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叶片离心风轮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839702 阅读:2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多叶片离心风轮,风轮(1)包括有加强框(2)、底盘(3)和叶片(5),叶片(5)固定在底盘(3)上,加强框(2)沿径向固定在叶片(5)上,从加强框(2)的进气端面(6)至底盘(3)的距离为H1,从底盘(3)至离心风轮进气端面(8)的叶片内圆周(7)的高度为H2,H1与H2的差在2~30毫米的范围内。风轮(1)采用高分子材料注塑成型或者采用金属材料浇铸成型。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由于采用通过减少常规多叶离心风轮与蜗壳进风口的轴向间隙的结构,同时又保证不会因为风轮的轴向跳动而与蜗壳碰撞,因此,其不仅有效地减少多叶离心风轮与蜗壳之间的轴向泄露气流,提高离心风轮的风量与风压,降低噪音,消除多叶离心风轮泄露气流产生的异常呼呼声,并改善音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设计巧妙,性能优良,方便实用的多叶片离心风轮。(*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一种多叶片离心风轮,特别是适用于空调器、空 气清新机、除湿机、新风交换机,抽油烟机等场合釆用高分子材料注 塑成型或者釆用金属材料浇铸成型的多叶片离心风轮,属于离心风轮 的改造技术。
技术介绍
多叶片离心风轮广泛应用各种低压通风换气与散热的场合,特别 是在抽油烟机、空气清新机、除湿机、柜式空调,移动空调、中央空 调风管机、风机盘管等产品上大量应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们对家庭或办公场合使用的空调器、空气清新机提出了苛刻的性能要求,人们不仅要求空调器、空气清新机运转平稳可靠;而且要求空 调器、空气清新机风量大,噪音低,音质好,没有异常的呼呼声或啸 叫声等。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0620053352. 4 、 200320113429. 9 、 20072006071.1中公布的多叶片离心风轮,其加强框的进气端面与风轮叶片的进气端面在同一平面内,叶片与加强框在进气端面侧是平齐 的。图1和图2分别为常规的多叶离心风轮的单进气和双进气结构。 其加强框2的进气端面6与离心风轮叶片的进气端面8在同一平面 内,叶片5与加强框2在进气端面6的一侧是平齐的。即有从加强框2的进气端面6至底盘3的距离HI等于从底盘3至离心风轮进气端 面叶片内圆周7的高度H2。存在H^H2的关系。参考图3,这种多叶 离心风轮12与蜗壳9配合使用时,为防止多叶离心风轮12运转时, 风轮的进气端面8与蜗壳9的进气口 IO碰撞,要保证蜗壳进气口 10 与离心风轮进气端面8之间的轴向距离间隙51不能太小,必须大于 某一个特定的安全值,这样就引起蜗壳9的内壁端11与多叶离心风 轮进气端面8之间的轴向间隙S2过大,从而导致蜗壳9内部的高压 气流从蜗壳进气口 10与多叶离心风轮1之间的轴向间隙52内泄漏出 来,以至引起多叶离心风机12的风量减少,静压降低。同时由于间 隙泄漏气流而产生不连续的异常呼呼声等。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考虑上述问题而提供 一种有效地减少多叶离 心风轮与蜗壳之间的轴向泄露气流,提髙离心风轮的风量与风压,降 低噪音,消除多叶离心风轮泄露气流产生的异常呼呼声,并改善音质 的多叶片离心风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风轮包括有加强框、底盘和叶片, 叶片固定在底盘上,加强框沿径向固定在叶片上,从加强框的进气端 面至底盘的距离为Hl,从底盘至离心风轮进气端面的叶片内圆周的 高度为H2,其中叶片的内圆周往底盘的方向内凹,H1与H2的差在 2~30毫米的范围内。上述底盘上还设有电机安装结构。上述风轮所设叶片的数量为15片至120片。上述风轮为单进气或双进气结构。上述底盘为平面结构或者弧型结构。上述风轮釆用高分子材料注塑成型或者釆用金属材料浇铸成型。本技术由于釆用通过减少常规多叶离心风轮与蜗壳进风口 的轴向间隙的结构,同时又保证不会因为风轮的轴向跳动而与蜗壳碰 撞,因此,其不仅有效地减少多叶离心风轮与蜗壳之间的轴向泄露气 流,提高离心风轮的风量与风压,降低噪音,消除多叶离心风轮泄露 气流产生的异常呼呼声,并改善音质。本技术是一种设计巧妙, 性能优良,方便实用的多叶片离心风轮。附图说明图1为常规单进气多叶离心风轮的结构示意图及侧视图。图2为常规双进气多叶离心风轮的结构示意图及侧视图。 图3为常规双进气多叶离心风轮与蜗壳配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1双进气多叶离心风轮结构示意图及侧 视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2双进气多叶离心风轮结构示意图及侧 视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3单进气多叶离心风轮结构示意图及侧 视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4单进气多叶离心风轮结构示意图及侧 视图。图8为本技术的双进气多叶离心风轮与蜗壳配置的示意图。 图中1为本技术多叶离心风轮,2为加强框,3为底盘。4为电机安装结构,5为叶片,6为加强框进气端面,8为离心风轮进 气端面,7为离心风轮进气端面的叶片内圆周,9为蜗壳,IO为蜗壳 进气口, ll为蜗壳内端壁,12为常规的多叶离心风轮。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描述。本技术实施例1和实施例2分别为双进气和单进气多叶离心风轮的一种结构,参见图4和图6,风轮1包括有加强框2、底盘3和叶片5,叶片5固定在底盘3上,加强框2沿径向固定在叶片5上,从加强框2的进气端面6至底盘3的距离为Hl,从底盘3至离心风轮进气端面8的叶片内圆周7的高度为H2,本技术具体实施为多叶离心风轮l的叶片5的内圆周7往底盘3的方向切削一定的高度,即叶片5的内圆周7往底盘3的方向内凹,使得从加强框2的进气端面6至底盘3的距离Hl大于从底盘3至离心风轮进气端面8的叶片内圆周7的高度H2, Hl与H2的差在2-30毫米的范围内。上述底盘3上还设有电机安装结构4。上述风轮1所设叶片5的数量为15片至120片。上述风轮1为单进气或双进气结构。上述底盘3为平面结构或者弧型结构。本技术实施例3和实施例4分别为双单进气和单进气多叶离心风轮的另一种结构,参见图5和图7,具体实施为多叶离心风轮l的加强框2的进气端面6往离心风轮1的进气口方向延伸,即增大加强框2在轴线方向上的高度,使得从加强框2的进气端面6至底盘3的距离H1大于从底盘3至风轮进气端面叶片内圆周7的高度H2, Hl与H2的差在2~30毫米的范围内。需要指出的是,图4至图7中给出的实施例的底盘3仅是平面状的,本技术也包括弧型的底盘。 上述风轮1釆用高分子材料注塑成型或者采用金属材料浇铸成型。实施例1的离心风轮1与蜗壳9的配置参见图8,从图中可以看 出,本技术在保证蜗壳进气口 10与离心风轮进气端面8之间的 轴向距离间隙M处于某特定的值时,显著地减少蜗壳9的内壁端11 与多叶离心风轮进气端面8之间的轴向间隙52,从而消除了多叶离心 风轮1与蜗壳9之间的轴向泄露气流,提高多叶离心风轮的风量和压 力,并降低噪音和改善音质,这种类型的结构也保证了多叶离心风轮 l运转时不会与蜗壳9碰撞。本技术的多叶离心风轮l在抽油烟机、空调器、空气清新机、 除湿机、新风交换机等电器上使用能够提高风量,降低噪音并改善音 质。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而非限制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如果本领 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专利技术作出非实质性,显而易见的改进或改变, 都应该属于本专利要求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叶片离心风轮,风轮(1)包括有加强框(2)、底盘(3)和叶片(5),叶片(5)固定在底盘(3)上,加强框(2)沿径向固定在叶片(5)上,从加强框(2)的进气端面(6)至底盘(3)的距离为H1,从底盘(3)至离心风轮进气端面(8)的叶片内圆周(7)的高度为H2,其特征在于叶片(5)的内圆周(7)往底盘(3)的方向内凹,H1与H2的差在2~30毫米的范围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叶片离心风轮,风轮(1)包括有加强框(2)、底盘(3)和叶片(5),叶片(5)固定在底盘(3)上,加强框(2)沿径向固定在叶片(5)上,从加强框(2)的进气端面(6)至底盘(3)的距离为H1,从底盘(3)至离心风轮进气端面(8)的叶片内圆周(7)的高度为H2,其特征在于叶片(5)的内圆周(7)往底盘(3)的方向内凹,H1与H2的差在2~30毫米的范围内。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多叶片离心风轮,其特征在于底盘(3)上还设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游斌李跃飞马丽华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美的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