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谢金龙专利>正文

鞋底构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979617 阅读:2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鞋底构造,该鞋底包括一软质鞋底材、一硬质内层片与数个软质鞋钉;其中该软质鞋底材系为未添加热固性环氧树脂的软质纤维复合材料(如碳纤维/玻璃纤维),而成型出具外包边的薄片状鞋底型;该硬质内层片系为硬质的工程塑料,恰对应结合于软质鞋底材的内底面;该数个软质鞋钉,系为射出成型的软质复合材(如TPU、TPR等),系一体结合于软质鞋底材的底面外缘;藉此,以经由射出成型方式将软质鞋底材、硬质内层片与数个软质鞋钉结合为一体的鞋底构造。(*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系与一种鞋底有关,更详而言之,特别是指一种自行车专用鞋的鞋底构造
技术介绍
由于运动型态的差异,运动鞋的种类亦随之多样化发展,诸如常见的慢跑鞋、竟速 鞋、篮球鞋、足球鞋,甚至配合各种运动、竟速器材专门设计的鞋体,均能发挥其独特 的效能,使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目前常见的竟速或登山型自行车,亦发展有专属的自行车鞋,而为提高与踏板的结 合强度与踩踏效能,其鞋底皆为硬质的塑料或碳纤维材料而锁结 一扣块与踏板勾扣,使 骑乘者于比赛踩踏过程中,能确保鞋体与踏板的完全嵌扣或脱出。然而,上述习式塑料材质的鞋底虽然容易制造,但重量与硬度仍无法满足自行车鞋 追求轻量化与强度的目标,而随着各种纤维复合材料的研究与开发,即有业者将鞋底釆 用由碳纤维材料配合环氧树脂多层包覆硬化成型,由于碳纤维复合材料比重小、质量轻、 硬度佳,故使制成的自行车鞋可达到轻量化又具硬度的需求,但又因碳纤维材料与皮制 鞋身结合不易,且仅结合于底处而容易分离损害,故实有加以改良的必要。本申请人有鉴于上述习用结构存在的诸多缺失与弊端,凭恃着长期对于自行车专用 鞋的研究与创新,因而专利技术出一种鞋底构造,以嘉惠大众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行车专用鞋的鞋底构造。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鞋底构造,该鞋底包括一软质鞋底材、 一硬质内 层片与数个软质鞋钉;其特点是该软质鞋底材,系为未添加热固性环氧树脂的软质纤维复合材料,而成型出具外包边的薄片状鞋底型,其底面预留出若干穿孔;该硬质内层片,系为硬质的工程塑料,恰对应结合于软质鞋底材的内底面,同时亦开设有对应穿孔的结合孔;该数个软质鞋钉,系由射出成型的软质复合材,并与硬质内层片系一体结合于软质 鞋底材的底面外缘。该软质纤维复合材料为碳纤维或玻璃纤维。该软质鞋钉的复合材为TPU或TPR。该软质鞋底材与软质鞋钉结合处系设有异形孔。该软质鞋钉设于软质鞋底材的底面外缘前后处。该软质鞋钉分布于软质鞋底材的底面周缘外侧边上。本技术所提供的鞋底构造,不仅可提高鞋底质轻且强度佳的特性,更由于整体 成型构造筒单,故可大幅减少制造程序及加工成本,而符合经济生产效益。附图说明图1系本技术一实施例于竟速型自行车专用鞋鞋底的立体分解图。图2系本技术一实施例于登山型自行车专用鞋鞋底的立体分解图。图3系本技术一实施例于竟速型自行车专用鞋鞋底的组合剖面示意图。图4系本技术一实施例于登山型自行车专用鞋鞋底的组合剖面示意图。图5系本技术一实施例于竟速型自行车专用鞋的完成图。图6系本技术一实施例于登山型自行车专用鞋的完成图。图7系本技术另一实施例于竟速型自行车专用鞋鞋底的立体分解图。图8系本技术另一实施例于登山型自行车专用鞋鞋底的立体分解图。图9系本技术另一实施例于竟速型自行车专用鞋鞋底的组合剖面示意图。图10系本技术另一实施例于登山型自行车专用鞋鞋底的组合剖面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首先请参阅图1、图2所示,系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竟速型自行车专用鞋的鞋底1 与登山型自行车专用鞋的鞋底2构造的立体分解图,于本实施例中该鞋底1 ( 2)、主要 包括一软质鞋底材ll (21)、 一硬质内层片12 (22)与数个软质鞋钉13 (23);其中该软质鞋底材11 (21),系为未添加热固性环氧树脂的软质纤维复合材料(如碳纤 维/玻璃纤维),而成型出具外包边110 (210)的薄片状鞋底型,其底面111 (211 )预留 出若干可供扣片块(图未示)连结锁固的穿孔112 (212)与结合软质鞋钉的异形孔113 (213);该硬质内层片12(22),系为硬质的工程塑料,恰对应结合于软质鞋底材11 (21)的内底面111 (211 ),同时亦开设有对应穿孔112 (212)的结合孔120 ( 220);该数个软质鞋钉13 (23 ),系由射出成型的软质复合材(如TPU、 TPR等),并与硬 质内层片12 (22)系一体结合于软质鞋底材11 (21 )的底面外缘前后处(如竟速型自行 车专用鞋的鞋底)或分布于周缘的外侧边上(如登山型自行车专用鞋的鞋底)。而关于本技术的组成,系将由软质纤维复合材料成型出的鞋底材11 (21)与由 软质复合材成型的鞋钉13 (23)同时置入于模具中,再于模具中射出硬质工程塑料的内 层片12 (22)于软质鞋底材11 (21 )内底面111 (211 ),而形成出一种藉由射出成型方 式将硬质工程塑料的内层片12 (22)与软质纤维复合材料成型的鞋底材11 (21 )连同软 质复合材的鞋钉13 (23)结合为一体的鞋底1(2)构造(如图3、图4)。而藉由上述成型出的鞋底,由于系利用未添加热固性环氧树脂的软质纤维复合材料 形成的鞋底材与硬质复合材的内层片射出成型,故使其可形成具硬度的底面部与外包边 保有软质纤维复合材料可弯曲的韧性,进出更易与鞋身A包覆黏结(如图5、图6所示); 且其结合缝形成在鞋边上,更可确保鞋底与鞋身A不易分开脱离的结合质量与更佳的结 合强度并由于在软质纤维复合材料的薄片形鞋底材面上预留有若干异形孔,可同时将相 对该异形孔的软质复合材鞋射出结合于鞋底材外端面上凸出。再者,图7~图10所示系本技术的另一实施例的竟速型自行车专用鞋的鞋底3 与登山型自行车专用鞋的鞋底4构造的立体分解图,于本实施例中该鞋底3 (4)、主要 包括一软质鞋底材31 (41)、 一硬质内层片32 ( 42 )与数个软质鞋钉33 ( 43 );其中该软质鞋底材31 (41),系为未添加热固性环氧树脂的软质纤维复合材料(如碳纤 维/玻璃纤维),而成型出具外包边310 (410)的薄片状鞋底型,其底面311 (411 )预留 出若干可供扣片块(图未示)连结锁固的穿孔312 (412);该硬质内层片32 ( 42 ),系为硬质的工程塑料,恰对应结合于软质鞋底材31 (41) 的内底面311 (411),同时亦开设有对应穿孔312 (412)的结合孔320 ( 420 );该数个软质鞋钉33 ( 43 ),系由射出成型的软质复合材(如TPU、 TPR等),而一体 结合于软质鞋底材11 (21)的底面外缘前后处(如竟速型自行车专用鞋的鞋底)或分布 于周缘的外侧边上(如登山型自行车专用鞋的鞋底)。而关于上述构件的组成,首先系将由软质纤维复合材料成型出的鞋底材31 (41)置入于模具中而射出软质复合材的鞋钉33 ( 43 ),使软质纤维复合材料的鞋底材31 (41)与软质复合材的鞋钉33 ( 43 )结合为一体后再置入于另一模具中,再于模具中射出硬质工程塑料的内层片12 (22)与其结合成一体的鞋底3 (4)构造。兹由以上说明可将本技术鞋底构造的特色与可达成功效整理如下一、 制造容易、可大量生产由于本技术系利用未添加热固性环氧树脂的软质 纤维复合材料成型的鞋底材与硬质工程塑料的内层片经由射出成型,故制造容易同时又 可适于大量生产。二、 降低制造成本且由于本技术在制作上可适于大量制造,故可大幅降低制 造成本。三、 强度佳由于本技术系利用硬质工程塑料射出成型于软质纤维复合材料的 鞋底材内端面,故与鞋身结合后硬质工程塑料射的内层片可完全被受限,所以绝不会有 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鞋底构造,该鞋底包括一软质鞋底材、一硬质内层片与数个软质鞋钉;其特征在于: 该软质鞋底材,系为未添加热固性环氧树脂的软质纤维复合材料,而成型出具外包边的薄片状鞋底型,其底面预留出若干穿孔; 该硬质内层片,系为硬质的工程塑料, 恰对应结合于软质鞋底材的内底面,同时亦开设有对应穿孔的结合孔; 该数个软质鞋钉,系由射出成型的软质复合材,并与硬质内层片系一体结合于软质鞋底材的底面外缘。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金龙
申请(专利权)人:谢金龙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