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影机多光源照明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922525 阅读:1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投影机多光源照明装置,包括至少两个光源以上,多光源投射出的光束,分别通过负透镜、合光棱镜、聚光透镜组、色轮、导光棒及照明镜片和棱镜组,投射到显像器件,使照明光能量提高一倍以上,且保证照明都是均匀的。(*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光学仪器领域中一种照明装置,尤其涉及投影机多光源照 明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投影机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目前市面上投影机大多采用LCD或DLP技术,其核心部分光学引擎主要是采用光源经过照明光学部 件照明LCD面板或DMD组件,然后通过投影镜头成像于屏幕上。如图1所示是 目前典型DLP投影机的照明光路示意图,由光源1发出的汇聚光经色轮7、导光 棒8、照明镜片和棱镜组9后照射到显像器件10,然后再由投影镜头11投射到 屏幕上。光学照明系统是影响投影系统亮度与色彩均匀度最主要的部件。目前 投影系统所采用的照明系统主要是由一个光源与多个光学镜片所组成。这些光 学镜片除了用以调整光线的传递方向外,也用于将光源所发出的光线均匀化。由于投影装置作为图像显示工具时,必须具有高亮度、可投射大画面等特 点,因此投影装置中,必须采用多光源的照明系统,以提高其图像高亮度,本 技术专利是在这一基础上提出,并实现多光源的照明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投影机多光源照明系统,系统包含第一光 源l、第二光源2、第一负透镜3、第二负透镜4、合光棱镜5、聚光透镜组6、 色轮7、导光棒8、照明镜片和棱镜组9等组成。所用的第一光源l和第二光源 2为汇聚型光源,第一负透镜3和第二负透镜4后将光源汇聚点根据要求进行延 长,保证所采用光源的安装及调换的便捷,合光棱镜5在斜面51上镀有耐高温 的高反射膜。第一光源1发出的光线经第一负透镜3发散,入射到合光棱镜5反射面51后进行90。偏转;由第二光源2发出的光线经第二负透镜4发散,入 射到合光棱镜5的表面52,经合光棱镜5后,从棱镜表面53出射。由棱镜表面51反射的光线和棱镜表面53出射的光线分别经聚光透镜组6、 色轮7后汇聚于导光棒8的入射面上,光线经导光棒8、照明镜片和棱镜组9后, 均匀地投射到显像系统10表面上,不论光线强度及位置精确度,皆仍能保持相 当的水准,故投射到显像系统10表面上的光线,其色彩饱和度与单灯工作时相 同,亮度却比单灯时高出许多。第一光源1与第一负透镜3组成的光轴、第二光源2与第二负透镜4组成 的光轴,均与后续的聚光透镜组6、色轮7及导光棒8所形成的光轴差开一定的 距离。第一光源1与第一负透镜3组成的光轴与聚光透镜组6、色轮7及导光棒8 所形成的光轴间隔A1,第二光源2与第二负透镜4组成的光轴与聚光透镜组6、 色轮7及导光棒8所形成的光轴间隔A2,其A1与A2是相等的,并对称于聚 光透镜组6、色轮7及导光棒8所形成的光轴。第一光源1和第二光源2发出的光线分别经第一透镜3或第二负透镜4、合 光棱镜5、聚光透镜组6、色轮7后分别汇聚在导光棒8的入射面上,其二汇聚 光斑20、 21处于入射面中心点的对称位置上且靠近中心部位。本技术既可以二个光源同时工作,也可以任一光源单独使用。 本技术可以用于投影机的照明系统中,也可用于其它需要照明的产品中。附图说明图1为目前投影机典型的照明光路示意图2为本技术的实施例的照明光路示意图3为本技术的实施例的合光棱镜示意图4为本技术的实施例的光源在导光棒入射面汇聚位置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图2所示为本技术的实施例,系统包括第一光源1与第二光源2、第一 负透镜3与第二负透镜4、合光棱镜5、聚光透镜组6、色轮7、导光棒8、照明 镜片和棱镜组9等组成。第一光源1与第二光源2为汇聚光源,第一负透镜3 与第二负透镜4作用为可将光源汇聚点根据要求进行适当延长。如图3所示合 光棱镜5在斜面51上镀有耐高温的高反射膜,确保光源到合光棱镜5表面51 的光线能进行90。偏转。第一光源1发出的光线经第一负透镜3入射到合光棱镜5反射面51上,并 进行90°偏转;第二光源2发出的光线经第二负透镜4后到合光棱镜5的表面 52,经合光棱镜5的表面53出射,由棱镜表面51反射的光线和棱镜表面53出 射的光线,经聚光镜组6、色轮7、导光棒8、照明镜片和棱镜组9,将光线均 匀地投射到显像系统10,不论光线强度及位置精确度,皆仍能保持相当的水准, 故投射到显像系统10光线,其色彩饱和度与单灯工作时相同,亮度却比单灯时 高出许多。第一光源1与第一负透镜3组成的光轴为光轴I,第二光源2与第二负透 镜4组成的光轴为光轴II ,聚光透镜组6、色轮7及导光棒8所形成的光轴为光 轴III。根据导光棒8放置的位置,来确定第一光源1和第二光源2安放位置,如 图2所示光轴I 、光轴II与后续的聚光透镜组6、色轮7及导光棒8所形成的光 轴m均差开一定的距离。第一光源1与第一负透镜3组成的光轴I与聚光透镜 组6、色轮7及导光棒8所形成的光轴III的间隔A1,第二光源2与第二负透镜 4组成的光轴II与聚光透镜组6、色轮7及导光棒8所形成的光轴III的间隔A2, 其A1与A2是相等的,并对称于聚光透镜组6、色轮7及导光棒8所形成的光 轴III。第一光源1发出光线经第一负透镜3、合光棱镜5、聚光透镜组6、色轮7 后汇聚在导光棒8入射面上形成光斑20;第二光源2发出光线经第二负透镜4、6合光棱镜5、聚光透镜组6、色轮7后汇聚在导光棒8入射面上形成光斑21, 二 光斑20、 21处于导光棒8入射面中心点的对称位置上且靠近中心部位,在导光 棒8入射面的汇聚光斑20、 21位置如图4所示。本技术在使用中,第一光源1和第二光源2可以同时工作,也可以其 中任一个光源单独工作,适用于不同的使用要求,由于第一光源1和第二光源2 发出的光线到显像器件10上传递的方式是各自独立的,因此双灯同时工作与单 灯工作时对图像质量没有影响,其色彩饱和度在单双灯工作时具有同样的效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投影机多光源照明装置,其特征是系统包含第一光源(1)、第二光源(2)、第一负透镜(3)、第二负透镜(4)、合光棱镜(5)、聚光透镜组(6)、色轮(7)、导光棒(8)、照明镜片和棱镜组(9)等组成,使两个光源发出的光通过合光棱镜(5)后,合为实质上的单一光束后,投射到后续的聚光透镜组(6)、色轮(7)、导光棒(8)。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投影机多光源照明装置,其特征是系统包含第一光源(1)、第二光源(2)、第一负透镜(3)、第二负透镜(4)、合光棱镜(5)、聚光透镜组(6)、色轮(7)、导光棒(8)、照明镜片和棱镜组(9)等组成,使两个光源发出的光通过合光棱镜(5)后,合为实质上的单一光束后,投射到后续的聚光透镜组(6)、色轮(7)、导光棒(8)。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投影机多光源照明装置,其特征是第一光源(1)投 射出光束,先通过第一负透镜(3)后,投射到合光棱镜(5)的表面(51), 经棱镜表面(51)反射;第二光源(2)投射出光束,先通过第二负透镜(4) 后,投射到合光棱镜(5)的表面(52),光线经过合光棱镜(5)后,由棱 镜表面(53)直接出射,由棱镜表面(51)反射的光线和棱镜表面(53)出 射的光线通过聚光透镜组(6),将二光线分别汇聚于导光棒(8)入射面附 近,通过色轮(7)及导光棒(8),由导光棒(8)出射面射出光线,经照明 镜片和棱镜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海峰王民荣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三花科特光电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