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动液压千斤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952044 阅读:48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气动液压千斤顶,其主要包括顺序连接的操纵杆(2)、主箱体(3)、气动液压增压泵(5)、液压油缸(4),气动液压增压泵安装在主箱体内,其气动液压增压泵(5)包括气缸体(521)、油路块(510)、泵油体(514)、卸油块(530);气缸体、油路块以及卸油块为相互独立的模块结构,油路块设置在气缸体的底部,油路块作为气缸体和卸油体共同的基座与气缸体和卸油体分别套接或通过螺栓密封连接。该气动液压千斤顶移位操作方便、便于单人施救、工作效率高,其气动液压增压泵加工简单、装配灵活,大大节约了生产成本。(*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千斤顶,特别涉及一种气动液压千斤顶
技术介绍
目前已知的气动液压千斤顶(中国专利公开号为CN2415015Y),由气动液压增压 泵、伸縮式液压油缸组成,其举升吨位较大。但是此种气动液压千斤顶由于其气动液压增 压泵的气缸和泵油体、配油体是成一体设计的,配油体设置在气缸一单侧,配油体内既设置 了油路还设置了卸油部件,因此,使得气动液压增压泵的整体高度和宽度都很大,因此,无 论气动液压增压泵是采用卧式还是立式装配法,都会使千斤顶的整体体积很大而且重量很 重,一般达到50 100公斤以上的重量,十分不利于千斤顶移位操作,而若遇到紧急救援 时,也十分不利于单人施救。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了一种气动液压千斤顶,其气动液压增压泵的体积小,重量轻,其移位操作方便、便于单人施救、工作效率高。 为实现本技术目的,采用的技术解决方案如下 —种气动液压千斤顶,其主要包括顺序连接的操纵杆、主箱体、气动液压增压泵、 液压油缸,气动液压增压泵安装在主箱体内,气动液压增压泵包括气缸体、油路块、泵油体、 卸油块;气缸体内设有气缸活塞、柱塞杆、活塞弹簧,气缸体上还设有气缸后盖以及装在气 缸后盖内的排气阀、缸套、密封件和进气接只和设置在气缸体与后盖外的排气罩,气缸体上 壁有小孔与排气罩上的小孔密封连接,泵油体内装设有导向套、隔圈和密封件,在油路块内 设有进油单向阀和出油单向阀;卸油块内设有卸油活塞、卸油栓、卸油弹簧、端盖和进气接 只及密封件,气缸体、油路块以及卸油块为相互独立的模块结构,油路块设置在气缸体的底 部,油路块作为气缸体和卸油体共同的基座与气缸体和卸油体分别套接或通过螺栓密封连 接。 本技术专利的油路工作结构件为泵油体和油路块。安装在油路块内的进、出 油单向阀为3个单向阀钢球,另外还有3根弹簧以及3颗镙堵,泵油体内安装的密封件为2 个B3密封件。 本技术专利的气动液压千斤顶由于气动液压增压泵的气缸体、油路块以及卸油块为相互独立的模块结构,使得气动液压增压泵整体不需要同时兼顾各部件的尺寸、避免变得体积庞大,而且由于简化的油路块设置在气动液压增压泵整体的底部,占据很小空间,使得本技术专利的气动液压增压泵在实现泵油和回油一体化的同时还縮小了千斤顶的尺寸和重量,获得了千斤顶移位操作方便、便于单人施救、工作效率高的技术效果,同时还因为机身尺寸小,使其可使用于更多不同场合,再还由于气动液压增压泵的气缸体、油路块以及卸油块为相互独立结构,使得加工简单、装配灵活,大大节约了生产成本。 本技术专利的气缸后盖与气缸体为彼此独立的组件,气缸后盖装配连接在气缸体上,以进一步节约加工成本和便于后期维修、降低维修成本。 本技术专利的气缸后盖上的排气罩外设有消音海绵以降低噪音。附图说明图l-a是本技术的立式安装法气动千斤顶整机横向局部半剖示意图; 图l-b是本技术的气动液压增压泵卧式安装的横向局部半剖示意图; 图l-C是本技术的气动液压增压泵卧式安装的纵向局部半剖示意图; 图l-d是本技术的气动液压增压泵立式安装的横向局部半剖示意图; 图l-e是本技术的气动液压增压泵立放时的纵向局部半剖示意图; 图2是本技术气动液压增压泵立放时的中剖示意图; 图3是本技术气动液压增压泵的A-A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说明书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的气动液压千斤顶的实施方式 —种气动液压千斤顶,如图l-a所示,主要包括顺序连接的操纵杆2、主箱体3、气 动液压增压泵5、液压油缸4,气动液压增压泵安装在主箱体内,主箱体3内还设置有盛装液 压介质的油箱301,在油箱301内设置有3根气管302。如图2,图3所示,气动液压增压泵 5是对低压液体介质进行增压的一种组合装置,包括气缸体521、油路块510、泵油体514、卸 油块530 ;气缸体内设有气缸活塞523、柱塞杆524、活塞弹簧525,气缸体上还设有气缸后盖 522以及装在气缸后盖内的排气阀526、不锈钢缸套527、密封件,气缸后盖522上连接有进 气接只528,气缸体与后盖外设有排气罩529和消音海绵(图中未示),气缸后盖与气缸体 为彼此独立的组件,气缸后盖装配连接在气缸体上,气缸体上壁有小孔E与排气罩529上的 小孔(图中未示)密封连接,泵油体内装设有导向套516、隔圈517和两个B3密封件515, 在油路块内设有3个单向阀钢球(511-A、511-B、511-C)和3根弹簧512以及3颗镙堵513 ; 卸油块内设有卸油活塞531、卸油栓532、卸油弹簧533、端盖534和进气接只535及密封件, 气缸体、油路块以及卸油块为相互独立的模块结构,油路块设置在气缸体的底部,油路块作 为气缸体和卸油体共同的基座与气缸体和卸油体分别套接或通过螺栓密封连接。 如图l-c、图l-d所示,气动液压增压泵5与液压油缸底座401由螺栓实现卧式连 接安装,这样连接安装结构能将气动液压千斤顶整机高度做得很低,远低于现有的千斤顶, 并且这样连接安装结构使主箱体能获得更大的空间,实现将整机做得更短,位移和操作方 便轻巧,扩大了千斤顶的使用范围。 如图l-e、图l-f所示,本技术的气动液压增压泵5与液压油缸底座401由螺 栓实现立式连接安装,其获得的气动液压千斤顶整机高度也较现有的千斤顶高度低,也实 现了整机更短、轻巧。 以本技术的气动液压增压泵与液压油缸底座采用立式连接方式安装的气动 液压千斤顶为例,详细叙述其工作过程如下 当要举升时,操作拉手将操纵杆放在45°或水平的档位上,将气动液压千斤顶推 至所要举升的物体下,气源通过连接气管302 —路进入油箱301给油箱充气, 一路进入气动 液压增压泵5的气缸上腔,推动气缸活塞523带动柱塞杆524向下直线运动,由于泵油体腔内充满液体介质,在柱塞杆向下运动时,压縮液体,经过压力转换使液体增压至32Mpa以 上,增压的液体通过泵油体腔推开排油单向阀511-A的钢球泵出,再通过图1中所示的液压 增压泵和液压油缸4相连接的小孔D(如图l-b或图l-d所示)进入伸縮式液压油缸的底 部,推动液压油缸内活塞杆404,实现液压油缸的举升。 当气缸活塞向下运动越过气缸体521上壁的小孔E时,上腔的压縮气体通过小孔 E,经与小孔E密封连接的排气罩529上的小孔进入气缸上的排气阀腔,推动排气阀526向 下运动,从而使橡胶碗536与气缸内腔底部之间的密封面打开,气缸上腔的压縮气体经过 排气阀526的间隙排出,气缸上腔的压力降低,气缸活塞523在活塞弹簧525的作用下迅速 复位,当气缸活塞复位时,又使橡胶碗536上端面与气缸内腔底平面密封,压縮气体又会使 气缸活塞带动柱塞杆524向下运动,如此往复运动,实现泵油与举升。 液压油的吸入工况为当气缸活塞523在活塞弹簧525的作用下复位时,气缸活塞 带动柱塞杆524向上运动,使泵油体514腔内形成负压,液压油从油箱301经过油管推开进 油单向阀511-A钢球进入泵油体腔内,又使泵油体514腔内充满油液。 当液压油缸要下降时,使压縮气体通过连接气管302,分成两路,其中一路进入卸 油腔,推动卸油活塞531和卸油栓532顶开卸油单向阀511-C的钢球,使伸縮式液压油缸内 的液压油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气动液压千斤顶,其主要包括顺序连接的操纵杆(2)、主箱体(3)、气动液压增压泵(5)、液压油缸(4),气动液压增压泵安装在主箱体内,其特征是气动液压增压泵(5)包括气缸体(521)、油路块(510)、泵油体(514)、卸油块(530);气缸体内设有气缸活塞(523)、柱塞杆(524)、活塞弹簧(525),气缸体上还设有气缸后盖(522)以及装在气缸后盖(522)内的排气阀(526)、缸套(527)、密封件和进气接只(528)和设置在气缸与后盖外的排气罩(529),气缸体上壁有小孔(E)与排气罩(529)上的小孔密封连接;泵油体(514)内装设有导向套(516)、隔圈(517)和密封件,在油路块(510)内设有进油单向阀和出油单向阀;卸油块(530)内设有卸油活塞(531)、卸油栓(532)、卸油弹簧(533)、端盖(534)和进气接只(535)及密封件,气缸体(521)、油路块(510)以及卸油块(530)为相互独立的模块结构,油路块设置在气缸体的底部,油路块作为气缸体和卸油体共同的基座与气缸体和卸油体分别套接或通过螺栓密封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漫渠周立寿
申请(专利权)人:福州斯耐特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5[中国|福建]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