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建刚专利>正文

乳化液废水高效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970586 阅读:1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乳化液废水高效处理装置,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乳化液废水高效处理装置,包括供料槽和膜组件,膜组件分别与供料管、渗透液输送管和浓液输送管连接,供料管的另一端与供料槽连通,供料管上设有循环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装置还包括循环罐/槽,循环罐/槽侧壁上开有溢流口,溢流口处于供料槽上方;所述浓液输送管的另一端与循环罐/槽相连;循环罐/槽下部通有与供料管贯通的循环管。膜过滤后浓液中的表面活性剂浓度降低,后在循环罐/槽中破乳、油脂上浮。浓液上部油层平稳地溢流回供料槽并浮于原料液表面,因而更容易用刮油器除去。残油被及时地排出膜过滤系统之外,堵膜因素减少,进而能够大大降低膜组件的清洗频率。(*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水处理
,具体涉及一种乳化液废水高效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轧制钢铁过程中,带钢在轧制力的作用下会产生变形热,从而影响成品质量。为消除这 一影响,钢铁企业通常使用乳化液对带钢进行冷却和润滑,由此却产生了大量的冷轧乳化液 废水。冷轧废水中主要含有矿物油、表面活性剂、抗氧化剂等成分,其中矿物油在表面活性 剂的作用下乳化,形成了十分稳定的分散体系。应用气浮法、吸附法、生化法、化学法等处 理含油废水均难以获得理想的效果。陶瓷膜技术被用于处理含油废水之后就显示出了极强的竞争力,具有膜组件占地面积小、 回收油质量较好、正常工作时不消耗化学药剂也不产生新的污泥等优势。图1是现有冷轧乳 化液废水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装置主要包括供料槽l、膜组件7以及连接供料槽1与膜 组件7的供料管9。乳化废水经膜组件7过滤后被分为渗透液和浓液两部分,废水中的大部 分表面活性剂进入渗透液中并被送至指定地方,浓液中的油脂因表面活性剂浓度降低而破乳 并被浓液输送管6回送至供料槽1中。供料槽1体积庞大,依次被上隔板4和下隔板5分为 三个腔室第一腔室内设有刮油器2,用于收集上浮的油脂;同时,废液中的大颗粒悬浮物 在第一、第二腔室中沉淀,上层清液漫过下隔板进入第三腔室内,作为供给膜组件7的原料 液。这种装置看似理想,但在实际应用中却极易堵膜,基本上2天就要清洗一次;频繁洗膜 既增加了装置的清洗维护成本,又严重影响了装置的处理效率,从而耽误正常生产。这是因 为浓液自膜组件输出后流速非常快,直接冲入供料槽中会产生强烈的搅动;同时,废水中依 然含有较高浓度的表面活性剂,强烈的搅动会使油脂重新乳化,致使原料液中油污浓度不断 上升,膜污染加剧,膜通量持续下降,清洗频率提高。此外,为了提高膜通量,还需要对废水进行事先加热,然后再输送至膜组件;这一过程 将会消耗掉大量的热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处理效率高、占地面积小、节约能源的冷轧乳化液废 水处理装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乳化液废水高效处理装置,包 括供料槽和膜组件,膜组件分别与供料管、渗透液输送管和浓液输送管连接,供料管的另一 端与供料槽连通,供料管上设有循环泵,所述的装置还包括循环罐/槽,循环罐/槽侧壁上开 有溢流口,溢流口处于供料槽上方;所述浓液输送管的另一端与循环罐/槽相连;循环罐/槽3下部通有与供料管贯通的循环管。所述的循环泵安装在循环管与膜组件之间的一段供料管上,循环管与供料槽之间的一段 供料管上设置有供料阀。为了避免喷溅,所述的溢流口连接有溢流管,溢流管另一端通入供料槽。为了除去液面上的浮油,所述的供料槽上方设有刮油器;供料槽底部设有排污口,以便 定期清理沉积在供料槽底部的污垢。所述的装置还包括纸带过滤机,纸带过滤机的滤液出口处于供料槽上方,废水经纸带过 滤机过滤后淌入供料槽中。本技术在传统膜过滤装置的基础上增设了循环溢流罐/槽,通过控制供料阀而使其保 持一定的循环溢流量。经过循环罐/槽的缓冲,浓液流速得到控制,同时也为浓液破乳、油酯 上浮提供了充分多的时间。溢流回供料槽的液流平稳、残油含量高;残油漂浮于料液表面因 而更容易被刮油器除去。由于浓液中破乳析出的残油能够被及时地排出膜循环过滤系统之外, 堵膜因素减少进而大大降低了膜组件的清洗频率。以陶瓷超滤膜组件为例,采用本技术 的装置处理冷轧乳化液废水,清洗周期由原来的2天延长至1个月左右,装置运行稳定可靠, 处理效率大大提升。此外,循环罐/槽还起到了蓄热的作用经膜过滤后,浓液温度一般会升至40 6(TC;将 这部分蓄热流体储存在循环罐中,并根据需要通过循环管供给膜组件,如此则无需对供给膜 组件的废水进行事先加热。供料阀可以用来调节供给膜组件的料液的循环量,既能够达到控制料液温度的目的,又 能够控制浓液破乳析出的浮油能够及时溢出。与此同时,本技术为縮减供料槽的体积提供了技术上的可能,而循环罐/槽可以悬空 设在供料槽上方,从而在整体上縮减整个装置的占地面积。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乳化液废水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2所示的乳化液废水高效处理装置,主要包括供料槽1、膜组件7、循环罐15和纸 带过滤机3,供料槽1上方设有刮油器2,底部设有排污口12;纸带过滤机3的滤液出口处 于供料槽1上方;膜组件7分别与供料管9、渗透液输送管8和浓液输送管6连接,供料管9 的另一端与供料槽l连通,供料管9上设有循环泵10。循环罐15的侧壁上开有溢流口 14,溢流口 14处于供料槽1上方,溢流口 14连接有溢 流管13,溢流管13另一端通入供料槽1。浓液输送管6的另一端与循环罐15相连;循环罐15 下部通有与供料管9贯通的循环管16。循环泵10安装在循环管16与膜组件7之间的一段供料管9上,循环管16与供料槽1之 间的一段供料管9上设置有供料阀11。冷轧乳化液废水经纸带过滤机3过滤之后淌入供料槽1中,后经供料管9进入膜组件7 进行膜过滤。过滤所得的渗透液由渗透液输送管8送至指定地方,浓液由浓液输送管6回送 至循环罐15。经过循环罐15的缓冲,浓液流速得到控制;同时由于浓液中表面活性剂浓度 降低,浓液破乳、油脂上浮,上层油脂溢流回供料槽l。油脂漂浮于供料槽l中的原料液表 面,并用刮油器2除去。充分去除油脂可以大幅延长膜组件7的清洗周期,运行稳定性提高。循环罐15中的浓液在经历膜过滤之后温度上升,携带热量经循环管16再次进入过滤系 统中有助于膜组件7保持较高的膜通量。权利要求1、一种乳化液废水高效处理装置,包括供料槽和膜组件,膜组件分别与供料管、渗透液输送管和浓液输送管连接,供料管的另一端与供料槽连通,供料管上设有循环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装置还包括循环罐/槽,循环罐/槽侧壁上开有溢流口,溢流口处于供料槽上方;所述浓液输送管的另一端与循环罐/槽相连;循环罐/槽下部通有与供料管贯通的循环管。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乳化液废水高效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循环泵安装在循环管与膜组件之间的一段供料管上,循环管与供料槽之间的一段供料管上设置有供料阀。3、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乳化液废水高效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溢流口连接有溢流管,溢流管另一端通入供料槽。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乳化液废水高效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供料槽上方设有刮油器,底部设有排污口。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乳化液废水高效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装置还包括纸带过滤机,纸带过滤机的滤液出口处于供料槽上方。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乳化液废水高效处理装置,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乳化液废水高效处理装置,包括供料槽和膜组件,膜组件分别与供料管、渗透液输送管和浓液输送管连接,供料管的另一端与供料槽连通,供料管上设有循环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装置还包括循环罐/槽,循环罐/槽侧壁上开有溢流口,溢流口处于供料槽上方;所述浓液输送管的另一端与循环罐/槽相连;循环罐/槽下部通有与供料管贯通的循环管。膜过滤后浓液中的表面活性剂浓度降低,后在循环罐/槽中破乳、油脂上浮。浓液上部油层平稳地溢流回供料槽并浮于原料液表面,因而更容易用刮油器除去。残油被及时地排出膜过滤系统之外,堵膜因素减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乳化液废水高效处理装置,包括供料槽和膜组件,膜组件分别与供料管、渗透液输送管和浓液输送管连接,供料管的另一端与供料槽连通,供料管上设有循环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装置还包括循环罐/槽,循环罐/槽侧壁上开有溢流口,溢流口处于供料槽上方;所述浓液输送管的另一端与循环罐/槽相连;循环罐/槽下部通有与供料管贯通的循环管。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建刚陈哲宇
申请(专利权)人:王建刚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1[中国|河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