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外墙保温装饰一体化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985361 阅读:18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外墙保温装饰一体化板,包括防火隔断层、保温材料层和外部面板层,外部面板层为多边形,其至少一侧边向内侧延伸形成凹形挡板,且该挡板上设置固定部;防火隔断层为框式结构,并顺凹形挡板设置在外部面板层的内侧;保温材料层再顺防火隔断层固定在外部面板层的内侧。此种一体化板结构简单,装饰效果佳,保温性能好,使用安全性高,大幅缩短施工周期,且大大提高外墙使用年限。可于工厂按建筑墙体形态预制成型,性能稳定,耐候性好,直接上墙。(*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建筑材料,特别涉及一种外墙保温装饰一体化板
技术介绍
目前的房屋建筑已不仅仅局限于遮风挡雨,而是要求具有更高的功能特性,为了 提高房屋的隔热性能,通常的方式是在房屋结构成型后,在其外部涂覆保温材料,再使用 瓷砖等贴附在表面,保护保温层不受外界环境侵蚀,确保其保温性能,也达到外形美观的效 果,然而,这种作业方式及形成的结构具有以下缺陷 (1)在施工作业时,需要进行多次涂覆、平整、固定,造成施工效率低,进度缓慢; (2)为了保证墙壁贴附保温层的粘附强度,需要涂覆多层保温材料与锚固工艺,这 需要较高的施工技术,且施工不当,极易造成隐患,影响建筑使用效果; (3)这种结构使得保温墙体在全部施工完毕、贴附瓷砖后才能投入使用,造成交付 期限延后,延长施工周期; (4)当墙壁中某处保温层发生毁损时,难以确定损毁原因与修复措施,为了保证墙 壁的保温效果,就需要重新涂补该毁损处,且易造成因涂覆不均而高低不平,影响墙壁的整 体观感。 (5)这种结构使得保温墙体交付使用后存在多重安全隐患,如外墙开裂、外覆层脱 落等。 有鉴于上述分析,本设计人针对目前的保温性墙体结构进行研究改进,本案由此产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外墙保温装饰一体化板,其结构简单,装饰 效果佳,保温性能好,使用安全性高,大幅縮短施工周期,且大大提高外墙使用年限。可于工 厂按建筑墙体形态预制成型,性能稳定,耐候性好,直接上墙。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技术的解决方案是 —种外墙保温装饰一体化板,包括防火隔断层、保温材料层和外部面板层,外部面 板层为多边形,其至少一侧边向内侧延伸形成凹形挡板,且该挡板上设置固定部;防火隔断 层为框式结构,并顺凹形挡板设置在外部面板层的内侧;保温材料层再顺防火隔断层固定 在外部面板层的内侧。 上述外部面板层为矩形结构,其相邻两侧边向内侧延伸形成挡板,为L形结构,另 相邻两侧边变阶形成承插部。 上述外部面板层为矩形结构,其三侧边向内侧延伸形成挡板,为U形结构,另一侧 边变阶形成承插部。 上述外部面板层为矩形结构,其四侧边均向内侧延伸形成挡板,为口形结构。 上述外部面板层为金属层、石质层或铝塑板面层。3 上述固定部垂直形成在凹形挡板的贴墙侧。 上述固定部上形成有可与墙壁螺接的螺孔。 采用上述方案后,本技术具有以下改进 (1)将现有施工中需涂覆的保温材料,革新为一体成型结构,兼具保温及外墙装 饰功能,结构简单,在施工中只需依次序摆放固定即可,施工方便,安装牢固,且縮短施工周 期,简化施工过程; (2)由于本技术可容易制作为同等厚度并可随墙体转角形状改变其形态,因 此在铺设过程中不存在因墙壁凹凸不平而形成的涂抹不均匀现象,且不改变墙体设计形 态,提高外墙的整体美观效果; (3)本技术所提供的一体化板可在墙体已装修后贴附,因此可用于如旧建筑 墙体改造工程中,且施工工期短; (4)当某处结构板需更换时,可直接将该板替换,对其余已安装板不会造成影响, 且替换后仍可保证墙壁完整、平齐,不会影响整体使用效果; (5)当一体化板防火等级较低时,为阻止外墙火焰横向及纵向板内阴燃、延烧,因 此增加防火隔断层,提高本技术的使用安全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立体组合示意图; 图2是本技术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3是多个本技术所提供的一体化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的立体组合示意图; 图5是本技术所构成的外墙的正视图; 图6是图5的A-A剖视图; 图7是图5的B-B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结构及有益效果进行详细说明。 首先参考图2所示,本技术揭示一种外墙保温装饰一体化板,其包括防火隔 断层1、保温材料层2和外部面板层3三个部分。 外部面板层3为多边形,并为金属、石质或铝塑板等不燃材质制成,考虑到实际的 墙体结构,本实施例中以矩形为例进行说明,且该矩形有至少一个侧边向内侧延伸形成凹 形挡板31,此处挡板31的具体形态依该一体化板处于外墙的位置而定;挡板31上设置有 固定部32,此实施例中是在挡板31的贴墙侧向外侧延伸形成,且与挡板31呈垂直形态,各 固定部32上均设有固定螺孔33,可与墙壁螺接。另外,在本实施例中,为了增强各一体化板 之间的连接牢固性,还在外部面板层3形成有凹形挡板31的一侧形成凹部35,而其余侧边 则形成与该凹部35对应的小变阶承插部34,且其长度略小于凹部35,其用于承插入相邻的 一体化板的凹部35,且二者之间的长度差用以为整板的热胀冷縮提供空间,适应实际环境 的需求。 防火隔断层1为框式结构,其具体形态依挡板31的形态决定,并使得防火隔断层1可与挡板31相互抵靠,固定设置在外部面板层3的内侧。 保温材料层2的形状由防火隔断层1及外部面板层3共同决定,使得保温材料层 2与防火隔断层1相互抵靠,其余侧边与外部面板层3的侧边平齐,且保温材料层2也固定 在外部面板层3的内侧,可参照图1所示。 图3所示是本技术所提供的外墙保温装饰一体化板的不同形态之一,可随墙 体转角形状改变其形态,其中一体化板41是在外部面板层3的顶边及右边形成挡板31及 多个固定部(图示四个)32,同时形成凹部35,底边及左边形成承插部34。 一体化板42的 形态与一体化板41相同。而一体化板43、44可看作是一体化板41依墙体形态改变外形 (图示为垂直角度)而成,或形成如图5所示的一体化板55、53的安装形态。 再请参考图4所示,是图3中所示一体化板41-44组合而成的结构示意图,具体是 先将一体化板44借助螺丝固定在外墙(图中未标示),而一体化板42左侧的承插部34、一 体化板43底部的承插部34分别承插入一体化板44右侧、顶部的凹部35,再将一体化板41 承插在一体化板42、43的相应位置,同时覆盖一体化板42、43的固定部32,再使用螺固件经 螺孔33固定,这样既可以增强一体化板42、44的牢固性,也使得其固定部32不致外露,且 每块一体化板至少有一个侧边有螺固件固定,保持墙体的整体安全性和美观性,同时提高 墙壁的保温性能。 再请参考图5所示,是以上安装形态的保温装饰一体化板所构成的外墙示意图, 可同时参考图6及图7所示。其中, 一体化板51、52的上、下、左边均形成有挡板31和固定 部32,构成U形,从而内部的防火隔断层1也为U形结构,右边形成有承插部34 ;—体化板 54的上、左边形成有挡板31和固定部32,构成L形,从而内部的防火隔断层1也为L形结 构,底边、右边形成承插部34 ;—体化板53的四边均形成有挡板31和固定部32,构成口形; 而一体化板55的上、左、右形成有挡板31,底边形成承插部34。在施工时,先将一体化板53 固定在外墙;安装一体化板55,使其承插部34承插入一体化板53的上部;再使一体化板52 有承插部34的右侧与一体化板53的左侧对合并压覆固定部32 ;然后将一体化板51压覆 在一体化板52的左侧固定部32 ;—体化板54的底边、右边承插入一体化板55和52的左、 上部,并固定左、上部。以此类推,直至将整体墙壁施工完成。 综上所述,本技术为一种外墙保温装饰一体化板,重点在于其一体化工艺及 包括保温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外墙保温装饰一体化板,其特征在于:包括防火隔断层、保温材料层和外部面板层,外部面板层为多边形,其至少一侧边向内侧延伸形成凹形挡板,且该挡板上设置固定部;防火隔断层为框式结构,并顺凹形挡板设置在外部面板层的内侧;保温材料层再顺防火隔断层固定在外部面板层的内侧。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景鹏
申请(专利权)人:大东纵跃福建节能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5[中国|福建]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