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元信专利>正文

圆柱型卧式可折叠蟹笼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9085 阅读:2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圆柱型卧式可折叠蟹笼,其特征在于在上框圈[1]与下框圈[2]之间设有“冂”型活动撑架[5]。(*该技术在201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Cylindrical horizontal foldable crab cage

A cylindrical horizontal folding crab cage, which is characterized in that the upper frame and the lower frame ring 1 ring 2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n\ activity support 5.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捕捞海洋蟹类的专用渔具——圆柱型卧式可折叠蟹笼
技术介绍
目前,我国近海渔业资源衰退,主要经济鱼类也相继减少,但蟹类资源丰富且秋季捕上的蟹经过暂养、育肥,到冬季上市有成倍的经济收获,但传统的捕蟹专用渔具虽也是笼式结构,但均是固定的,高度在30公分左右,而渔民在出海作业时,为了多捕蟹,往往需携带数千甚至上万只蟹笼,这样由于堆放体积过高,渔船重心上移,给渔船及渔民的安全带来了隐患,每年常有船毁人亡的事故发生,虽然政府的渔政部门有规定渔船所携带的蟹笼数量,但由于经济利益驱使,仍不能杜绝。本专利技术人曾于2002年2月5日申请了折叠式蟹笼的技术专利申请(申请号为02206761.2),并已在11月20日授权公告,但该专利技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发现,多边形的结构在操作时,梭角处易伤及渔民及在潮流中不易翻转等弊端。为此,本申请提出了更简易、实用及在规定装载高度时,能携带更多蟹笼,又不影响渔船安全的圆柱型卧式可折叠式蟹笼,该取名主要是为了区别已获专利的多边形折叠式蟹笼。
技术实现思路
上述表述已说明了现有固定式或本人已获专利的多边形折叠式蟹笼的弊端,为此,从考虑结构简便、制作成本节约且能方便折叠出发,本技术设有上下二个框圈,在框圈内有十字形加强筋所固定,在底部框圈的一条加强筋上,设有带有连接环的“冂”型活动撑架,该撑架与上框圈的一条加强筋相接触,并用绳索相固定,在底部框圈上缚有一绳索,该绳索在上述的固定处再打结,余下的在作业时缚结在下框圈上而构成。可见本技术利用了一个“冂”型活动撑架及一条绳索便可完成折叠,从而比前专利技术更为简单、实用、制作费用低,因而更具推广性和实用性。附图说明附图说明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法本技术的结构见附图所示。上框圈1设有十字形加强筋3,在下框圈2上也设有十字形加强筋4,“冂”型活动撑架5的下端设有连接环6,连接环6套在下框圈2上的十字形加强筋4的任意一条上,“冂”型活动撑架5的上边与上框圈1上的一条加强筋3相碰,并用结扎绳9缚牢;张紧绳7长为蟹笼高度的3倍左右,其一端与下框圈2相缚牢,然后穿过上述由结扎绳9的缚牢处再打一固定结11,上下框圈及其周围复以网衣8,并开有蟹笼口10,有4个蟹笼口所组成。在出海时,“冂”型活动撑架卧倒即可,此时它的高度仅为原固定蟹笼的1/6,因而如果规定原固定蟹笼能携带3000只的话,本专利技术可在同样装载高度下可携带18000只左右,其捕捞优越性已显而易见。当到达作业渔场时,只需拉紧张紧绳7,通过固定结11将“冂”型活动撑架5与上框圈1一起竖起,由于它的上边与上框圈1的一条加强筋3相缚牢,因此上框圈1与下框圈2保持相互平行,同时将张紧绳7牢固缚结在下框圈2上,蟹笼即可作业;从渔场返回时,只需放掉缚结在下框圈2上的张紧绳7,“冂”型活动撑架即倾倒,完成折叠;由此可见,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但十分实用,由于应用了塑料绳索作为缚结材料,也不易腐蚀,因而制作成本低,方便推广和应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圆柱型卧式可折叠蟹笼,其特征在于在上框圈[1]与下框圈[2]之间设有“冂”型活动撑架[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柱型卧式可折叠蟹笼,其特征在于在“冂”型活动撑架[5]下端设有连接环[6]。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圆柱型卧式可折叠蟹笼,其特征在于在连接环[6]套在下框圈[2]上的其中一条加强筋上。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圆柱型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元信
申请(专利权)人:张元信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