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马传光专利>正文

钮扣式蓄电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919382 阅读:2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钮扣式蓄电池,其具有外壳,该外壳包括扣合为一体的负极盖体和正极壳体,负极盖体和正极壳体扣合部镶设有密封圈,负极盖体和正极壳体扣合后内部构成电池收容腔室,该收容腔室内设有集流体、负极片和正极片,该负极片与正极片之间设有隔膜,负极片和正极片与收容腔室内壁之间的空隙构成缓冲室;其改进之处在于,该正极壳体内壁与正极片之间设有衬片层,该衬片层的直径与正极壳体的内径相应且大于密封圈的内径;可以将电化学反应层与正极壳体完全隔离,避免充电过程中正极壳体内壁处发生氧化反应而危害电池反应层,同时具有良好的导接作用,增强电流的输出能力,有效提高电池的质量和使用寿命。(*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池,尤其涉及一种钮扣式蓄龟池。
技术介绍
现有的钮扣式蓄电池,其具有外壳,该外壳一般包括扣合为一体的负极盖体和正极壳体,该负极盖体形状为凹形且周边设有u字形回折部,该正极壳体的形状为凹形,负极盖体和正极壳体扣合后内部构成电池收容腔室,且 负极盖体和正极壳体扣合部镶设有密封圈,该电池收容腔室内设有集流体和负T汉/i 、化T议T汉/1 ,该贝T汉zi勺ini汉门nw议if卿腴,;y及/1々u化不及片与收 容腔室内壁之间的空隙构成缓冲室。在电池的充电过程中,外电路通过正极 壳体将电流传输给收容腔室内部由正极片、负极片、隔膜以及电解液构成的 化学反应层,使电池收容腔室内的电极发生电化学转换,从而蓄储电能。在 电池的充电过程中,输入电流会使电池收容腔室内游余的电解液与壳体内表 面发生化学反应,导致正极壳体内壁面的腐蚀,同时会形成电离子迁移,造 成电池内部发生变异,致使电池使用性能逐步恶化,大大縮短其使用寿命。现有钮扣式蓄电池存在的这个缺陷不仅影响电池本身的质量和使用寿 命,而且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使用蓄电池的设备和产品的技术完善以及质量 提高,若选用高档防腐蚀金属材料制备外壳,势必造成成本大幅上升,不符 合经济效益原则,降低市场竞争能力。因此,有待进一步改善现有钮扣式蓄 电池内部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产品存在的上述缺点,而提供一种 钮扣式蓄电池,其是在正极壳体内壁与正极片之间设有衬片层,该衬片层紧 贴正极壳体内壁和密封圈,可以将电化学反应层与正极壳体完全隔离,避免 充电过程中在正极壳体内壁处发生氧化反应而危害电池反应层,同时具有良 好的导接作用,增强电流的输出能力,有效提高电池的质量和使用寿命。3本技术的目的是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技术钮扣式蓄电池,其具有外壳,该外壳包括扣合为一体的负极 盖体和正极壳体,负极盖体和正极壳体扣合部镶设有密封圈,负极盖体和正 极壳体扣合后内部构成电池收容腔室,该收容腔室内设有集流体、负极片和 正极片,该负极片与正极片之间设有隔膜,负极片和正极片与收容腔室内壁之间的空隙构成缓冲室;其特征在于,该正极壳体内壁与正极片之间设有衬 片层,该衬片层的直径与正极壳体的内径相应且大于密封圈的内径。前述的钮扣式蓄电池,其中衬片层为导电材料制成,其厚度为0.01至 0. IO腿。前述的钮扣式蓄电池,其中导电材料为电化学性能稳定的金属材料。 前述的钮扣式蓄电池,其中金属材料选用铝箔或镍箔。 前述的钮扣式蓄电池,其中衬片层紧贴正极壳体内壁和密封圈。 前述的钮扣式蓄电池,其中衬片层接触正极片的一面设有导电层,该导 电层为涂刷在衬片层接触正极片一面的石墨乳导电层。本技术钮扣式蓄电池的有益效果,其是在正极壳体内壁与正极片之 间设有衬片层,该衬片层通过负极盖体和正极壳体之间的扣压作用力而紧贴 正极壳体内壁和密封圈,可以将电化学反应层与正极壳体完全隔离,避免充 电过程中在正极壳体内壁处发生氧化反应而危害电池反应层,同时与正极壳体的导接效果良好;该衬片层采用如铝箔或镍等在电化学反应环境中稳定性 好且导电性能佳的金属材料制成,当正极片不加设集流体时,可以在该衬片 层接触正极片的一面涂涂刷石墨乳导电层,以减少衬片层与正极片的接触电 阻,增强电池的电流输出能力,有效提高电池的质量和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钮扣式蓄电池外观结构俯视示意图。 图2为本技术钮扣式蓄电池剖面结构示意图。图中主要标号说明1负极片、2集流体、3负极盖体、4密封圈、5正 极片、6衬片层、7隔膜、8正极壳体、9缓冲室。具体实施方式参阅图l、图2所示,本技术钮扣式蓄电池,其具有外壳,该外壳包 括扣合为一体的负极盖体3和正极壳体8,负极盖体3和正极壳体8扣合部镶 设有密封圈4,负极盖体3和正极壳体8扣合后内部构成电池收容腔室,该收 容腔室内设有集流体2、负极片1和正极片5,该负极片1与正极片5之间设 有隔膜7,负极片1和正极片5与收容腔室内壁之间的空隙构成缓冲室9;该 正极壳体8内壁与正极片5之间设有衬片层6,该衬片层6的直径与正极壳体 8的内径相应且大于密封圈4的内径。参阅图2所示,本技术钮扣式蓄电池,其中,该衬片层6为导电材 料制成,其厚度为0. 01至0. 10mm;该导电材料为电化学性能稳定的金属材料; 该金属材料选用铝箔或镍箔;该衬片层6紧贴正极壳体8内壁和密封圈4;且 衬片层6接触正极片5的一面设有导电层,该导电层为涂刷在衬片层6接触 正极片5—面的石墨乳导电层。实施例(参阅图1、图2所示)本技术钮扣式蓄电池的制备以钮扣式超级电容电池为例,采用不锈 钢材料按照行业标准冲制负极盖体3和正极壳体8;采用0. 016ram厚的铝箔冲 制衬片层6,先在该铝箔的一面涂刷一层石墨乳导电层,然后进行风干或者烘 干,再冲制衬片层6,该衬片层6的直径与正极壳体直径相应且大于密封圈内 径;采用活性炭和石墨粉通过轧机压制正极片5和负极片1;采用不锈钢网制 成集流体2,然后将负极片1与不锈钢网的集流体2压合。将衬片层6放入正极壳体8内,使衬片层6未涂刷石墨乳导电层的一面 紧贴正极壳体8的内壁面,并按压到底;再将上述所有部件经真空干燥后, 送入干燥气源操作箱内,将正极片5、负极片1和隔膜7浸泡在电解液中;然 后将压合一体的负极片1和集流体2放入电池收容腔室,使集流体2紧贴负 极盖体3内壁,并在负极盖体3周边的U字形回折部镶注塑胶密封圈4,再 依次放入隔膜7和正极片5,接着将带有衬片层6的正极壳体8与负极盖体3 扣合后送入压力机,利用模具收口压合,使正极壳体8与负极盖体3扣合一 体,完成钮扣电池的制备。参阅图2所示,本技术钮扣式蓄电池的使用,当电池充电时,外电5路通过正极壳体8将电流传输给收容腔室内部由正极片5、负极片1和隔膜7 表面的电解液构成的化学反应层,使电池收容腔室内的电极发生电化学转换, 从而蓄储电能。由于正极壳体8内壁与正极片5之间设有衬片层6,因此输入电流不会与电池收容腔室内游余的电解液发生化学反应,避免正极壳体8内 壁面的腐蚀,同时克服了电离子迁移而造成电池内部发生变异的缺陷,增强 电池的使用性能,延长使用寿命。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己,并非对本技术作任 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 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钮扣式蓄电池,其具有外壳,该外壳包括扣合为一体的负极盖体和正极壳体,负极盖体和正极壳体扣合部镶设有密封圈,负极盖体和正极壳体扣合后内部构成电池收容腔室,该收容腔室内设有集流体、负极片和正极片,该负极片与正极片之间设有隔膜,负极片和正极片与收容腔室内壁之间的空隙构成缓冲室;其特征在于,该正极壳体内壁与正极片之间设有衬片层,该衬片层的直径与正极壳体的内径相应且大于密封圈的内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钮扣式蓄电池,其具有外壳,该外壳包括扣合为一体的负极盖体和正极壳体,负极盖体和正极壳体扣合部镶设有密封圈,负极盖体和正极壳体扣合后内部构成电池收容腔室,该收容腔室内设有集流体、负极片和正极片,该负极片与正极片之间设有隔膜,负极片和正极片与收容腔室内壁之间的空隙构成缓冲室;其特征在于,该正极壳体内壁与正极片之间设有衬片层,该衬片层的直径与正极壳体的内径相应且大于密封圈的内径。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钮扣式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衬片层为导 电材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传光
申请(专利权)人:马传光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2[中国|天津]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