的源极;3脚接电源Vcc; 5脚接电容C14的一个脚并接到附图2中功率开关IGBT管Ql的源极;6脚外接电容C14的另外一个脚,并接到二级管D9的负端,二级管D9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动汽车电池智能充电器,其特征在于,包括键盘,所述键盘与单片机输入接口相连,所述单片机与显示器、脉冲移相电路、电流互感器、电压传感器、电流传感器、上位机接口相连,整流电路与电流互感器相连,所述电流互感器与功率开关电路相连,所述功率开关电路与高频变压器相连,所述高频变压器与整流滤波电路相连,所述脉冲移相电路与脉冲驱动电路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会雄,
申请(专利权)人:黄会雄,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3[中国|湖南]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