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株金星产业专利>正文

一种道路冲击吸收设施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883449 阅读:19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道路冲击吸收设施,尤其是一种不仅设置于道路中央、道路边、交叉路转向点、隧道或地下车道入口、桥墩、桥头栏柱,还设置于高速公路的出入口,通过减少车辆碰撞所造成的冲击,吸收碰撞车辆所受的冲击或减少碰撞速度的同时,防止脱离至反向车道或道路外,引导车辆恢复正常行驶方向的道路大陆冲击吸收设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一种道路冲击吸收设施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道路冲击吸收设施,尤其是一种不仅设置于道路中央、道路 边、交叉路转向点、隧道或地下车道入口、桥墩、桥头栏柱,还设置于高速公路的出入 口,通过减少车辆碰撞所造成的冲击,吸收碰撞车辆所受的冲击或减少碰撞速度的同 时,防止脱离至反向车道或道路外,引导车辆恢复正常行驶方向,而且在夜间驾驶时, 为避免夜间驾驶时因困倦或不注意所造成的事故,启动照明灯或反光灯,从而预防事故 发生的道路大陆冲击吸收设施。
技术介绍
现有冲击吸收设施有防护墙、防护台、导轨等,一般为由废轮胎、钢铁材料及 混凝土构成的结构,因此在发生车辆碰撞事故时,因增加其魔财力,从而发生车辆破损 或其冲击所造成的人命事故等。现有冲击吸收设施由混凝土块或钢铁才老产品制作而成,而大部分冲击吸收设 施设置于柏油路一侧或两侧人行道一侧,而且上述冲击吸收设施通过浇注混凝土来设置 基础混凝土,并在基础混凝土中央部垂直设置强制柱,另外,在强制柱的汽车行驶的道 路一侧,用螺钉和螺母连接设置翼状镀锌钢板。上述现有冲击吸收设施,因其初期施工简单,到目前为止也是最为广泛使用的 一种,尤其是,在横贯住宅区的地方,利用混凝土块形成冲击吸收设施,并设置吸收噪 音的板。如前所述的冲击吸收设施的结构,因汽车碰撞事故每年达到数千件的原因,设 置于急弯道路及山区的冲击吸收设施受损严重,尤其是,因为由金属产品或混凝土块制 作而成,从而在发生汽车碰撞时,增加人命事故,而且维护冲击吸收设施的预算也相当 庞大。为解决上述问题,在易发生汽车碰撞事故的地方,设置汽车碰撞吸收装置,而 设置有上述冲击吸收装置的冲击吸收设施,分为将车辆恢复为原形式车道方向的恢复型 冲击吸收设施,及由设施完全吸收车辆的冲击,使车辆完全停止的非恢复性冲击吸收设 施。一般而言,通过设置冲击吸收设施,在车辆与固定结构体发生碰撞时,通过使 车辆停止或调整方向确保乘车人的安全,而且预防车辆和障碍物碰撞后有可能发生的二 次事故,保护桥墩等道路的主要结构体。主要设置地点,包括道路的中央线或道路边,即转向点、端部、桥墩、高速公 路收费站、隧道及地下车道入口、护墙、弯曲道路的下坡路段等,需从车辆的碰撞中保 护人命和设施的地点。但是,上述埋设于道路中央线或道路边的冲击吸收设施,可在发生车辆碰撞 时,通过吸收分散其冲击而减少事故规模,减少人命事故,但因废轮胎及泡沫塑料等人 工冲击吸收材料的旋转力,不能降低车辆的速度,而在碰撞时瞬间增加,从而脱离车道。因此,导致与其他车道行驶车辆的二次碰撞,发展成大型事故。尤其是,上述埋设于道路中央线或道路边的冲击吸收设施,因其结构非常复 杂,成本较高,而且在现场组装时,因有较多部件,其组装消耗较长时间。尤其是,在 弯曲道路或上坡辅路等不能查看前方车辆的情况下,若发生车辆碰撞事故,则因会直接 继续行驶,因次将成为大型事故的原因。另外,在现有注册申请第0740552号的冲击吸收用道路防护台中,在车辆发生 碰撞时因车辆继续保持碰撞时的速度,而且冲击吸收通体也继续保持其旋转速度,因此 在车辆发生碰撞时,车辆很可能会倾覆或滑向道路中间。这是因为在车辆发生碰撞时, 在冲击吸收桶体产生与冲击速度成正比的旋转速度,因此不但不能通过车辆的逐渐减速 避免安全事故,而且还会导致倾覆或脱离道路等二次事故。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之不足而提供一种道路冲击吸收设施,其上涂 布具有防紫外线、防灰尘吸附、反光及夜光性能的涂层,并设置橡胶或合成树脂等作为 可吸收冲击的材料的弹性部件,从而在与车辆发生碰撞时,通过吸收车辆的冲击缓和冲 击,而且降低碰撞时的车辆速度,并引导车辆恢复正常行驶方向,从而可使驾驶员调整 方向盘进入正常轨道。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道路冲击吸收设施,其不仅设置于车辆交叉路 转向点、隧道或地下车道入口、桥墩、桥头栏柱,还设置于高速公路的出入口,在车辆 碰撞设置于道路冲击吸收设施时,不仅减少由此产生的冲击,而且还防止越过中央线或 滑向道路外,减少大型事故的危险性,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对车辆的损伤及人命事故。本专利技术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道路冲击吸收设施,其将道路冲击吸收设施的 结构实现为可分离的组装式形式,从而因车辆的碰撞而受损时,较容易更换受损部分, 因此较容易管理,而且在夜间驾驶时,为避免夜间驾驶时因困倦或不注意所造成的事 故,在冲击吸收设施的支柱上端部,设置内置有太阳能电池并可自动点亮的LED太阳能 电池,从而使LED在夜间发光,防止事故发生。本专利技术的还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道路冲击吸收设施,其在制造道路冲击吸收设 施的缓冲辊时,为最大限度地增加对冲击的缓冲效果,填充发泡高分子物质,而且为使 上述缓冲辊部件的中央结合口的形状保持圆状,在内置于里面的强化管结构的外周面形 成外螺纹,而且通过发泡成型过程在上述结合口内周面形成内螺纹,与强化管坚固结合 组装,从而即使发泡高分子物质收缩膨胀,也最大限度地减少结合口的变形。本专利技术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道路冲击吸收设施,其将道路防护台的结构实 现为可分离的组装式形式,从而因车辆的碰撞而受损时,较容易更换受损部分,因此较 容易管理,而且在夜间驾驶时,为避免夜间驾驶时因困倦或不注意所造成的事故,从而 在车辆接近冲击吸收设施时,启动照明灯或反光灯,预防事故发生。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道路冲击吸收设施,设置于道路中央线或道路边,在与车辆发 生碰撞时吸收分散其所产生的冲击,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柱,在道路的中央线或道路边,按一定间隔埋设固定并呈柱体形状;旋转支 撑管,通过上述支柱内置并可进行旋转;多个缓冲辊部件,形成结合口以可旋转地设置9于上述旋转支撑管的外周面,内/外部呈一体型弹性橡胶材料的圆筒形状,而在其外部 设置高亮度反光带;安全导轨,在上述缓冲辊部件上按一定间距被设置多个,在上述各 支柱的上/下部,各成一体水平设置;第一旋转拦截板,设置于设置有上述缓冲辊部 件的旋转支撑管的外周面上/下端部,在结合孔的内周面一部分形成第二固定槽并在其 一面形成多个向上突出的放射状第一突出部,以在上述旋转支撑管的一面形成第一固定 槽,从而通过第一固定销进行固定;及第二旋转拦截板,设置于上述支柱的上/下端 部,以设置于设置在上述旋转支撑管上/下端部的第一旋转拦截板,在结合孔的内周面 一部分形成第四固定槽,以在上述支柱的一面形成第三固定槽,从而通过第二固定销进 行固定,而在其一面形成多个向上突出的放射状第一突出部,以与上述第一旋转拦截板 中形成第一突出部的一面相吻合。如上所述,本专利技术一种道路冲击吸收设施,通过在发生车辆碰撞时,不仅减少 由此产生的冲击,而且防止越过中央线滑向道路外的同时,将事故车辆恢复至正常行驶 方向的结构,不仅最大限度地减少大型事故的危险性,而且还最大限度地减少车辆的损 伤和人命事故。与此同时,本专利技术将道路冲击吸收设施的结构实现为可分离的组装式形式,从 而因车辆的碰撞而受损时,较容易更滑受损部分,因此较容易管理,而且在夜间驾驶 时,为避免夜间驾驶时因困倦或不注意所造成的事故,在冲击吸收设施的支柱上端部, 设置内置有太阳能电池并可自动点亮的LED太阳能电池,从而使LED在夜间发光,防止 事故发生。另外,本专利技术在制造道路冲击吸收设施的缓冲辊部件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道路冲击吸收设施,设置于道路中央线或道路边,在与车辆发生碰撞时吸收分散其所产生的冲击,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柱(10),在道路的中央线或道路边,按一定间隔埋设固定并呈柱体形状;  旋转支撑管(20),通过上述支柱(10)内置并可进行旋转;  多个缓冲辊部件(200a),形成结合口(201)以可旋转地设置于上述旋转支撑管(20)的外周面,内/外部呈一体型弹性橡胶材料的圆筒形状,而在其外部设置高亮度反光带(205);  安全导轨(300a),在上述缓冲辊部件(200a)上按一定间距被设置多个,在上述各支柱(10)的上/下部,各成一体水平设置;  第一旋转拦截板,设置于设置有上述缓冲辊部件的旋转支撑管的外周面上/下端部,在结合孔的内周面一部分形成第二固定槽并在其一面形成多个向上突出的放射状第一突出部,以在上述旋转支撑管的一面形成第一固定槽,从而通过第一固定销进行固定;  及第二旋转拦截板,设置于上述支柱的上/下端部,以设置于设置在上述旋转支撑管上/下端部的第一旋转拦截板,在结合孔的内周面一部分形成第四固定槽,以在上述支柱的一面形成第三固定槽,从而通过第二固定销进行固定,而在其一面形成多个向上突出的放射状第一突出部,以与上述第一旋转拦截板中形成第一突出部的一面相吻合。...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锺述
申请(专利权)人:株金星产业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KR[韩国]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