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并联谐振点火电路,该并联谐振点火电路采用两级并联谐振点火方式,电感L1和电容C1谐振后在电容C1处产生高压,然后电感L2和电容C2谐振,在电容C2处输出更高的启动电压,由此达到了点火启动的目的,同时结构上得到简化,使得并联谐振点火电路体积小、重量轻。(*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并联谐振点火电路。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谐振点火电路的结构都较为复杂,例如在2007年10月3曰公 开的中国专利,公告号为CN101049052A的专利中公开了一种谐振点火器电路, 使用了开关点火分支和谐振点火分支。开关点火分支包括与开关节点(Nl)串联 连接的两个点火开关(M1、 M2)。谐振点火分支包括点火线圈(L2)和点火变压器 (T2)。点火线圈(L2)与开关节点(N1)和点火变压器(T2)的初级绕组串联连接。 这样的点火升压机构采用耦合变压的方式,这不仅使得谐振点火电路结构复杂, 而且使其重量较重,体积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体积小巧、重量轻且 具有很高谐振电压的并联谐振点火电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该并联谐振点火电 路至少包括电感L1和电容C1,所述电感L1和电容C1串联,该并联谐振点火电 路还包括电感L2和电容C2,所述电感L2和电容C2之间串联后并联在电容Cl 上。作为本技术的优选,该并联谐振点火电路还包括压敏电阻RYM,所述压 敏电阻RYM并联在电感Ll和电容Cl上。谐振点火方式容易使点火电压串入全 桥电路,损坏开关器件的现象,有了压敏电阻RYM就可以吸收浪涌电流,将高 电压脉冲尖峰电压限制在规定范围。作为本技术的优选,该并联谐振点火电路还包括电感L3和电感L4,所 述电感L3和电感L4串接在电感Ll和电容Cl的两端。这样就可以吸收串入全 桥回路的高频电流成分。本技术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并联谐振点火电路采用两级并联谐振点 火方式,电感L1和电容C1谐振后在电容C1处产生高压,然后电感L2和电容 C2谐振,在电容C2处输出更高的启动电压,由此达到了点火启动的目的,同时 结构上得到简化,使得并联谐振点火电路体积小、重量轻。由于电感L1和电感 L2之间的耦合,使得该并联谐振点火电路输出电压比单级并联点火方式产生的 电压提高(n+l)倍以上。这样,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开关频率与谐振频率相差 较大时,产生的谐振电压不足以使灯启动的问题。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具体说明。 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并联谐振点火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述,该并联谐振点火电路包括了电感L1、电感L2、电感L3、电感 L4,电容C1、电容C2,以及压敏电阻RYM。电感L1、电感L3、电感L4和电容 Cl串联在一起,在电感L3的一端作为输入端VS1,在电感L4的一端作为输入 端VS1。压敏电阻RYM的一端与电感L1的一端以及电感L3的另一端连接,它的 另一端与电容Cl的一端以及电感L4的另一端连接,这样压敏电阻RYM并联在 电感L1和电容C1上。电感L2和电容C2之间串联后并联在电容C1上,电容C2 的两端作为输出端。本技术并联谐振点火电路采用两级并联谐振点火方式,在点火之前, 等效为一个无穷大电阻,即开路状态,电感L1和电容C1谐振,在电容C1产生高压,然后,电感L2和电容C2,在电容C2的两端输出更高的启动电压。由于 电感Ll和电感L2之间的耦合,使得该并联谐振点火电路输出电压比单级并联 点火方式产生的电压提高(n+l)倍以上。这样,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开关频率 与谐振频率相差较大时,产生的谐振电压不足以使灯启动的问题。针对谐振点火方式容易使点火电压串入全桥电路,损坏开关器件的现象, 因此必须采用一定的措施,针对高电压脉冲,本技术采用压敏电阻RYM吸 收浪涌电流,并将输入端VS1和VS2的高脉冲尖峰电压限制在规定范围。同时, 在VS1和VS2两端串联电感L3、电感L4,从而吸收串入全桥回路的高频电流成 分。权利要求1、一种并联谐振点火电路,它至少包括电感L1和电容C1,所述电感L1和电容C1串联,其特征在于该并联谐振点火电路还包括电感L2和电容C2,所述电感L2和电容C2之间串联后并联在电容C1上。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并联谐振点火电路,其特征在于该并联谐振点火 电路还包括压敏电阻RYM,所述压敏电阻RYM并联在电感Ll和电容Cl上。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并联谐振点火电路,其特征在于该并联谐振 点火电路还包括电感L3和电感L4,所述电感L3和电感L4串接在电感Ll和电 容C1的两端。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并联谐振点火电路,该并联谐振点火电路采用两级并联谐振点火方式,电感L1和电容C1谐振后在电容C1处产生高压,然后电感L2和电容C2谐振,在电容C2处输出更高的启动电压,由此达到了点火启动的目的,同时结构上得到简化,使得并联谐振点火电路体积小、重量轻。文档编号H05B41/14GK201409251SQ20092011674公开日2010年2月17日 申请日期2009年3月27日 优先权日2009年3月27日专利技术者勇 吴, 应建军, 赵和昌 申请人:杭州海康蓝博电器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并联谐振点火电路,它至少包括电感L1和电容C1,所述电感L1和电容C1串联,其特征在于:该并联谐振点火电路还包括电感L2和电容C2,所述电感L2和电容C2之间串联后并联在电容C1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勇,应建军,赵和昌,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海康蓝博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6[]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