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薛迪华专利>正文

一种吹膜机的薄膜冷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923824 阅读:2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吹膜机的薄膜冷却装置,具有风机,所述风机配装有风环,其特征在于所述薄膜冷却装置还包括有一内冷却系统,该内冷却系统由冷水机、散热器、冷风管组成,冷水机通过管路与散热器连接,风机与散热器相配合,所述冷风管包括有进风冷管和排风热管,排风热管配装有排风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由于将薄膜冷却装置设置成为内外同时冷却的结构,且内冷却系统可以进行循环,以此使薄膜内部温度保持稳定,而可以达到吹膜厚度可控制的目的,并且超声波传感器实时监控膜泡直径,随时自动调节进风量和排风量,从而使膜泡里的气体达到一种平衡状态,不仅冷却效果明显,而且产量提高了,透明度也增加了,同时保证薄膜厚度。(*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的是一种吹膜机薄膜冷却装置的改进专利技术,具体涉及的是一 种可进行循环冷却的吹膜机薄膜冷却装置。技术背景现有技术中的吹膜机冷却装置是采用高压风机吹进外冷风环来进行薄膜外 部冷却,其不足之处在于冷却效果不明显、产量提不高、薄膜厚度难控制、且 薄膜透明度不好。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此,本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提供一种冷却效果好,能明显 提高产量、且薄膜厚度可控制在正负4毫米以内的薄膜冷却装置。为了达到上 述目的,本技术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该种吹膜机的薄膜冷却装 置,具有风机,所述风机配装有风环,其特征在于所述薄膜冷却装置还包括有 一内冷却系统,该内冷却系统由冷水机、散热器、冷风管组成,冷水机通过管 路与散热器连接,风机与散热器相配合,所述冷风管包括有进风管和排风管, 排风管配装有排风机,而外冷却系统则是外冷风机的风吹进风环用来对薄膜外 部冷却并起到定型作用.所述薄膜冷却装置配装有超声波传感器。本技术由于将薄膜冷却装置设置成为内外同时冷却的结构,且内冷却系 统可以进行循环,以此使薄膜内部温度保持稳定,而可以达到吹膜厚度可控制 的目的,并且超声波传感器实时监控膜泡直径,随时自动调节进风量和排风量, 从而使膜泡里的气体达到一种平衡状态,不仅冷却效果明显,而且产量提高了, 透明度也增加了,同时保证薄膜厚度。本技术有如下附图图l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技术冷却系统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有关本技术的详细说明及
技术实现思路
,配合附图说明如下,然而附图仅供 参考与说明,并非用来对本技术加以限制。如图1所示,本技术由两个高压风机、冷水机6、散热器7、外冷风环2, 内冷却系统组成,外冷风机的风吹进外冷风环2,用来对薄膜外部冷却,对膜泡 5起到支撑和冷却和定型作用,冷水机的冷水流入散热器里, 一台高压风机的风 吹进散热器,出来的冷风经过模头下的三个通道进入膜泡屮,对膜泡的内壁进 行冷却,同时另外三个排风通道在另一台排风风机的作用下把热气排出,超声 波传感器3实时监控膜泡直径,随时自动调节进风量和排风量,从而使膜泡里 的气体达到一种平衡状态,保证薄膜厚度。木技术工作时,内冷是由冷水机6提供的循环水进入到散热器7中,内 冷高压风机8吹出的风经散热器7后形成冷风,通过膜头1下方的A、 B、 C三 个进风口进入膜泡5中,对膜泡5的内壁进行冷却,同时膜泡5中的热气流通 过排气管4后,再经过模头1中的排气通道D、 E、 F,最后在排风机9的作用下 把热气流排出,形成热交换,而进风量和排风量是由安装在膜泡5周边上的四 个超声波传感器实时监控膜泡的直径把信号反馈给高压风机8和排风风机9来 控制进风量和排风量,从而使膜泡里的气体达到一种平衡状态。但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可行实施例,并非用以局限本技术的 专利范围,凡运用本技术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化,均同理 包含在本技术的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吹膜机的薄膜冷却装置,具有风机,所述风机配装有风环,其特征在于所述薄膜冷却装置还包括有一内冷却系统,该内冷却系统由冷水机、散热器、冷风管组成,冷水机通过管路与散热器连接,风机与散热器相配合,所述冷风管包括有进风管和排风管,排风管配装有排风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吹膜机的薄膜冷却装置,具有风机,所述风机配装有风环,其特征在于所述薄膜冷却装置还包括有一内冷却系统,该内冷却系统由冷水机、散热器、冷风管组成,冷水机通过管路与散热器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薛迪华
申请(专利权)人:薛迪华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