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改进的密度和布线特性的电连接器以及相关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4898749 阅读:20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压配合的电连接器,包括沿着第一方向延伸的电端子的第一线性阵列(88)。该第一线性阵列包括第一差分信号对(84)和第一接地端子(86)。电端子的第二线性阵列(88)沿着该第一方向延伸并且邻近该第一线性阵列定位。该第二线性阵列包括第二差分信号对(84)和第二接地端子(86)。该第一差分信号对从该第二差分信号对偏移。电端子被配置为以使得该电连接器具有每平方英寸至少大约200个插脚的插脚密度以及在大约85欧姆和大约115欧姆之间的差分阻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插入到配电板构件的孔口的类型的电端子以及包括该电端子的电连接器。
技术介绍
由于电子元件的复杂性增加,因此希望在电路板或其它基底上的较小空间中安装 更多的元件。因此,连接器内的电端子之间的间隔已被减小,同时容纳在连接器中的电端子 的数量已经增加,从而在电气技术中增加了对这样的电连接器的需要,该电连接器能够以 越来越高的速度处理,并且能用越来越大的插脚密度来实现。希望这些连接器不仅具有相 当恒定的阻抗水平,而且具有可接受水平的阻抗和串扰,以及其它可接受的电和机械特性。以前设计这样的高速电连接器的尝试已经集中在连接器中的电端子的配合端,以 实现希望水平的阻抗和串扰、插脚密度以及其它希望的电和机械特性,但是这些尝试在很 大程度上已经忽视了连接器内的电端子的安装端。例如,以前减小连接器内的串扰并获得 希望的与使用连接器内的电端子的配合端的边耦接或边-边定位有关的阻抗水平的尝试, 没有修改电端子的安装端的任何建议,而这些建议会在连接器内具有任何希望的机械或电 效果。相比之下,本专利技术的各个实施例集中在连接器内的电端子的安装端上,令人吃惊的是 连接器可被配置为实现高速、高密度电连接器的希望电特性,同时保持将连接器容易地插 入到面板构件孔口所需要的物理特性,而不会损坏连接器的端子或面板构件孔口。
技术实现思路
根据本专利技术,压配合的电连接器包括沿着第一方向延伸的电端子的第一线性阵 列。该第一线性阵列包括第一差分信号对和第一接地端子。电端子的第二线性阵列沿着该 第一方向延伸,并且定位为邻近该第一线性阵列。该第二线性阵列包括第二差分信号对和 第二接地端子。第一差分信号对从该第二差分信号对偏移。电端子被配置为以使得该电连 接器具有每平方英寸至少大约200个插脚的插脚密度和在大约85欧姆和大约115欧姆之 间的差分阻抗。附图说明现在将通过例子参照附图来描述本专利技术,其中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电端子的一个实施例的透视图;图IA是图1的位于虚线圈A内的部分的放大视图;图2是图1的电端子的侧向正视图;图2A是图2的位于虚线圈A内的部分的放大透视图;图3是图1的电端子的顶视图3A是图3的位于虚线圈A内的部分的放大透视图;图4是示出本专利技术的与三个现有电端子相比的电端子的一个实施例的尺寸的透 视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连接器的一个实施例的透视图;图5A是图5的位于虚线框A内的部分的放大透视图;图5B是本专利技术的在壳体内具有宽边_宽边定位的端子的连接器的一个实施例的 局部透视图;图5C是与图5B相似的移除壳体的局部透视图;图6是用于本专利技术的连接器的一个实施例的插脚结构;图6A是用于本专利技术的连接器的另一实施例的插脚结构;图7是示出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获得的大致恒定的插入力分布的曲线图;图8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具有四个在相邻电端子之间布线的电迹线的面 板构件的顶视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的连接器的一个实施例的分解透视图;图10是包括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电端子的组装后的连接器的透视图;以及图11是一对对准的配合连接器的局部放大透视图,其中每个连接器被固定到各 自的面板构件。具体实施例方式只要可能,相同的附图标记在整个附图中将被用来指代相同或相似的部件。本专利技术的各个实施例例如包括电端子和具有希望的电和机械特性的电连接器,例 如希望的阻抗水平、阻抗分布、插入损失、串扰水平、插脚密度和/或插入力分布。在一些实 施例中,这些希望的特性是通过具有比其配合端实质上小的安装端的电端子实现的。在其 它实施例中,诸如压配合连接器的电连接器具有多个电端子,该电端子具有的安装端被配 置为提供改进的特性。这些和其它实施例在下面进行了更详细地描述。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致力于电端子10,也称为触头或插脚,如图1至3所示。在该 实施例中,电端子10包括底座12,该底座具有从底座12延伸到端部28的插入部分14或安 装端。电端子10被配置为用于插入到也被称为基底的面板构件或电路板(未示出)的孔 口中。图1和IA中所示的电端子10的插入部分14包括柔性部分18和尖端或端部部分 26,该尖端或端部部分26具有上表面34和下表面35。柔性部分18包括形成在插入部分 14中的狭槽20,该狭槽还被称为剪掉或细长的开口,在此狭槽20由两个柔性支腿构件22 和24、底座12以及端部部分26限定。端部部分26布置在柔性部分18和端部28之间,并 且包括多个邻近端部28形成的锥角30,32。柔性部分18的支腿构件22,24可具有恒定的 厚度或可变的厚度。在图1至图3的实施例中,底座12连接到每个支腿构件的第一端,并且端部部分 26连接到每个支腿构件的第二端。底座12可以是任何适合的形状。四个示例性类型的底 座12在图4中示出。在图1至图3的实施例 ,梁部分16或配合端被配置为延伸到连接器70中,例如如图5和5A所示的连接器,并且沿着与插入部分14从底座12延伸的方向相反的方向从底 座12延伸。图5的实施例是包括多个引线框72,73的连接器,其中该引线框内容纳有单独 的端子10,该实施例在图5A中被更详细地示出。连接器可包括屏蔽件,或者连接器可以是 没有屏蔽的。图IA和2A中所示的实施例包括引入斜坡38,该斜坡38邻近端部28附近的支腿 22的端部。斜坡部分38延伸到中间段40,该中间段40进一步延伸到引出斜坡42。从邻近 端部28的引入斜坡38的端部朝向底座12前进,引入斜坡38和中心平面44之间的垂直距 离增加,在此平面44是从狭槽20的端部68延伸到端部69的大致中心的平面44,如图IA 所示。沿着中间段40从邻近引入斜坡38的中间段40的端部继续朝向底座12,中间段40 和中心平面44之间的距离继续增加中间段40的长度的至少一部分,达到最大距离45,然后 减小中间段40的长度的剩余部分。沿着引出斜坡42从邻近底座12的中间段40的端部进 一步朝向底座12前进,引出斜坡42和中心平面44之间的距离继续减小。一个支腿22的描述还可应用到柔性部分18的其它支腿24。在一个实施例中,其 中上下表面34,35是平行的,第二支腿24是第一支腿22相对于中间平面66的镜像,该中 间平面对分上下表面34,35之间的端子的厚度,如图2和2A所示。尽管支腿22,24可具有由多个线性段限定的外形(例如梯形外形),其中该线性段 远离上表面34形成,并且由引入斜坡38、中间段40以及引出斜坡42限定,但是该外形不打 算受到这样的限制。例如,引入斜坡38、中间段40以及引出斜坡42的任何结合会限定弯曲 的或大致弓形的外形。在一些实施例中,支腿22、24彼此为大致对称。换句话说,在具有平行的上下表面 34,35的实施例中,支腿22,24具有大致相同的尺寸,并且虽然沿着相对于中间平面66的相 对方向,但具有限定大致相似的外形的引入斜坡38、中间段40以及引出斜坡42。在某些实 施例中,支腿22、24中的每一个支腿具有大致为矩形的横截面外形,但是也可以使用其它 外形,包括弯曲或圆形边缘的任何结合和数量。本专利技术的电端子10可由任何合适的材料制成。合适的材料包括但不限于金属和 /或合金或具有足够导电率、可成型性以及保持形成的外形的能力的其它材料。在一个实 施例中,端子由这样的板材制成,该板材具有的厚度大约为0. 006英寸(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压配合的电连接器,包括:沿着第一方向延伸的电端子的第一线性阵列(88),所述第一线性阵列包括第一差分信号对(84)和第一接地端子(86);沿着所述第一方向延伸并且邻近所述第一线性阵列定位的电端子的第二线性阵列(88),所述第二线性阵列包括第二差分信号对(84)和第二接地端子(86);其中所述第一差分信号对从所述第二差分信号对偏移;以及其中所述电端子被配置为使得所述电连接器具有每平方英寸至少大约200个插脚的插脚密度以及在大约85欧姆和大约115欧姆之间的差分阻抗。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US 2008-1-25 12/020,345一种压配合的电连接器,包括沿着第一方向延伸的电端子的第一线性阵列(88),所述第一线性阵列包括第一差分信号对(84)和第一接地端子(86);沿着所述第一方向延伸并且邻近所述第一线性阵列定位的电端子的第二线性阵列(88),所述第二线性阵列包括第二差分信号对(84)和第二接地端子(86);其中所述第一差分信号对从所述第二差分信号对偏移;以及其中所述电端子被配置为使得所述电连接器具有每平方英寸至少大约200个插脚的插脚密度以及在大约85欧姆和大约115欧姆之间的差分阻抗。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中所述电端子被配置为用于插入到具有的直径小 于大约0. 3毫...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詹姆斯L费德道格拉斯W格洛弗戴维W赫尔斯特查德W摩根布伦特R罗瑟梅尔亚历克斯M沙夫阿塔莉S泰勒戴维A特劳特
申请(专利权)人:泰科电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US[美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