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江俊昇专利>正文

人造石头的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980285 阅读:4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人造石头的制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预备具石头形状模穴的模型;将多种不同颜色的混凝土单元,注入模型中;待模型中的混凝土单元硬化后取出,完成成品。本发明专利技术使人造石头的表面形成多种颜色,以模拟天然石头纹路、色彩,制造速度快、成本低廉,降低建筑成本,所制造的人造石头重量较轻,易于安装施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
技术介绍
于挡土墙、提防或造景需求等的建筑物,为了融入当地的自然景观或符合生态工 法的需要,通常会于上述建筑物的表面上,镶嵌上天然的石头,除使建筑物符合生态工法, 以利生物的栖息外,也让建筑物符合当地的自然景观。然而天然石头的取得,往往需经大量开采山地或河谷,除导致严重破坏自然环境、 土石流的发生外,大量的采用天然石头,其取得成本也十分高昂,另外天然石头的重量较 重,不利施工、搬运及施工,且经风吹日晒后,易自建筑物上剥落,造成砸伤人员的意外,而 显有改进的必要。目前现有的制造方法是将所需颜色拌入混凝土中,并趁混凝土未干前灌入预制的 模型中,干固后即形成如图9、图10分别所示的人造石头的实物。但所制成的人造石头的实 物均只有单一颜色。如图9所示为「灰」色;而如图10所示为「黑」色。但不论是「灰」或 「黑」色,均仅有「单一」颜色。与真石所呈现的多色自然色泽,相去甚远,仿得不够真实。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而提供一 种,使人造石头的表面形成多种颜色,以模拟天然石头纹路、色彩,制 造速度快、成本低廉,降低建筑成本,所制造的人造石头重量较轻,易于安装施工。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专利技术,是将多种不同颜色的混凝土单元注入一模型中,使 各混凝土单元于模型中相互混杂、堆叠或渲染,并待其硬化后,自模型中取出,即可得表面 具有多种颜色的人造石头。本专利技术,包括a预备具石头形状模穴的模型;b将多种不同颜色的混凝土单元,注入模型中; c待模型中的混凝土单元硬化后取出,完成成品。本专利技术,于步骤b,是将多种不同颜色的各混凝土单元同时或 分时注入该模型的相同或不同区域,让注入模型中的各混凝土单元相互自然的混杂、渲染, 使所形成的人造石头表面,呈现多色相互混杂、渲染状。本专利技术,于步骤b,是将呈不同颜色的各混凝土单元,依序、分 层地注入于该模型中,使成型后的人造石头的外表,呈现一层一层不同颜色状。本专利技术,所制造的人造石头,其表面不再呈单一色,而是呈多 色呈现,可更趋近天然石头的色泽,例如可模拟呈现经日晒后于石头表面的一区域上,产生 偏褐色的石头,或呈多色、多层状的石头状。本专利技术,其中上述步骤b所述的混凝土单元是为因搅拌不均 勻而呈不同颜色。本专利技术,是将多种不同颜色的混凝土单元,分区注入模型中。依据前所述,其中所述的混凝土单元是为因搅拌不均勻而呈 不同颜色。本专利技术应用于如挡土墙、房屋、提防、沟渠等的建筑物上。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制造速度快、成本低廉,以降低建筑成本。所制造的人造石 头重量较轻,且易于安装施工。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各混凝土单元注入模型中的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的制造方法使各混凝土单元于模型中呈相互混杂、渲染的示意图。图3是图2所示的模型中取出已成型的人造石头的示意图。图4是图1所示的制造方法所形成的人造石头立体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各混凝土单元逐层倒入模型中的示意图。图6是图5所示的制造方法将多种的混凝土单元倒入模型中的示意图。图7是图5所示的制造方法所形成的人造石头的示意图。图8是图7所示人造石头的立体示意图。图9是现有的制造方法所制成的单纯灰色人造石头的实物图。图10是现有的制造方法所制成的单纯黑色人造石头的实物图。图11是本专利技术的制造方法所制成的多色人造石头的试验样品图。图中标号说明11混凝土单元12混凝土单元13模型 具体实施例方式如图1至图4所示,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是将多种颜 色的混凝土单元11、12注入一模型13中,使各混凝土单元11、12于模型13中相互混杂、堆 叠或渲染,并待其硬化后,自模型中取出,即可得表面具有两种以上颜色的人造石头。上述中,取用两种含两种以上不同颜色的混凝土单元11、12, 本专利技术并不自限所取用混凝土单元11、12的数目。本专利技术,包括a预备具石头形状模穴的模型13 ;b将多种不同颜色的混凝土单元11、12,注入模型13中;c待模型13中的混凝土单元11、12硬化后取出,完成成品。上述所取用的模型13,为木制模型、金属模型等,本专利技术并不予以限制该模型所取 用的材质。如图1至图4所示本专利技术,于前述的步骤b,是将呈不同颜色 的各混凝土单元11、12同时或分时注入该模型13的相同区域或不同区域,让注入模型13中的各混凝土单元11、12相互自然的混杂、渲染,使所形成的人造石头表面,呈现多色相互 混杂、渲染状,如图3、图4所示。如图5至图8所示,本专利技术,于前述的步骤b,可将呈不同颜 色的各混凝土单元11、12,依序、分层地注入于该模型中,即先将一混凝土单元11注入模型 13中,经一段时间稍微硬化后,再注入第二层的混凝土单元12,再经一段时间后,再倒入另 一层的混凝土单元,依此反覆于模型13中注入多层的混凝土单元〔如图6中11、12、11、12 所示〕,便可使成型后的人造石头的外表,呈现一层一层不同颜色状,如图7、图8所示。本专利技术,其中上述步骤b所述的混凝土单元11、12为因搅拌 不均勻而呈不同颜色。本专利技术,是将多种不同颜色的混凝土单元11、12,分区注入模 型13中。依据前所述,其中所述的混凝土单元11、12为因搅拌不均勻 而呈不同颜色。本专利技术,所制造的人造石头,其表面不再呈单一色,而是呈多 色呈现,可更趋近天然石头的色泽,例如可模拟呈现经日晒后于石头表面的一区域上,产生 偏褐色的石头,或呈多色、多层状的石头状。本专利技术,由于可制造出与天然石头极为相近的人造石头,可 广泛应用于建筑业上,而具有以下的优点1.避免大量开采天然石头,以确保天然环保资源,避免土石流等灾害发生。2.所制造的人造石头,制造速度快、成本低廉,以降低建筑成本。3.所制造的人造石头重量较轻,且易于安装施工。本专利技术已完成实体制作,如图11所示,并经实地施工,已可应用于挡土墙、房屋、 提防、沟渠等建筑物的墙面上,符合当地地质景观,并符合生态工法,确为可供产业利用的 专利技术。以上所述,仅是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专利技术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 是依据本专利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 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范围内。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在结构设计、使用实用性及成本效益上,完全符合产业发展所 需,且所揭示的结构亦是具有前所未有的创新构造,具有新颖性、创造性、实用性,符合有关 专利技术专利要件的规定,故依法提起申请。权利要求1.一种,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a预备具石头形状模穴的模型;b将多种不同颜色的混凝土单元,注入模型中;c待模型中的混凝土单元硬化后取出,完成成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其特征在于步骤b,是将呈不同颜色的 各混凝土单元同时注入该模型的相同区域中。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其特征在于步骤b,是将呈不同颜色的 各混凝土单元分时注入该模型的相同区域中。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其特征在于步骤b,是将呈不同颜色的 各混凝土单元同时注入该模型的不同区域中。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其特征在于步骤b,是将呈不同颜色的 各混凝土单元分时注入该模型的不同区域中。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其特征在于步骤b,是将呈不同颜色的 各混凝土单元,依序、分层地注入于该模型中,使成型后的人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人造石头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a预备具石头形状模穴的模型;b将多种不同颜色的混凝土单元,注入模型中;c待模型中的混凝土单元硬化后取出,完成成品。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俊昇
申请(专利权)人:江俊昇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