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957699 阅读:20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立体显示装置,其包含一立体显示单元、一背光模块以及一外框。立体显示单元包含一液晶面板与一视差屏障,两者是相对设置。背光模块设置于立体显示单元的一侧,包含一光源以及一胶框,其中胶框设置于光源的外侧。外框则设置于立体显示单元与背光模块的外侧并包围立体显示单元与背光模块,其中外框与胶框至少两者之一,于面对光源的侧边包含有一遮光组件,以防止该光源所发出的光线向该立体显示单元的边缘逸漏。(*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关于一种立体显示装置,特别是一种可防止显示区域边缘漏光的立体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近年来光电技术与半导体制造技术的成熟,使得各类型的平面显示面板蓬勃发展,其中液晶显示面板由于具有低耗电、低辐射、重量轻以及体积小等优点,已成为目前显示产品的主流。但在现行的液晶面板中,其2D平面的显示模式已经无法满足使用者的需求,各研究单位皆致力于开发各种3D立体显示技术,希望能在2D的显示环境下,使观看者能产生3D的立体视觉。 目前3D立体显示技术主要是使用一视差屏障(parallax barrier),将左眼讯号及右眼讯号分别显示于观察者的左眼及右眼,使观察者感受到影像内容而有立体的效果。习知技术中,视差屏障可单纯为一光栅,其材质由塑料或金属如铬所形成,或可为一液晶面板。使用液晶面板作为视差屏障,除了可显示3D立体画面外,还可藉由电源的切换而做2D/3D影像的转换。 由于立体显示装置除了习知背光模块以及显示面板外,还需增加一视差屏障,使得整体厚度与体积也跟着增加,许多在习知2D液晶显示器不易产生的问题便随之产生。请参考图1,图1为习知2D液晶显示器的结构示意图。习知的2D液晶显示器包含有一液晶面板100、一背光模块102以及一外框110。液晶面板100设置于背光模块102上。背光模块102可提供液晶面板IOO所需的显示光线,其包含一光源104、复数个光学膜片106以及一胶框108。光源104所发出的光线,经过光学膜片106的散射作用而成为一平面光源,再经由液晶面板100而呈现一可见影像。胶框108设置于光源104的周边,藉以固定光源104、光学膜片106以及液晶面板100。在液晶面板100与背光模块102的外缘周围还具有一外框IIO,用以支撑液晶面板100与背光模块102。 请继续参考图1,当光源104启动时,所产生的光线大部分会经由光学膜片106而向上射出,但仍有部份的光线会照射在胶框108的内壁表面,并经由胶框108表面的反射后,使得光线自液晶面板100的边缘处逸入外界,造成漏光现象,对影像的显示质量造成影响。而为了解决此一漏光问题,通常在外框IIO还设有一延伸部112,位于液晶面板100上方,如图l所示。并藉由延伸部112的阻挡,可防止光线(如第1图的光线路径A)向外界逸漏的机会,以减少漏光的现象。 接着请参考图2,图2为习知立体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一习知的立体显示装置除了液晶面板100、背光模块102、外框110以外,还具有一视差屏障114,设置于液晶面板100相对于背光模块102的另一侧。相较于习知2D液晶显示器,视差屏障114增加了立体显示装置的整体厚度,将使得原先可被延伸部112所阻挡的光线,变得无法被延伸部112阻挡而由液晶面板100的边缘逸漏。如图2所示,光线B经由胶框108内壁表面的反射后,原本可由先前延伸部112的位置(图2中虚线P位置)所挡下,但由于厚度增3加后延伸部112的位置也随的改变,因此无法有效阻隔光线B而造成漏光问题。或者如图2的光线C所示,在立体显示装置的厚度增加后,亦增加了光线由外框110内壁表面的反射而从边缘散逸的机率。由于外框iio所采用的材质大多为金属等高反射性物质,将使得光反射的情况增加而使漏光问题更加严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是提供了一种设计良好的立体显示装置结构,以克服习知技术中立体显示装置容易漏光的问题。 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立体显示装置,其包含一立体显示单元、一背光模块以及一外框。立体显示单元包含一液晶面板与一视差屏障,两者是相对设置。背光模块设置于立体显示单元的一侧,包含一光源以及一胶框,其中胶框设置于光源的外侧。外框则设置于立体显示单元与背光模块的外侧并包围立体显示单元与背光模块,其中外框与胶框至少两者之一,于面对光源的侧边包含有一遮光组件,以防止该光源所发出的光线向该立体显示单元的边缘逸漏。 本技术的立体显示装置,是于胶框或外框靠近光源的侧边设置有遮光结构,由光源发出的光线透过此遮光结构即被吸收或产生散射,可避免习知技术中光线自立体显示装置边缘逸漏的情况。附图说明图1为习知2D液晶显示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习知立体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立体显示装置第一实施例的示意图。图4与图5为本技术中遮光组件的遮光微结构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中立体显示装置第二实施例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中立体显示装置第三实施例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中立体显示装置第四实施例的示意图。附图中主要组件符号说明100,300液晶面板309遮光组件301立体显示单元110,310外框102,302背光模块112,312延伸部104,304光源114,314视差屏障106,306光学膜片316遮光微结构0023]108,308胶框具体实施方式在说明书及后续的申请专利范围当中使用了某些词汇来指称特定的组件。所属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应可理解,制造商可能会用不同的名词来称呼同样的组件。本说明书及权利要求并不以名称的差异来作为区别组件的方式,而是以组件在功能上的差异来作为区别的基准。在通篇说明书及后续的请求项当中所提及的「包含」是为一开放式的用语,故应解释成「包含但不限定于」,在此容先叙明。 请参考图3,图3为本技术中立体显示装置第一实施例的示意图。如图3所示,本技术的立体显示装置包含一立体显示单元301、一背光模块302以及一外框310。其中立体显示单元301包含一液晶面板300以及一视差屏障314,两者相对设置于背光模块302上方,其顺序可互相调换,例如液晶面板300位于视差屏障314的上方,或者视差屏障314位于液晶面板300的上方。液晶面板300可提供观察者所欲观察的影像,而视差屏障314则可将液晶面板300所提供的影像分离为左眼讯息与右眼讯息,使观察者能得到一立体视觉。视差屏障314可以为一单纯由塑料或金属所制成的光栅,或是为另一个液晶显示面板。 背光模块302设置于立体显示单元301 —侧,并提供立体显示单元301所需的显示光线。背光模块302包含一光源304、一胶框308以及复数个光学膜片306。光源304可以是一般的冷阴极管(CCFL),发光二极管(LED),或其它可提供光线的装置。光学膜片306设置于光源304与立体显示单元301之间,使得光源304所发出的光线经过光学膜片306的散射导引而成为一平面光源。胶框308则设置于光源304的外侧并支撑立体显示单元301、光学膜片306以及立体显示单元301,其通常为塑料材质。外框310设置于立体显示单元301与背光模块302的外侧,并包围立体显示单元301与背光模块302,其通常为一金属材质。 如图3所示,为了避免习知技术如图2所产生的边缘漏光情形,本技术的立体显示装置具有一遮光组件309,设置于胶框308面对光源304的侧边上。遮光组件309具有特殊的遮光结构或材质,使得光源304所发出的光线在此散射或被吸收,故可避免光线经反射后向立体显示单元301的边缘逸漏,造成漏光的现象。遮光组件309可视情况需求而调整其位置以及其覆盖范围,例如上下调整其高度,或者增加其覆盖范围使得遮光组件309全面覆盖于胶框308面对光源304的侧边,以求达成最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立体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含:一立体显示单元,包含一液晶面板与一视差屏障,该液晶面板与该视差屏障相对设置;一背光模块,设置于该立体显示单元的一侧,该背光模块包含一光源以及一胶框,其中该胶框设置于该光源的外侧;以及一外框,设置于该立体显示单元与该背光模块的外侧并包围该立体显示单元与该背光模块,其中该外框与该胶框至少两者之一,于面对该光源的侧边包含有一遮光组件,以防止该光源所发出的光线向该立体显示单元的边缘逸漏。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明书刘春福
申请(专利权)人:华映光电股份有限公司中华映管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5[中国|福建]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