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折叠助动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934854 阅读:2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折叠助动车,它包括车架(1)、车座(3)、连接杆(4),车座(3)的下部与连接杆(4)上端连接,车座(3)通过连接杆(4)与车架(1)连接;连接杆(4)的下端与车架(1)铰接;车架(1)上设有导向槽(6),连接杆(4)在导向槽(6)内绕铰接点转动,导向槽(6)内设有用于给连接杆(4)定位的档位(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连接杆的下端与车架铰接,连接杆及其上的车座可以折叠倒下,骑行者可以站在车架上,能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作为助动滑板车使用。(*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交通工具,具体涉及助动车,特别是折叠助动车
技术介绍
人们为了寻找更合适的代步工具,便专利技术了助动车,甚至可折叠助动车,藉以使助 动车能够折叠收合,便于在狭小的空间内放置,方便携带和搬运。近年来各种折叠助动车应 运而生,给广大用户提供了方便。 目前助动车的缺陷在于1、助动车最多只有坐骑和折叠两种状态,不能作为助动 滑板车使用;2、可折叠助动车结构复杂,零部件很多,折叠或展开时操作繁琐。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作为助动滑板车使用折叠助动车。本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种折叠助动车,它包括车架、车座、连接杆,车座的下部与连接杆上端连接,车座 通过连接杆与车架连接; 连接杆的下端与车架铰接;车架上设有导向槽,连接杆在导向槽内绕铰接点转动, 导向槽内设有用于给连接杆定位的档位。 按上述方案,折叠助动车还包括用于控制助动车行进方向的方向杆和方向杆上的 把手,方向杆分为上方向杆和下方向杆,上方向杆的下端与下方向杆的上端通过一个轴铰接。 按上述方案,连接杆、上方向杆均为伸縮杆,伸縮杆上设有伸縮定位装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1、连接杆的下端与车架铰接,连接杆及其上的车座可以折叠倒下,骑行者可以站 在车架上,能将本技术作为助动滑板车使用。 导向槽内的档位可以用来控制连接杆的状态。 2、上方向杆的下端与下方向杆的上端通过一个轴铰接,上方向杆可以折叠,其结 构简单,折叠、展开方便。 3、连接杆、上方向杆均为伸縮杆,有利于连接杆、上方向杆的折叠。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坐骑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站骑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折叠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l-车架、2-把手、3-车座、4-连接杆、5-档位、6-导向槽、7-方向杆、701-上 方向杆、702 —下方向杆、703-轴、8-伸縮定位装置、9-电机、10_前轮。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技术折叠助动车实施例包括车架1、车座3、连接杆4、用于控制 助动车行进方向的方向杆7和方向杆7上的把手2、前轮10、用于驱动前轮10的电机9、电 瓶等。电瓶设置在车架l上。 车座3的下部与连接杆4上端连接,车座3通过连接杆4与车架1连接;连接杆4 的下端与车架l铰接;车架1上设有导向槽6,连接杆4在导向槽6内绕铰接点转动,导向 槽6内设有用于给连接杆4定位的档位5,档位5为支撑杆,支撑杆的下端与车架1铰接。 方向杆7分为上方向杆701和下方向杆702,上方向杆701的下端与下方向杆702 的上端通过一个轴703铰接。 上述连接杆4、上方向杆701均为伸縮杆,伸縮杆上设有伸縮定位装置8。本实施 例中的伸縮定位装置8为设置在伸縮杆上的紧固螺杆。 本技术折叠助动车实施例坐骑状态时(如图1所示),上方向杆701为直立状 态,档位5向上直立,支撑住连接杆4,使连接杆4直立,连接杆4支撑车座3,骑行者可以坐 在车座3上骑行。 本技术折叠助动车实施例站骑状态时(如图2所示),将连接杆4的伸縮定位 装置8松开,将连接杆4縮短;将档位5倒下,连接杆4失去支撑,连接杆4倒在车架l,骑 行者可以站在车架1上骑行,本实施例能作为助动滑板车使用。 本技术折叠助动车实施例折叠状态时(如图3所示),在站骑状态基础上,将 上方向杆701的伸縮定位装置8松开,将上方向杆701縮短;将上方向杆701绕轴703倒 下,助动车完成折叠。本技术实施例可以实现的三种状态分别为1、坐骑状态;2、滑板状态;3、折叠收纳状态。 本技术实施例结构简单,操作简便,美观时尚。权利要求一种折叠助动车,它包括车架(1)、车座(3)、连接杆(4),车座(3)的下部与连接杆(4)上端连接,车座(3)通过连接杆(4)与车架(1)连接;其特征在于连接杆(4)的下端与车架(1)铰接;车架(1)上设有导向槽(6),连接杆(4)在导向槽(6)内绕铰接点转动,导向槽(6)内设有用于给连接杆(4)定位的档位(5)。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叠助动车,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用于控制助动车行进方 向的方向杆(7)和方向杆(7)上的把手(2),方向杆(7)分为上方向杆(701)和下方向杆 (702),上方向杆(701)的下端与下方向杆(702)的上端通过一个轴(703)铰接。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折叠助动车,其特征在于连接杆(4)、上方向杆(701) 均为伸縮杆,伸縮杆上设有伸縮定位装置(8)。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折叠助动车,它包括车架(1)、车座(3)、连接杆(4),车座(3)的下部与连接杆(4)上端连接,车座(3)通过连接杆(4)与车架(1)连接;连接杆(4)的下端与车架(1)铰接;车架(1)上设有导向槽(6),连接杆(4)在导向槽(6)内绕铰接点转动,导向槽(6)内设有用于给连接杆(4)定位的档位(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连接杆的下端与车架铰接,连接杆及其上的车座可以折叠倒下,骑行者可以站在车架上,能将本技术作为助动滑板车使用。文档编号B62K17/00GK201457618SQ200920086728公开日2010年5月12日 申请日期2009年6月19日 优先权日2009年6月19日专利技术者王文瑜, 程好军 申请人:武汉理工大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折叠助动车,它包括车架(1)、车座(3)、连接杆(4),车座(3)的下部与连接杆(4)上端连接,车座(3)通过连接杆(4)与车架(1)连接;其特征在于:  连接杆(4)的下端与车架(1)铰接;车架(1)上设有导向槽(6),连接杆(4)在导向槽(6)内绕铰接点转动,导向槽(6)内设有用于给连接杆(4)定位的档位(5)。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好军王文瑜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理工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3[中国|武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