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双侧向电极系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934574 阅读:4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新型双侧向电极系,包括上外壳、下外壳和芯轴,该电极系由一组金属电极和玻璃钢隔离套组成,金属电极和玻璃钢隔离套套装在芯轴的外部,通过上、下外壳螺纹连接成一体;内部采用压力平衡活塞补偿结构,各个金属电极相互独立,以中间主电极为中心,上下对称分布,上前置放大电路和下前置放大电路的一端通过密封长插针和内部金属电极相连,另一端通过插针和外部线路相连。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有益的效果是:本电极系设计采用金属电极和玻璃钢隔离套组合而成,内部采用压力平衡活塞补偿方式进行内外压力平衡补偿,能够保证高温、高压条件下的绝缘性能,提高测井质量,并满足含硫化氢气体等复杂井况条件下使用要求。(*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双侧向测井仪领域,尤其是一种新型双侧向电极系
技术介绍
双侧向测井仪属于一种油田裸眼井地层电阻率测量仪器,是电阻率测井的主要设 备之一,用于石油勘探测井,能同时完成地层侵入带电阻率和原状地层电阻率两种不同探 测深度的视电阻率测量,用以研究地层间电阻率的变化,与其它测井资料配合可直观地划 分渗透层,判断油水层,确定和评价地层含油特性。双侧向电极是双侧向测井仪的重要组成 部分,它在电极表面建立起动态的、均匀的等位圆柱状电场,并迫使圆柱状电场表面发出的 电流束径向流入地层,到达地层电位为零的无穷远处。 随着勘探数控测井技术的快速发展,油田需要获得更加详细的地层信息资料,测 井仪器必须进一步提高分层能力、探测深度和测量精度。传统的双侧向仪器由电子线路、电 极系和下电极三部分组成,电极系设计通常由十一个金属电极和非金属材料构成,采用上 下对称分布形式,中间为主电极,两边对称分布一组主监督电极、一组辅助监督电极和一个 采样电极,对称的电极之间通过导线相互连接,主监督电路共用同一个前置放大电路,前置 放大电路安装在电极系上端壳体内;另外,目前国内双侧向电极系都采用金属电极和橡胶 硫化成一体模式,可维修性差,仅能一次使用,同时,橡胶电极系易受硫化氢气体腐蚀,在超 深井、高盐度井中绝缘性能差,获取的测井资料不能真实反应地层信息。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产品所存在的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新型双侧向电极系。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种新型双侧向电极系,包括上外壳、下外壳和芯轴,该电极系由一组金属电极和玻璃钢隔离套组成,金属电极和玻璃钢隔离套套装在芯轴的外部,通过上、下外壳螺纹连接成一体;内部采用压力平衡活塞补偿结构,各个金属电极相互独立,以中间主电极为中心,上下对称分布,上前置放大电路放置在上外壳内,下前置放大电路设置在下外壳内,上前置放大电路和下前置放大电路的一端通过密封长插针和内部金属电极相连,另一端通过插针和外部线路相连。采用上述设计,深侧向监控电路通过M1+、M3+和M1-、M3-两组电极采样地层电压差,浅侧向监控电路通过Ml+、M2+和M1_、M2-两组电极采样地层电压差,再经过前置放大电路放大及后续电路处理,改变了深、浅侧向动态电场分布,实现不同深度的地层探测,能够对地层进行精细划分,同时,由于测井时井内各处的电位并不相同,采取上下电极相互独立采样方式,能够取得真实电压值,通过电路处理后改变电场分布,能够大大提高仪器测量精度。 所述的上外壳为A4+电极,下外壳为对应的A4-电极。 所述的上外壳外面套装着用于电场平衡的绝缘套,上端安装保护帽。 所述的下外壳端口装有保护塞。 本技术有益的效果是本电极系设计采用金属电极和玻璃钢隔离套组合而成,内部采用压力平衡活塞补偿方式进行内外压力平衡补偿,能够保证高温、高压条件下的 绝缘性能,提高测井质量,并满足含硫化氢气体等复杂井况条件下使用要求,同时,仪器的 拆卸、清洗、保养非常方便,能够重复使用。提高了仪器纵向分层能力、径向探测深度和测量 精度,真实反映了地层信息。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整机结构示意图; 图2是电极系平衡活塞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前置放大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芯轴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保护帽;2.螺纹环;3.上外壳;4.第一绝缘套;5. A*+电极;6.第一隔离套;7.A3+电极;8.第二隔离套;9. M3+电极;10.第三隔离套;11. M2+电极;12.第四隔离套;13.Ml+电极;14.第五隔离套;15.A0电极;16.第六隔离套;17.Ml-电极;18.第七隔离套;19. M2-电极;20.第八隔离套;21. M3-电极;22.第九隔离套;23. A3-电极;24.第十隔离套;25.A*_电极;26.第二绝缘套;27.下外壳;28.保护塞;29.活塞; 30.活塞密封圈;31.碟形弹簧;32.插针;33.前置放大器;34.密封长封针;35.芯轴。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所示,这种新型双侧向电极系,包括上外壳3、下外壳27和芯轴,该电极系由 十三个独立的金属电极和玻璃钢隔离套组成,上外壳3为A4+电极,下外壳27为对应的A4-电极。金属电极和玻璃钢隔离套套装在芯轴的外部,通过上、下外壳螺纹连接成一体;内部采用压力平衡活塞补偿方式进行内外压力平衡补偿,能够保证高温、高压条件下的绝 缘性能,提高测井质量,并满足含硫化氢气体等复杂井况条件下使用要求,同时,仪器的拆卸、清洗、保养非常方便,能够重复使用。各个金属电极相互独立,以中间主电极(AO电极 15)为中心,上下对称分布。上前置放大电路放置在上外壳3内,下前置放大电路设置在下 外壳27内,深、浅侧向主聚焦系统采用不同的采样电极进行采样。上前置放大电路和下前 置放大电路的一端通过密封长插针34和内部金属电极相连,另一端通过插针32和外部线路相连。电极系的整体实现参照附图1。 电极系由电极、隔离套等零部件及其贯穿仪器内部的芯轴35(参照附图4)组成, 电极、隔离套等零部件套在芯轴的外部,通过上、下外壳螺纹拧紧成一体。上外壳3通过螺 纹环2连接到芯轴35上端,上外壳3内部有上前置放大电路,外面套着第一绝缘套4,起电 场平衡作用,上端安装保护帽1对上部接口进行保护。M1+电极13、 Ml-电极17、 M2+电极 11、M2-电极19、M3+电极9、M3-电极21、A3+电极7、A3_电极23、A*+电极5、A*_电极25、 A4+电极3、A4-电极27和一组隔离套对称分布在AO电极15的两端,并依靠与芯轴下端螺 纹连接的下外壳27压紧;该组隔离套包括第一隔离套6、第二隔离套8、第三隔离套10、第 四隔离套12、第五隔离套14 ;第六隔离套16、第七隔离套18、第八隔离套20、第九隔离套22 和第十隔离套24。下外壳27外套的第二绝缘套26,端口装上保护塞28对下端进行保护,4下前置放大电路在下外壳27内。芯轴上、下两端通过芯轴上安装的密封长插针34实现液 空连接,电极经芯轴上密封长插针34与电路相连。A3+电极4内的压縮弹簧与下外壳27共 同作用产生一定的压力,压紧芯轴外依次安装的各个零件,并使零件间的密封圈产生一定 的形变起到密封作用,当八3+电极7内的压縮弹簧间隙为l-1.5mm时,表明探头的电极、隔 离套装配到位。但是,仅仅依靠端面密封圈并不能满足140MPa高压下的密封要求。为了解 决上述问题,探头整体设计了压力平衡系统。在芯轴、电极和隔离套等零件组成的圆筒和活 塞(位于A3-电极23内)组成的密闭腔体内充入硅油,不仅提高了电极间的绝缘性能,并能 推动活塞调节仪器内外压力差,当外界压力大于内部压力时,活塞向内移动。实际测井时, 随着地层温度的增加,腔体内硅油的体积因温度升高而膨胀,推动活塞向外移动,使电极系 内外压保持自动平衡。 A3-电极23系统自动平衡的实现参照附图2。 A3-电极23及其内部结构如附图2所示。当温度升高后,硅油膨胀压力推动碟形弹簧31移动,当活塞密封圈30滑过卸油孔后,硅油通过卸油孔排出探头,释放探头内部压力;外界压力大于硅油膨胀压力时,活塞29向内移动,通过调节仪器内部硅油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双侧向电极系,包括上外壳(3)、下外壳(27)和芯轴,其特征在于:该电极系由一组金属电极和玻璃钢隔离套组成,金属电极和玻璃钢隔离套套装在芯轴的外部,通过上、下外壳螺纹连接成一体;内部采用压力平衡活塞补偿结构,各个金属电极相互独立,以中间主电极为中心,上下对称分布,上前置放大电路放置在上外壳(3)内,下前置放大电路设置在下外壳(27)内,上前置放大电路和下前置放大电路的一端通过密封长插针(34)和内部金属电极相连,另一端通过插针(32)和外部线路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一种新型双侧向电极系,包括上外壳(3)、下外壳(27)和芯轴,其特征在于该电极系由一组金属电极和玻璃钢隔离套组成,金属电极和玻璃钢隔离套套装在芯轴的外部,通过上、下外壳螺纹连接成一体;内部采用压力平衡活塞补偿结构,各个金属电极相互独立,以中间主电极为中心,上下对称分布,上前置放大电路放置在上外壳(3)内,下前置放大电路设置在下外壳(27)内,上前置放大电路和下前置放大电路的一端通过密封长插针(34)和内部金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建农王界益陈文峰王存田方加生彭原平吴玉飞刘宁陈斌余刚陈海贵王林邓海斌
申请(专利权)人:西部钻探测井公司杭州瑞利声电技术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65[中国|新疆]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