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机抱死脱离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982344 阅读:6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动机抱死脱离机构,包括主动轮和从动轮,还包括多个离合爪,所述离合爪的一端通过一个销轴固定到主动轮上,所述从动轮上有与离合爪位置对应、数目相同的一体传动销轴,所述主动轮销轴上装有复位弹簧。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后,所述离合爪可在一定角度内自由转动。主动轮正常转动时离合爪受到传动销轴的阻力打开至最大,推动从动轮转动;倒转时离合爪钩住从动轮上的一体传动销轴带动从动轮旋转;驱动电机因故障抱死停转或转速非正常快速降低时,主动轮其离合爪受离心力和从动轮转动阻力影响处于打开状态,从动轮受车体惯性的影响其转速大于主动轮从而脱离离合爪,实现驱动系统与传动机构脱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总的涉及制动系统,并且更具体涉及在驱动电机因故障抱死停转或转速非 正常骤降的情况下使车辆传动机构脱离驱动电机的一种机构。
技术介绍
目前,汽车的发动机驱动系统都与车轮传动系统相连,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可能会 出现驱动电机因故障抱死停转或速度非正常骤减的情况,特别是在车辆高速行驶的状态 下,驱动电机突然停转车轮抱死,由于车体本身的速度很快,巨大的惯性可能导致车辆失去 控制,发生翻车、撞车等事故,危及驾驶者的人身安全。解决这个问题的一个有效方法是在发生电机故障抱死期间,使车辆的发动机与其 传动机构脱离连接,即车辆底盘传动机构脱离驱动电机的驱动,车辆能够依靠惯性而继续 行驶,从而保证行车安全。实现这个方法可以采用基于离散逻辑电路和/或软件控制的微处理器的电子控 制系统,通过控制系统所测量到的或计算出的参数,例如发动机速度、制动器的操作、油门 位置、主离合器的情况等等,确定是否存在车辆锁死情况并对其响应,从而控制驱动系统与 传动机构的连接,以保证车辆行驶的安全。但由于判断车辆情况所需的数据较多,相互的联系比较复杂,故障率较高,其中一 组数据出现差错也可能会影响计算结果,对车辆状况作出错误的判断,而且建立这样一个 监测控制系统造价比较高,还需要消耗车辆自身的能源来持续工作,后期的维护相对复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简单易于实现、节省资源、安装 稳固、维修方便的电动机抱死脱离机构。本专利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电动机抱死脱 离机构,包括主动轮和从动轮,还包括多个离合爪,所述离合爪的一端通过一个销轴固定到 主动轮上,所述从动轮上有与离合爪位置对应、数目相同的一体传动销轴,所述主动轮销轴 上装有复位弹簧。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后,所述离合爪可在一定角度内自由转动。主动轮正常转动时 离合爪受到传动销轴的阻力打开至最大,推动从动轮转动;倒转时离合爪钩住从动轮上的 一体传动销轴带动从动轮旋转;驱动电机因故障抱死停转或转速非正常快速降低时,主动 轮其离合爪受离心力和从动轮转动阻力影响处于打开状态,从动轮受车体惯性的影响其转 速大于主动轮从而脱离离合爪。从而,从动轮脱离主动轮的驱动而得以继续惯性滑行,实现 了在驱动电机故障抱死时与传动机构的分离,更好地保证了行车安全。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显著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采用简单的机械结构,使得生产工艺简单化,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也降低了产 品成本和管理成本。2.不需要任何外部电源供电,节省整车资源,作用环境更加广泛。3.无需监测判断,利用主动轮和从动轮自身的运转特性,及时产生作用,使准确程 度及安全性能大大地提高。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机构组成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主动轮顺时针转动状态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主动轮逆时针转动状态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从动轮脱离主动轮状态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从动轮惯性旋转状态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主动轮卡合从动轮状态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 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做进一步详述如图1所示,1是主动轮,2是从动轮,3从动轮一体传动销轴,4是离合爪,5是复位弹簧。本专利技术的电动机抱死脱离机构,包括主动轮1和从动轮2,还包括多个离合爪4,从 动轮2上有与离合爪4位置对应、数目相同的一体传动销轴3,离合爪4的一端通过一个销 轴固定到主动轮1上,另一端有钩状爪,可以扣在从动轮2上的一体传动销轴3上,主动轮 1销轴上装有复位弹簧5,复位弹簧5为扭簧,套在主动轮1销轴上,如图6中离合爪4的位 置即为其自然状态,离合爪4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可以向内或向外在一定角度内转动。本实施例采用四组离合爪,相对应从动轮上的一体传动销轴也为4个,都均布于 轮上,使整体受力均衡,实施效果稳定。驱动电机带动主动轮转动,离合爪根据车辆的运行 状态扣合/脱离传动销轴从而实现主动轮与从动轮的连接关系。假设主动轮顺时针转动为车辆正常前行的状态。参见图2,初始时主动轮转动而从 动轮仍静止,离合爪随主动轮的转动碰到从动轮上的一体传动销轴而受到阻力逐渐打开, 由于离合爪上复位弹簧的作用,离合爪打开到最大位置便开始推拉从动轮上一体传动销轴 带动从动轮转动,从而实现车辆的正向运行。倒转时参见图3,一般情况下倒转速度都比较平稳,主动轮逆时针转动,离合爪也 随主动轮运动,从动轮上的一体传动销轴顺着离合爪的弧面落入离合爪的沟槽内,主动轮 便通过离合爪扣住传动销轴带动从动轮转动,实现车辆倒向行驶。主动轮高速旋转时离合爪受离心力和从动轮转动阻力的影响处于最大打开状态, 当驱动电机因故障抱死停转或转速非正常快速降低,即主动轮突然静止或转速骤减时,从 动轮受车体惯性的影响,其转速远大于主动轮的速度从而继续相对主动轮转动,传动销轴 便脱离离合爪,离合爪由于复位弹簧的作用回复到其自然状态,此时从动轮便可脱离主动 轮的带动依靠车体惯性转动。因为主动轮故障不动,从动轮惯性转动时其一体销轴会碰到 离合爪,但由于复位弹簧的作用离合爪可以向内在一定角度摆动,一体销轴可以自然滑过, 离合爪完全不影响从动轮转动。参见图4、图5。在驱动电机排除故障后主动轮可以正常转动,主动轮转动到某个位置时离合爪会 碰到从动轮上一体传动销轴,借助复位弹簧可使离合爪弹性活动的作用,传动销轴可以通 过离合爪前端的斜弧面滑进离合爪的沟槽内,进而带动从动轮转动,使车辆可以恢复正常 行驶。参见图6.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专利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 了解,本专利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利用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技术方案,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 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启发下,设计出类似的技术方案,而达到上述的技术效果的,均是落入本 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电动机抱死脱离机构,包括主动轮和从动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个离合爪, 所述离合爪的一端通过一个销轴固定到主动轮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机抱死脱离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从动轮上有与离合 爪位置对应、数目相同的一体传动销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机抱死脱离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轮销轴上装有 复位弹簧。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动机抱死脱离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复位弹簧为扭簧, 所述扭簧套在所述销轴上。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动机抱死脱离机构,包括主动轮和从动轮,还包括多个离合爪,所述离合爪的一端通过一个销轴固定到主动轮上,所述从动轮上有与离合爪位置对应、数目相同的一体传动销轴,所述主动轮销轴上装有复位弹簧。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后,所述离合爪可在一定角度内自由转动。主动轮正常转动时离合爪受到传动销轴的阻力打开至最大,推动从动轮转动;倒转时离合爪钩住从动轮上的一体传动销轴带动从动轮旋转;驱动电机因故障抱死停转或转速非正常快速降低时,主动轮其离合爪受离心力和从动轮转动阻力影响处于打开状态,从动轮受车体惯性的影响其转速大于主动轮从而脱离离合爪,实现驱动系统与传动机构脱离。文档编号H02K7/10GK102055272SQ20091007112公开日2011年5月11日 申请日期2009年11月3日 优先权日2009年11月3日专利技术者孔昭松, 静占国 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动机抱死脱离机构,包括主动轮和从动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个离合爪,所述离合爪的一端通过一个销轴固定到主动轮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静占国孔昭松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市松正电动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