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炊具,尤其涉及一种烧烤炉炭盘升降结构,包括炉体和炭盘,操纵杆驱动第一四杆连动机构;并间接驱动第二四杆连动机构,第二四杆连动机构是一平行四边形机构;所述炭盘连接于第二四杆机构的一个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外形美观,操作方便的烧烤炉炭盘升降结构。(*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炊具,尤其涉及一种烧烤炉炭盘升降结构。
技术介绍
作为一种时尚,烧烤风靡一时。通常的烧烤炉,呈一槽 形,从上方的开口加炭及生火操作,不方便。并且,现有的烧烤炉,炭盘无法升降,不能及时调节火 力大小,使用时多有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而 提供一种外形美观,操作方便的烧烤炉炭盘升降结构。本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烧烤炉炭盘升降结构,包括炉体和炭盘,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操纵杆,操纵杆的第一端枢接于炉体,操纵杆的第二 端具有一手柄;该结构还包括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第一连杆的第一端枢接于操纵杆,枢接位置为操纵杆的第一端与操 纵杆的第二端之间;第一连杆的第二端枢接于第二连杆的第 一端;第二连杆的第二端枢接于炉体;籍此,炉体、操纵杆、 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组成第一四杆连动机构;该结构还包括 一档位盘,档位盘上具有一组止回位,以便界定操纵杆的移 动位置;第二连杆的第二端与炉体之枢接是通过第一枢接轴 实现的,第一枢接轴与第二连杆具有固定连接;该结构还包括第三连杆、第四连杆、第五连杆;第三连杆的第一端与第 一枢接轴固定连接,并且第三连杆通过第一枢接轴与炉体枢 接;第三连杆的第二端与第四连杆的第一端枢接,第四连杆 的第二端与第五连杆的第一端枢接,第五连杆的第二端与炉 体枢接;籍此,炉体、第三连杆、第四连杆、第五连杆组成 第二四杆连动机构,并且第二四杆连动机构是一平行四边形 机构;所述炭盘连接于所述第四连杆。烧烤炉炭盘升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止回 向上倾斜的沟槽。烧烤炉炭盘升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 所述第二连杆连接处,及与所述第三连杆连接处, 截面;对应地,第二连杆的第二端及第三连杆的第 有一矩形孔。烧烤炉炭盘升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 机构有二组,分别设置于炭盘的左右二侧;所述第 是一条长轴,共用于二组第二四杆机构;所述第一 只有一组,设置于炭盘的右侧。一种烧烤炉炭盘升降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结 一竖直设置的滑道,所述炭盘设置于滑道内。本技术的烧烤炉炭盘升降结构,通过二种四杆连动 机构连动,实现操纵杆较小的摆动带动炭盘升降较大的距离, 并且保持炭盘的升降是垂直升降,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 新型的烧烤炉炭盘升降结构不仅美观,该结构可以轻松调节 烧烤炉火力大小,以实现烧烤工艺对火力的需求。位是开口枢接轴与 均为矩形 一端均具四杆连动 一枢接轴 四杆机构构还包括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第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第一个实施例应用在烧烤炉上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述。本实用新 型的第一个实施例是一种烧烤炉炭盘升降结构,参考图1、 图2,烧烤炉炭盘升降结构包括炉体101和炭盘110,还包括 操纵杆102,操纵杆102的第一端枢接于炉体101,操纵杆 102的第二端具有一手柄;该结构还包括第一连杆104和第 二连杆105;第一连杆104的第一端枢接于操纵杆102,枢接 位置为操纵杆102的第一端与操纵杆102的第二端之间;第 一连杆104的第二端枢接于第二连杆105的第一端;第二连 杆105的第二端枢接于炉体101;籍此,炉体101、操纵杆 102、第一连杆104、第二连杆105组成第一四杆连动机构; 该结构还包括一档位盘103,档位盘103上具有一组止回位, 以便界定操纵杆102的移动位置,也就是用来固定操纵杆 102,从而界定炭盘110的不同高度;第二连杆105的第二端 与炉体101之枢接是通过第一枢接轴106实现的,第一枢接 轴106与第二连杆105具有固定连接;该结构还包括第三连 杆107、第四连杆108、第五连杆109;第三连杆107的第一 端与第一枢接轴106固定连接,并且第三连杆107通过第一 枢接轴106与炉体101枢接;第三连杆107的第二端与第四 连杆109的第一端枢接,第四连杆109的第二端与第五连杆108的第一端枢接,第五连杆108的第二端与炉体101枢接; 籍此,炉体101、第三连杆107、第四连杆109、第五连杆108 组成第二四杆连动机构,并且第二四杆连动机构是一平行四 边形机构,以保证炭盘110始终上下移动;所述炭盘110连 接于所述第四连杆109。再将参考图1,本实施例中,所述止 回位是开口向上倾斜的沟槽。所述第一枢接轴106与所述第 二连杆105连接处,及与所述第三连杆107连接处,均为矩 形截面;对应地,第二连杆105的第二端及第三连杆107的 第一端均具有一矩形孔。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四杆连动机 构有二组,分别设置于炭盘110的左右二侧,所述第一枢接 轴106是一条长轴,共用于二组第二四杆机构;所述第一四 杆机构只有一组,设置于炭盘110的右侧,通过第一枢接轴 106驱动炭盘110的升降。本技术的第二个实施例也是一种烧烤炉炭盘升降结 构,与本技术第一个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该结构还 包括一竖直设置的滑道,所述炭盘设置于滑道内,以减少第 二四杆机构的负荷,保证炭盘不会因意外或操作失误而倾覆; 为了避免过定位,本实施例中,第四连杆与炭盘之间可以改 为活动联接。权利要求1、烧烤炉炭盘升降结构,包括炉体和炭盘,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操纵杆,操纵杆的第一端枢接于炉体,操纵杆的第二端具有一手柄;该结构还包括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第一连杆的第一端枢接于操纵杆,枢接位置为操纵杆的第一端与操纵杆的第二端之间;第一连杆的第二端枢接于第二连杆的第一端;第二连杆的第二端枢接于炉体;籍此,炉体、操纵杆、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组成第一四杆连动机构;该结构还包括一档位盘,档位盘上具有一组止回位,以便界定操纵杆的移动位置;第二连杆的第二端与炉体之枢接是通过第一枢接轴实现的,第一枢接轴与第二连杆具有固定连接;该结构还包括第三连杆、第四连杆、第五连杆;第三连杆的第一端与第一枢接轴固定连接,并且第三连杆通过第一枢接轴与炉体枢接;第三连杆的第二端与第四连杆的第一端枢接,第四连杆的第二端与第五连杆的第一端枢接,第五连杆的第二端与炉体枢接;籍此,炉体、第三连杆、第四连杆、第五连杆组成第二四杆连动机构,并且第二四杆连动机构是一平行四边形机构;所述炭盘连接于所述第四连杆。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烧烤炉炭盘升降结构,其特征 在于所述止回位是开口向上倾斜的沟槽。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烧烤炉炭盘升降结构,其特征 在于所述第一枢接轴与所述第二连杆连接处,及与所述第三连杆连接处,均为矩形截面;对应地,第二连杆的第二端 及第三连杆的第一端均具有一矩形孔。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烧烤炉炭盘升降结构,其特征 在于所述第二四杆连动机构有二组,分别设置于炭盘的左 右二侧;所述第一枢接轴是一条长轴,共用于二组第二四杆 机构;所述第一四杆机构只有一组,设置于炭盘的右侧。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烧烤炉炭盘升降结构,其特征 在于该结构还包括一竖直设置的滑道,所述炭盘设置于滑 道内。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炊具,尤其涉及一种烧烤炉炭盘升降结构,包括炉体和炭盘,操纵杆驱动第一四杆连动机构;并间接驱动第二四杆连动机构,第二四杆连动机构是一平行四边形机构;所述炭盘连接于第二四杆机构的一个杆。本技术提供一种外形美观,操作方便的烧烤炉炭盘升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烧烤炉炭盘升降结构,包括炉体和炭盘,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操纵杆,操纵杆的第一端枢接于炉体,操纵杆的第二端具有一手柄;该结构还包括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第一连杆的第一端枢接于操纵杆,枢接位置为操纵杆的第一端与操纵杆的第二端之间;第一连杆的 第二端枢接于第二连杆的第一端;第二连杆的第二端枢接于炉体;籍此,炉体、操纵杆、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组成第一四杆连动机构;该结构还包括一档位盘,档位盘上具有一组止回位,以便界定操纵杆的移动位置; 第二连杆的第二端与炉体之枢接是通过第一枢接 轴实现的,第一枢接轴与第二连杆具有固定连接; 该结构还包括第三连杆、第四连杆、第五连杆;第三连杆的第一端与第一枢接轴固定连接,并且第三连杆通过第一枢接轴与炉体枢接;第三连杆的第二端与第四连杆的第一端枢接,第四连杆的第二端与第五连杆的第 一端枢接,第五连杆的第二端与炉体枢接;籍此,炉体、第三连杆、第四连杆、第五连杆组成第二四杆连动机构,并且第二四杆连动机构是一平行四边形机构; 所述炭盘连接于所述第四连杆。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旭亮,
申请(专利权)人:李旭亮,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