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移动通信系统中发送状态信息的方法及移动通信的接收机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4882318 阅读:20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在移动通信系统中发送状态信息(STATUS?PDU)的方法,在该状态信息中,接收侧向发送侧报告数据接收的状态。接收侧RLC实体考虑可用资源以构造适于无线资源的尺寸的状态PDU,然后将构造的状态PDU发送至发送侧RLC实体,从而避免了RLC协议的死锁情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在移动通信系统中发送状态信息的方法及移动通信的接收机
本申请要求2008年1月31日提交的美国临时申请61/025,267以及2009年1月23日在韩国提交的韩国专利申请10-2009-0006356的优先权,以引证的方式将其全部内容并入于此。本专利技术涉及移动通信系统中的无线协议,更具体地说,涉及用于在由UMTS演进而来的演进型通用移动通信系统(E-UMTS)中发送状态信息(STATUSPDU)的方法,在该状态信息中,接收侧向发送侧报告数据接收的状态。
技术介绍
图1是长期演进(LTE)系统的网络结构,长期演进(LTE)系统是从现有UMTS系统演进而来的现有技术的移动通信系统,其基本标准正在由3GPP进行制定。LTE网络可以分成演进型UMTS陆地无线接入网络(E-UTRAN)及核心网(CN)。E-UTRAN包括终端(用户设备:UE)、基站(演进型NodeB:eNB)和接入网关(aGW),该接入网关(aGW)位于要连接到外部网络的网络末端。可以将aGW分成处理用户业务的部分和处理控制业务的部分。这里,新的接口可以用于在用于处理用户业务的aGW与用于处理控制业务的aGW之间进行通信。一个eNB中可存在一个或更多个小区。用于传送用户业务或控制业务的接口可以用在各个eNB之间。CN可包括aGW以及其它的UE进行用户登记的节点等。可以使用接口来识别E-UTRAN与CN。图2是基于3GPP无线接入网络标准的终端与E-UTRAN之间的无线接口协议控制面的结构。而图3是基于3GPP无线接入网络标准的终端与E-UTRAN之间的无线接口协议用户面的结构。下面,参照图2和图3来介绍终端与E-UTRAN之间的无线接口协议的结构。无线接口协议具有包括物理层、数据链路层及网络层的水平层,并且具有包括用于发送数据信息的用户面和用于发送控制信令的控制面的垂直层。可以基于在通信系统中公知的开放系统互联(OSI)标准模型的低三层来将协议层分成第一层(L1)、第二层(L2)和第三层(L3)。在终端和E-UTRAN之间可以成对存在这种无线接口协议来管理经由接口的数据传输。下面将介绍图2中的无线协议控制面中的各层以及图3的无线协议用户面中的各层。第一层是物理(PHY)层,其利用物理信道来向上层提供信息传送服务,物理层经由传输信道连接到其上层(称作介质访问控制(MAC)层)。MAC层与物理层经由传输信道交换数据。这里,根据传输信道是否共享,可以将传输信道分成专用传输信道和公共传输信道。经由物理信道来在不同的物理层之间(即,在发送侧的物理层与接收侧的物理层之间)传送数据。第二层中存在各种层。首先,介质访问控制(MAC)层用于将不同的逻辑信道映射到不同的传输信道,并且还执行将几个逻辑信道映射到一个传输信道的逻辑信道复用。MAC层经由逻辑信道连接到上层的无线链路控制(RLC)层。根据要发送的信息的类型,逻辑信道被分成用于发送控制面信息的控制信道以及用于发送用户面信息的业务信道。第二层的RLC层对从上层接收的数据的分段和级联进行管理以适当地调整数据尺寸以便下层能够经由接口发送数据。同样,RLC层提供3个操作模型(包括透明模式(TM)、非确认模式(UM)以及确认模式(AM))以保证各个无线承载(RB)的各种服务质量(QoS)要求。具体而言,在AM模式下工作的RLC层(下面,称作AMRLC层)利用自动重传请求(ARQ)功能执行重新发送来进行可靠的数据传输。处于第二层的分组数据汇聚协议(PacketDataConvergenceProtocol:PDCP)层用于在具有相当窄的带宽的无线接口中高效地发送诸如IPv4或IPv6的IP分组。为此,PDCP层将尺寸相当大的并且包括了不必要的控制信息的IP分组报头的尺寸减小,也就是说,执行所谓的报头压缩功能。因此,在用于发送的数据的报头部分只包括必要的信息,从而提高了无线接口的传输效率。位于第三层中最低层部分的无线资源控制(RRC)层仅定义在控制面中。RRC层对与无线承载(RB)的建立、重新配置及释放有关的逻辑信道、传输信道和物理信道进行控制。这里,RB是指L2层为在终端与UTRAN之间进行数据传输而提供的逻辑路径。通常,RB的建立是指规定了提供特定业务所需的协议层以及信道的特征,并且设置了各个具体的参数和操作方法。将RB分成信令RB(SRB)和数据RB(DRB)。SRB用作在C-平面传输RRC消息的路径,而DRB用作在U-平面传输用户数据的路径。下面,更详细地介绍RLC层。RLC层提供了上述诸如TM、UM和AM的3种模式。RLC层很少在TM中执行功能,因此这里只介绍UM和AM。UMRLC对用于传输的各个PDU增加包括序号(SN)的协议数据单元(PDU)报头,以使得接收侧能够了解在传输中哪个PDU发生丢失。由于这种功能,使得UMRLC在用户面中对多媒体数据的传输或者实时分组数据(诸如语音(例如,VoIP)或分组业务域(下面,称作PS域)中的流)的传输进行管理,同时,UMRLC在控制面中对发送给小区内的特定终端或特定终端组的RRC消息中的、不需要接收确认的RRC消息的传输进行管理。类似地,AMRLC通过在PDU的结构中增加包括SN的PDU报头来构造PDU。与UMRLC不同,接收侧对发送侧发送的PDU进行确认。接收侧进行确认以请求从发送侧重新发送未成功接收到的PDU。该重传功能是AMRLC最重要的特征。因此,AMRLC通过重传旨在保证无差错的数据传输。在此目的下,AMRLC通常在用户面中对非实时分组数据传输(诸如PS域的TCP/IP)进行管理,同时,在控制面中对发送给小区内的特定终端的RRC消息中的、需要接收确认的RRC消息的传输进行管理。从方向上来观察,UMRLC用于单向通信,而AMRLC(由于来自接收侧的反馈)用于双向通信。从结构的角度来看存在差异。也就说是,以一个RLC实体执行发送或接收的方式来配置UMRLC,而以一个RLC实体既存在发送侧又存在接收侧的方式来配置AMRLC。AMRLC的复杂结构是由于重传。AMRLC除了发送/接收缓存器以外,还包括用于管理重传的重传缓存器。AMRLC还执行以下各种功能:使用发送和接收窗口来进行流程控制;对发送侧进行轮询以从RLC实体的接收侧请求状态信息;将接收侧的状态报告发送至对等(peer)RLC实体的发送侧以报告其缓存器的状态;构造用于发送状态信息的状态PDU等。AMRLC还需要各种协议参数(例如,状态变量和定时器)以支持该功能。用于对AMRLC中的数据传输进行控制的PDU(例如,状态报告或状态PDU)被称为“控制PDU”,而用于传送用户数据的PDU被称为“数据PDU”。可以将AMRLC中的RLC数据PDU具体分成AMDPDU(确认模式数据协议数据单元:AcknowledgedModeDataProtocolDataUnit)和AMDPDU段。AMDPDU段具有一部分包括在AMDPDU中的数据。在LTE系统中,每次终端发送数据块时,该数据块的最大尺寸是可变的。因此,发送侧AMRLC实体在特定时刻构造了200字节的AMDPDU并且将该构造的AMDPDU发送出去之后,当发送侧AMRLC从接收侧AMRLC接收到NACK并由此尝试重新发送该AMDPDU时,如果实际可发送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在移动通信系统中发送状态信息的方法及移动通信的接收机

【技术保护点】
一种在移动通信系统中发送状态信息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构造步骤,构造状态协议数据单元(PDU),该状态PDU用于提供对于确认模式数据(AMD)PDU或AMDPDU部分的肯定和/或否定确认;以及发送步骤,将所构造的状态PDU发送至对等RLC实体,其中,考虑可用资源来执行所述构造步骤,以使得所构造的状态PDU适于所述可用资源的总尺寸。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US 2008-1-31 61/025,267;KR 2009-1-23 10-2009-000631.一种在移动通信系统中发送状态信息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构造步骤,构造状态协议数据单元PDU,该状态PDU用于提供对于确认模式数据AMDPDU或AMDPDU部分的肯定和/或否定确认;以及发送步骤,将所构造的状态PDU发送至对等的无线链路控制RLC实体,其中,考虑可用资源来执行所述构造步骤,通过利用接收状态变量和最大状态发送状态变量,使得所构造的状态PDU适于所述可用资源的总尺寸,其中,从介质访问控制MAC层接收到关于所述可用资源的总尺寸的信息,其中,所述状态PDU针对所述接收状态变量至所述最大状态发送状态变量的范围内的AMDPDU,其中,所述构造步骤还包括:按使得所构造的状态PDU适于所述可用资源的总尺寸的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承俊朴成埈李英大千成德
申请(专利权)人:LG电子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KR[韩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