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相氧化塔与气浮组合式废水深度处理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979836 阅读:29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相氧化塔与气浮组合式废水深度处理设备,该设备由多相氧化塔和气浮池构成,其中多相氧化塔的上部设有进水槽、2个循环槽和2个调节槽,2个循环槽的底部均与进水槽相连通,2个调节槽之间设有溢流堰,多相氧化塔的底部设有旋转布水系统,旋转布水系统的布水管与上述2个循环槽之间分别设有循环管;安装在固液分离器上方的出水管与其中一个调节槽相连接,另一个调节槽底部设有出水管,该出水管的出水口置于气浮池前端的溶气水射流管出水口的上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能有效对难生化降解废水进行深度处理,而且具有结构紧凑、占地面积小、操作简便、维护简单、投入成本低等特点,生化后出水经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处理,COD可降至100mg/L以下,出水效果稳定。(*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废水深度处理设备,具体是一种能对难生化降解废水进行深度处理的多相氧化塔与气浮组合式废水深度处理设备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废水排放新标准的不断出台,对于难生化降解的废水,依靠常规的生化和物化处理很难达到新排放标准的要求,必须利用高级化学氧化技术进行深度处理才能进一步去除废水中的COD值。在众多高级氧化技术中,芬顿技术是一项重要先进的技术,具有投资成本低、受水质影响小、操作简单、出水效果稳定等优点。但是目前采用芬顿氧化技术进行废水处理,都需通过复杂的深度处理系统才能完成。常规情况下,生化后出水经芬顿氧化设备处理后,还需要经过中和池、脱气池、混合池、终沉池处理才能达到最终排放标准,整个深度处理系统存在占地面积大、系统复杂、维护难等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多相氧化塔与气浮组合式废水深度处理设备,使生化后废水经过该组合式设备处理后,可达到直接排放标准。 本技术以如下技术方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多相氧化塔与气浮组合式废水深度处理设备是由多相氧化塔和气浮池构成,其中多相氧化塔的上部设有进水槽、2个循环槽和2个调节槽,2个循环槽的底部均与进水槽相连通,2个调节槽之间设有溢流堰,多相氧化塔的底部设有旋转布水系统,旋转布水系统的布水管与上述2个循环槽之间分别设有循环管;安装在固液分离器上方的出水管与其中一个调节槽相连接,另一个调节槽底部设有出水管,该出水管的出水口置于气浮池前端的溶气水射流管出水口的上方。 所述多相氧化塔的旋转布水系统是由布水管及旋流布水器组成,每一根循环管连接2根布水管,4根布水管以90。夹角错层布置在塔体底部,布水管上均匀分布有45。向上斜角圆形出水孔,孔径l-2cm,布水管上方设置旋流布水器,旋流布水器为圆锥形,其锥面上均匀布有出水槽缝,出水槽缝设置不少于12条,缝口宽度为2-6cm。 所述气浮池的前部设有溢流隔板,溶气水射流管和与调节槽连接的出水管匀设在溢流隔板前端,气浮池的后部设有悬浮废弃物收集槽和出水槽,上部设有自动刮泥装置,下部设有与溶气罐连接的进水管及与出水槽连接的废水出水管,所述进水管及废水出水管的底部匀设有数个孔径2-4cm的进水孔,所述溶气水射流管上均匀布置溶汽水出口,孔口朝上,孔径l-2cm。 本技术结构简单,利用流体动力学、载体流化床、多相氧化区、气浮结构的优势结合,形成组合式设备,使其达到"芬顿氧化+气浮"的联合使用的处理效果,能有效对难生化降解废水进行深度处理。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本技术结构紧凑、占地面积小、可控制性强、操作简便、基建投资省。 2.多相氧化塔设置循环系统和旋转布水系统,氧化塔内部形成流化床,无需安装机械搅拌设备,结构简单,无需清洗。 3.采用气浮池气浮效果良好,与一般沉淀法处理相比,可大大减少絮凝剂加入量, 且去除过程时间短、效果高,出水水质好。 4.生化后废水经该设备处理难降解物质处理更加彻底,处理后废水中C0D可降至 100mg/L以下。 5.芬顿试剂的加入量小,运行成本低,不产生二次污染。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多相氧化塔与气浮组合式废水深度处理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俯视示意图。 图中进水管1 ,进水槽2,循环槽3,循环槽4,循环管5a/5b,循环泵6a/6b,布水管 7a/7b/7c/7d,旋流布水器8,氧化区9,固液分离器10,出水管ll,调节槽12,调节槽13,出 水管14,空气压縮机15,进气管16,溶气罐17,进水管18,水泵19,溶气水射流管20,溢流隔 板21,悬浮污染物收集槽22,废水出水管23,出水槽24,自动刮泥装置25,溢流堰26。具体实施方式如附图所示,本技术多相氧化塔与气浮组合式废水深度处理设备由多相氧化 塔和气浮池构成,其中多相氧化塔的上部设有进水槽2、循环槽3和循环槽4、调节槽12和 调节槽13,进水槽2与进水管1连接,循环槽3和循环槽4的底部与进水槽1相连通,调节 槽12和调节槽13之间设有溢流堰26,多相氧化塔的内上部设有固液分离器10,固液分离 器共设置3 6排挡板,每个挡板夹角为10 20°的人字形,每个挡板交错排列组成。多 相氧化塔的底部设有由四根布水管7a/7b/7c/7d和旋流布水器8构成的旋转布水系统,2个 循环槽与布水管之间分别安装有循环管5a和5b,两根循环管上安装有循环泵6a/6b,每一 根循环管连接2根布水管,4根布水管以9(TC夹角错层布置在塔体底部,布水管上均匀分布 有45°向上斜角圆形出水孔,孔径l-2cm,布水管上方设置旋流布水器,旋流布水器为圆锥 形,其锥面上均匀布有出水槽缝,出水槽缝设置不少于12条,缝口宽度为2-6cm。安装在固 液分离器10上方的出水管11与调节槽12相连接,调节槽13底部设有插入气浮池前端的 出水管14。 所述气浮池可采用现有技术的气浮池结构,如附图所示,它主要由溶气水制备装 置、自动刮泥装置25、悬浮污染物收集槽22和出水槽24组成。所述溶气水制备装置是由设 置在气浮池前端一侧外壁上的溶气罐17、与溶气罐17底部连接的进气管16、进水管18和 溶气水射流管20构成,所述进气管16上安装有空气压縮机15,进水管18上安装有水泵19, 溶气罐17顶部设置有压力表及放气阀。所述进水管18的一端与溶气罐17相连,另一端从 气浮池底部进入池体,从池体一侧延伸至将近另一侧,然后迂回至池体中部一分为二,2根 进水管平行支架在气浮池底部,进水管18上均匀布置进水孔,孔口朝下,孔径2-4cm。溶气 水射流管20 —端连接溶气罐17,另一端从底部进入气浮池,从气浮池底部一侧延伸至将近 另一侧,溶气水射流管20上均匀布置溶汽水出口 ,孔口朝上,孔径l-2cm,其出水口置于出 水管14的出水口下方。气浮池前端1/5处设有溢流隔板21 ,出水管14与溶气水射流管20均设在溢流隔板21前端。 气浮池底部还设有2根废水出水管23,废水出水管23上均匀布置废水进水孔,孔口朝下,孔径2-4cm。废水出水管另一端连接至出水槽24。废水出水管23与溶气罐17的进水管18连接安装,可减少底部水管支架设置。 工作时,废水通过进水管1进入进水槽2,分配至循环槽3和4,循环槽3中加入双氧水、循环槽4中加入硫酸亚铁。经芬顿试剂处理后废水在循环槽混合后,通过循环管5a/5b由循环泵6a/6b送至氧化塔底部旋转布水系统,4根布水管7a/7b/7c/7d将混合后废水送入旋流布水器8,旋流布水器8使废水呈旋流流态进入氧化区9,石英砂在系统运行前从氧化塔顶部经过固液分离器10投入氧化塔内。氧化区9中的废水与石英砂经固液分离器10分离后,经出水管11流至调节槽12,在调节槽12中加入NaOH,中和后废水经溢流堰26溢流至调节槽13,调节槽13中加入絮凝剂PAM。 经芬顿氧化处理后废水从调节槽13经过出水管14进入气浮池前端。 空气压縮机15将压縮空气通过进气管16通入溶气罐17,气浮池中部分废水通过进水管18由进水泵19送至溶气罐17,压縮空气和废水在溶气罐内一定压力下形成溶气水,并通过溶气水射流管20射流至气浮池中。 溶气水射流至废水中,形成大量微细气泡,气泡粘附于出水管14流入的废水中悬浮物颗粒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多相氧化塔与气浮组合式废水深度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该设备由多相氧化塔和气浮池构成,其中多相氧化塔的上部设有进水槽、2个循环槽和2个调节槽,2个循环槽的底部均与进水槽相连通,2个调节槽之间设有溢流堰,多相氧化塔的底部设有旋转布水系统,旋转布水系统的布水管与上述2个循环槽之间分别设有循环管;安装在固液分离器上方的出水管与其中一个调节槽相连接,另一个调节槽底部设有出水管,该出水管的出水口置于气浮池前端的溶气水射流管出水口的上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海农陈楠陈永利杨崎峰陈国宁陈文南黄海师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博世科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5[中国|广西]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