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装式棋盘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938704 阅读:2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组装式棋盘,包括各占四分之一棋盘大小的四个棋盘块,其中第一棋盘块与第二棋盘块通过至少一铰链相连构成左半棋盘块,第三棋盘块与第四棋盘块通过至少一铰链相连构成右半棋盘块,所述左半棋盘块和右半棋盘块相拼合构成整个棋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这种组装式棋盘,其被拆解后的左半棋盘块和右半棋盘块能够进一步对折,使整个棋盘缩小为原先的四分之一大小,故携带起来更加方便。同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组装使用时,操作方便,拼合完毕后的棋盘表面光整,无零件露于盘面。(*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组装式棋盘
技术介绍
下棋是人们喜欢的一种娱乐活动之一,下棋就离不开棋盘,目前棋盘主要有整体式和折叠式两种,整体式棋盘由于盘面大,携带很不方便,于是折叠式棋盘被广泛使用。目前折叠式棋盘大都是半折,即棋盘盘面只縮小一半,携带仍显不太方便,如能将盘面在此基础上再縮小一半,则携带将更加方便,更加便于人们外出、旅行等携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使棋盘盘面进一步縮小至原先四分之一大小的组装式棋盘,更加方便于携带。 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组装式棋盘,包括各占四分之一棋盘大小的四个棋盘块,其中第一棋盘块与第二棋盘块通过至少一铰链相连构成左半棋盘块,第三棋盘块与第四棋盘块通过至少一铰链相连构成右半棋盘块,所述左半棋盘块和右半棋盘块相拼合构成整个棋盘。 本技术中所述第一棋盘块的外侧进一步设有公搭扣或者母搭扣,而所述第三棋盘块的外侧设有与之配合的母搭扣或者公搭扣;同样的,所述第二棋盘块的外侧进一步设有公搭扣或者母搭扣,而所述第四棋盘块的外侧设有与之配合的母搭扣或者公搭扣。左半棋盘块的两端和右半棋盘块的两端通过公母搭扣配合固定后能够有效防止两者拼合后轻易的脱离。 本技术中所述第一棋盘块的拼合面上进一步设有凸结构或者凹结构,而第三棋盘块的拼合面上设有与之配合的凹结构或者凸结构;同样的,所述第二棋盘块的拼合面上进一步设有凸结构或者凹结构,而第四棋盘块的拼合面上设有与之配合的凹结构或者凸结构。左半棋盘块和右半棋盘块的拼合面上通过凹凸结构匹配后能够有效防止两者拼合后轻易的上下错开。 本技术中所述凸结构可以是固定或成型于棋盘块的拼合面上的连续凸状物,而所述凹结构则是开于棋盘块的拼合面上并与所述连续凸状物匹配的凹槽。 本技术中所述凸结构也可以是固定或成型于棋盘块的拼合面上呈间隙分布的若干凸状物,而所述凹结构则是间隙开设于棋盘块的拼合面上并与所述各凸状物对应匹配的若干凹槽。 当然本技术中对所述凸状物的形状没有限制,可以是圆弧形、三角形或者长矩形。并且凸状物与棋盘块间的固定方式可以是胶接,也可以是采用螺钉固定或其它常规固定方式。 本技术所述的这种组装式棋盘适用于围棋棋盘、象棋棋盘、军旗棋盘、飞行棋棋盘、五子棋棋盘、跳棋棋盘、黑白棋棋盘或步行棋棋盘等。 本技术优点是 本技术所述的这种组装式棋盘,其被拆解后的左半棋盘块和右半棋盘块能够进一步对折,使整个棋盘盘面縮小为原先的四分之一大小,故携带起来更加方便。同时本技术在组装使用时,操作方便,拼合完毕后的棋盘表面光整,无零件露于盘面。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 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2为左半棋盘块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左、右半棋盘块拼合过程示意图。图4为第一棋盘块单独结构示意图; 图5为第三棋盘块单独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技术折叠状态结构示意图。 其中1、第一棋盘块;2、第二棋盘块;3、第三棋盘块;4、第四棋盘块;5、铰链;6、公搭扣;7、母搭扣;8、凸结构;9、凹结构。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结合图1、图2、图3、图4、图5和图6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这种组装式棋盘是一种围棋棋盘,其整个棋盘被分割成各占四分之一棋盘大小的四个棋盘块1、2、3、4,其中第一棋盘块1与第二棋盘块2的背面边缘通过两个铰链5相连构成左半棋盘块(具体如图2所示),第三棋盘块3与第四棋盘块4的背面边缘通过两个铰链5相连构成右半棋盘块(由于右半棋盘块背面铰链连接结构与左半棋盘块相同,故未给出附图)。左半棋盘块和右半棋盘块相拼合构成整个棋盘;且拼合时,左半棋盘块中的第一棋盘块1与右半棋盘块中的第三棋盘块3相对,而左半棋盘块中的第二棋盘块2与右半棋盘块中的第四棋盘块4相对(具体如图3所示)。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棋盘块1的外侧和第二棋盘块2的外侧(也即左半棋盘块的两端)均设置公搭扣6,而所述第三棋盘块3的外侧和第四棋盘块4的外侧(也即右半棋盘块的两端)均设置与公搭扣6配合的母搭扣7。左半棋盘块的两端和右半棋盘块的两端通过公母搭扣配合固定后能够有效防止两者拼合后轻易的脱离。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棋盘块1的拼合面上设有凸结构8,该凸结构8为成型于第一棋盘块1上的长矩形条,而所述第三棋盘块3的拼合面上设有凹结构9,该凹结构9为开于第三棋盘块3上与前述长矩形条匹配的长矩形槽(具体如图4、图5所示)。相反,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棋盘块2的拼合面上设有凹结构9,该凹结构9为开于第二棋盘块2上的长矩形槽,而第四棋盘块4上设有凸结构8,该凸结构8为成型于第四棋盘块4上并与所述第二棋盘块2上的长矩形槽匹配的长矩形条。左半棋盘块和右半棋盘块的拼合面上通过凹凸结构匹配后能够有效防止两者拼合后轻易的上下错开。 如图6所示,本技术使用完毕后,只需解开棋盘两侧搭扣,使得左半棋盘块和右半棋盘块分开,再对它们分别对折然后叠在一起,便能使整个棋盘盘面縮小为原先的四分之一大小,携带起来非常方便。并且本技术在组装使用时,操作方便,拼合完毕后的棋盘表面光整,无零件露于盘面。 当然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能够了解本技术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技术主要技术方案的精神实质所做的等效变换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权利要求一种组装式棋盘,其特征在于包括各占四分之一棋盘大小的四个棋盘块(1、2、3、4),其中第一棋盘块(1)与第二棋盘块(2)通过至少一铰链(5)相连构成左半棋盘块,第三棋盘块(3)与第四棋盘块(4)通过至少一铰链(5)相连构成右半棋盘块,所述左半棋盘块和右半棋盘块相拼合构成整个棋盘。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组装式棋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棋盘块(1)的外侧设有公 搭扣(6)或者母搭扣(7),而所述第三棋盘块(3)的外侧设有与之配合的母搭扣(7)或者公 搭扣(6);同样的,所述第二棋盘块(2)的外侧设有公搭扣(6)或者母搭扣(7),而所述第四 棋盘块(4)的外侧设有与之配合的母搭扣(7)或者公搭扣(6)。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组装式棋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棋盘块(1)的拼合面 上设有凸结构(8)或者凹结构(9),而第三棋盘块(3)的拼合面上设有与之配合的凹结构 (9)或者凸结构(8);同样的,所述第二棋盘块(2)的拼合面上设有凸结构(8)或者凹结构 (9),而第四棋盘块(4)的拼合面上设有与之配合的凹结构(9)或者凸结构(8)。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组装式棋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凸结构(8)为固定或成型于棋 盘块的拼合面上的连续凸状物,而所述凹结构为开于棋盘块的拼合面上并与所述连续凸状 物匹配的凹槽。5.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组装式棋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凸结构(8)为固定或成型于棋 盘块的拼合面上呈间隙分布的若干凸状物,而所述凹结构为间隙开设于棋盘块的拼合面上 并与所述各凸状物对应匹配的若干凹槽(9)。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组装式棋盘,包括各占四分之一棋盘大小的四个棋盘块,其中第一棋盘块与第二棋盘块通过至少一铰链相连构成左半棋盘块,第三棋盘块与第四棋盘块通过至少一铰链相连构成右半棋盘块,所述左半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组装式棋盘,其特征在于包括各占四分之一棋盘大小的四个棋盘块(1、2、3、4),其中第一棋盘块(1)与第二棋盘块(2)通过至少一铰链(5)相连构成左半棋盘块,第三棋盘块(3)与第四棋盘块(4)通过至少一铰链(5)相连构成右半棋盘块,所述左半棋盘块和右半棋盘块相拼合构成整个棋盘。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季立邵桂峰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翊高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