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瑞良专利>正文

车辆能量自循环驱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4918807 阅读:20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车辆能量自循环驱动装置,在每个车轮处吊挂一套减震装置由于车辆重力和道路的颠簸等,使减震装置上齿条运动,并通过齿轮传给液压泵,形成高压油进入聚能器内,完成机械→液压能的转换;高压油进入集油恒压装置内,通过油管与分流阀相通后,分成两条油路,且使两条油路上的元件速度同步,油路经油管与电磁阀接通,并带动两组曲柄连杆机构和伞齿轮运动,完成液压能→机械能的转换;发电机依次与调压稳压器、整流充电器、电池组、变频调速器和大功率电机连接,驱动车轮转动,完成机械能→电能的转换。利用车辆产成的“必然动能”进行三次能量转换,其能量带动车辆行驶,并循环使用,节能,环保,结构简单,经济实用。(*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车辆驱动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节能又省力的车辆 能量自循环驱动装置。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在石油价格不断上涨的今天,节油已成为全球关注的重大问题,目前,全球汽车动力系统所采用的节能技术多为混合动力技术(Hybrid) 就是用 一个传统的内燃机引擎和一台电动马达,电动马达能源的来源来自于 车内的蓄电池组(可以通过车辆的动力系统进行充电),电动马达为内燃机引 擎提供额外动力,其形式分为两种一种是"轻混动车"(Mild—Hybrid),另一 种是"全混动车"(Full—Hybrid),前者为目前主要应用技术,即利用储存刹 车或怠速时的能源作为电动马达的动力来源,但以上两种形式均没摆脱能源 消耗或消耗有用功来获得能量补充的缺陷,同时,由于内燃机引擎和电动马 达依靠行星齿轮箱连接,行星齿轮一旦损坏,它的维护修理和更换困难,价 格昂贵,另外,此种节能车对环境污染大,整体的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充分利用车辆 自身的重力载荷行驶道路不同的条件下所形成的"必然能量"进行三次能量 转换的车辆能量自循环驱动装置。本技术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它包 括减震器、动力传递装置和车辆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本技术包括的减 震装置、动力传递装置、动力能量转换装置和集油恒压装置、液压控制曲柄连 杆机构和电能转换装置特点如下①.减震装置包括吊环、齿条和A弹簧,它们通过吊环吊挂在车辆的车 架上,每个车轮处吊挂一套,共四套;② .动力传递装置包括介轮、内外齿齿轮、棘爪、大伞齿轮、小伞齿轮, 介轮通过轴和轴承支撑在A箱体上,内外齿齿轮和大伞齿轮同轴也支撑在A箱 体上,小伞齿轮与大伞齿轮啮合且通过轴支撑在A箱体上,小伞齿轮的出轴与 液压泵连4妄;③ .动力能量转换装置和集油恒压装置包括液压泵、A高压油管、高压 柱塞聚能器中的柱塞缸体、柱塞、油管、集油恒压装置中的缸体、活塞、密封 环、B弹簧,密封环套在活塞上,活塞和B弹簧均支撑在缸体内,油管与高压 油管安装座连接,在集油恒压装置出口处连接有用液压感应开关控制的液压补 充泵,液压补充泵通过管道与储油箱连接,集油恒压装置外设置有B高压油管, 它与分流阀相通,分流阀分成两条工作油路,通过分流的油路经C高压油管和 D高压油管分别与A高速电磁阀和B高速电磁阀接通并带动两组A高速油缸 体和B高速油缸体中的A高速活塞和B高速活塞运动; .液压控制曲柄连杆机构包括两组A曲柄、A连杆和B曲柄、B连杆, 两组A曲柄、A连杆和B曲柄、B连杆分别通过轴和轴承支撑在B箱体上,A 连杆和B连杆的小头端用螺栓分别与A高速活塞和B高速活塞连接,A连杆和 B连杆的大头端两側分别与两个A曲柄和两个B曲柄的一端连接,相邻相对侧 的A曲柄和B曲柄连接在一起,B曲柄的另一端通过轴和轴承支撑在B箱体 上,并与B大伞齿轮连接,B小伞齿轮与B大伞齿轮啮合,B小伞齿轮通过轴 和轴承支撑在B箱体上,其A出轴伸出⑤.电能转换装置C大伞齿轮通过键与B小伞齿轮的A出轴固定连接, C小伞齿轮与C大伞齿轮啮合,C小伞齿轮与发电机连接,发电机通过A导线 与调压稳压器连接,调压稳压器与整流充电器连接,整流充电器与电池组连接, 电池组通过B导线与变频调速器连接,变频调速器用导线与大功率电机连接, 大功率电机与车轮连接后,驱动车轮转动。本技术还可以采用如下技术措施所述的液压泵采用摆线三螺杆液压泵。本技术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利用车辆自身的重力,载荷和不5同的行驶道路条件下所形成的"必然动能"合理的进行三次能量转换即机械 能—液压能—机械能—电能的转换,所获得的能量带动车辆向前行驶,并能 可以不断地循环使用无任何有害物排放,节能,环保,结构筒单,经济实用。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2是本专利技术第一、第二两次能量转换的结构示意图3是齿条与齿轮传动示意图4是两组曲柄连杆运动示意图5是本专利技术第三次能量转换的结构示意图。图1一图5中 1.吊环, 2.齿条,3.A弹簧,4.介轮,5.内外齿齿轮,6.棘爪,7.大伞齿轮,8.小伞齿轮,9.箱体,IO.液压泵, ll.A高压油管12.高压柱塞聚能器,13.柱塞缸体,14.柱塞,15.油管, 16.集油恒压装置, 17.缸体, 18.活塞,19.密封环,20.B弹簧,21.高压油管安装座, 22.液压补充泵,23.储油箱,24.B高压油管, 25.分流阀, 26. C高压油管, 27. D高压油管, 28.A高速电^兹阀, 29. B高速电石兹阀,30. A高速油缸体,31. B高速油缸体,32. A高速活塞,34.A曲柄,35.B曲柄, 36.A连杆,37.B连杆, 39.B大伞齿轮, 40.B小伞齿轮,41.A出轴,43.C小伞齿轮, 44.发电机, 47.整流充电器, 48.电池组, 51.大功率电机, 52.吸油管,45.A导线, 49.B导线, 53.压力单向阀,33.B高速活塞, 38.B箱体, 42. C大伞齿轮, 46.调压稳压器, 50.变频调速器, 54.溢流管。具体实施方式为能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特点及功效,兹举例以下实施 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请参阅图1 —图5。如图1一图4所示本技术包括减震装置、动力传递装置、动力能量 转换装置和集油恒压装置、液压控制曲柄连杆机构和电能转换装置如图3所示减震装置包括吊环l、齿条2和A弹簧3,它们通过吊环1吊挂在车辆的 车架上,每个车轮处吊挂一套,共四套,由于车辆重力(自重和载荷)、行驶 弯道及不同道路的颠簸等使减震装置上的齿条运动,并将动力传给如图2所示 的动力传递装置,动力传递装置包括介轮4、内外齿齿轮5、棘爪6、大伞齿 轮7、小伞齿轮8,介轮4通过轴和轴承支撑在A箱体9上,内外齿齿轮5和 大伞齿轮7同轴也支撑在A箱体9上,内外齿齿轮5上的棘爪6保证齿条2在 往复运动时,内外齿齿轮5始终一个方向转动,小伞齿轮8与大伞齿轮7啮合 且通过轴支撑在A箱体9上,小伞齿轮8的出轴与摆线三螺杆液压泵10连接, 通过吸油管52吸入液压油,并形成高压,并能克服减震装置做功时产生的减 振频差及振幅差的缺陷,高压油通过液压泵10的A高压油管11和压力单向阀 53进入如图2所示的高压柱塞聚能器12内,高压柱塞聚能器12通过吊耳安 装在车辆车架的承重位置,因此这时的高压柱塞聚能器12相当于"重锤式聚 能器"其特点是在输送油液的过程中,无论输出油液的多少、快慢都能保持恒 压,至此完成了第一次能量转换,即机械能—液压能的转换;如图1、图2所 示动力能量转换装置和集油恒压装置由液压泵10、 A高压油管11、高压柱 塞聚能器12中的柱塞缸体13、柱塞14、油管1.5、集油恒压装置16中的缸体 17、活塞18、密封环19、 B弹簧20组成,密封环19套在活塞18上,活塞18 和B弹簧20均支撑在缸体17内,油管15与高压油管安装座21连接,高压油 进入集油恒压装置16内又一次将油压维持恒定,在集油恒压装置16 出口处连接有用液压感应开关控制的液压补充泵22,液压补充泵22与直流电 源连接,并通过管道与储油箱23连接, 一旦油压不够时,液压补充泵22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辆能量自循环驱动装置,它包括减震器、动力传递装置和车辆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本实用新型包括的减震装置、动力传递装置、动力能量转换装置和集油恒压装置、液压控制曲柄连杆机构和电能转换装置其特点如下: ①.减震装置:由吊环(1)、齿条 (2)和A弹簧(3)构成,它们通过吊环(1)吊挂在车辆的车架上,每个车轮处吊挂一套,共四套; ②.动力传递装置:它包括介轮(4)、内外齿齿轮(5)、棘爪(6)、大伞齿轮(7)、小伞齿轮(8),介轮(4)通过轴和轴承支撑在A箱体(9)上 ,内外齿齿轮(5)和大伞齿轮(7)同轴也支撑在A箱体(9)上,小伞齿轮(8)与大伞齿轮(7)啮合且通过轴支撑在A箱体(9)上,小伞齿轮(8)的出轴与液压泵(10)连接; ③.动力能量转换装置和集油恒压装置:它包括液压泵(10)、A高压 油管(11)、高压柱塞聚能器(12)中的柱塞缸体(13)、柱塞(14)、油管(15)、集油恒压装置(16)中的缸体(17)、活塞(18)、密封环(19)、B弹簧(20),密封环(19)套在活塞(18)上,活塞(18)和B弹簧(20)均支撑在缸体(17)内,油管(15)与高压油管安装座(21)连接,在集油恒压装置(16)出口处连接有用液压感应开关控制的液压补充泵(22),液压补充泵(22)通过管道与储油箱(23)连接,集油恒压装置(16)外设置有B高压油管(24),它与分流阀(25)相通,分流阀(25)分成两条工作油路,通过分流的油路经C高压油管(26)和D高压油管(27)分别与A高速电磁阀(28)和B高速电磁阀(29)接通并带动两组A高速油缸体(30)和B高速油缸体(31)中的A高速活塞(32)和B高速活塞(33)运动; ④.液压控制曲柄连杆机构:它包括两组A曲柄(34)、A连杆(36)和B曲柄(35)、B连杆(37),两组A曲柄(34)、A连杆(36)和B曲柄(35)、B连杆(37)分别通过轴和轴承支撑在B箱体(38)上,A连杆(36)和 B连杆(37)的小头端用螺栓分别与A高速活塞(32)和B高速活塞(33)连接,A连杆(36)和B连杆(37)的大头端两侧分别与两个A曲柄(34)和两个B曲柄(35)的一端连接,相邻相对侧的A曲柄(34)和B曲柄(35)连接在一起,B曲柄(35)的另一端通过轴和轴承支撑在B箱体(38)上,并与B大伞齿轮(39)连接,B小伞齿轮(40)与B大伞齿轮(39)啮合,B小伞...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瑞良
申请(专利权)人:王瑞良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2[中国|天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