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β干扰素含片,它包含作为有效成分的低剂量的β干扰素以及药学上认可的辅料。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了通过在低温至常温工艺条件下压片制备以上含片的方法。该含片适用于病毒感染或肿瘤的治疗,具有疗效显著、毒性低、口服方便、价格便宜、性能稳定等优点。(*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药生物
,尤其涉及β干扰素含片及其制造方法。干扰素是一类天然存在的蛋白质,共分三类α干扰素,β干扰素和γ干扰素。它们是最早发现的细胞因子,具有抗病毒、抗肿瘤和免疫调节等生物活性。β干扰素(IFN-β)主要通过干扰病毒RNA或DNA的复制来抑制病毒的生长,并可显著增强NK细胞的杀伤活性,通过促进MHCⅠ类分子的表达增强CTL对病毒感染细胞的识别和杀伤作用。在临床上,IFN-β已被用于治疗多种疾病,尤其是病毒感染,例如对乙型肝炎、丙型肝炎、HBV、HPV、HIV、HSV等病毒感染都具有较好的疗效。此外,IFN-β还具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例如对非小细胞型肺癌、乳腺癌、喉癌、结肠癌和肾癌等都具有一定的疗效。目前,临床上将干扰素和白细胞介素2用于治疗病毒感染和肿瘤的给药途径主要为肌肉注射和静脉注射两种,虽然大剂量肌肉或静脉注射的疗效是肯定的,存在着以下缺点。剂量大、疗程长。例如,β干扰素的治疗剂量一般在300万IU/人/天以上,给药周期一般为1至12个月;α干扰素的治疗剂量一般为300至500万IU/人/天,给药周期一般为1至6个月;白细胞介素2的治疗剂量一般为10至50万IU/人/天,给药周期一般为0.5至1个月。因为人体对注射干扰素和白细胞介素2的耐受性低,很多患者因大剂量注射而产生了严重的不良反应,常因此而被迫中止使用注射型干扰素和白细胞介素2。此外,注射型干扰素和白细胞介素2价格昂贵,若使用一个疗程1至12个月,仅药品费用就高达上万元,就目前而言,个人往往难以承受。由于以上原因,许多病人常中途放弃治疗而贻误病情。所以,一直以来,人们需要一种剂量低、给药方便,并由此带来价廉和副作用低等优点的干扰素新剂型。经研究发现,α干扰素经低剂量口服能够结合细胞表面受体,增强MHC的表达、增加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上IgG的Fc受体数量,增加NK细胞介导的溶解作用,由此引发和扩大系列免疫调节作用,最终达到一种病毒复制并进而消除病毒的功效。已有报道称口用低剂量α干扰素对乙型肝炎具有明显的疗效(Bocci Ⅴ.《临床药代动力学》(Clin pharmacokinet.)21(6):411-417,1991;Paulesu L.等,《国际药物学杂志》(Int.J.Pharm.)46:199-202,1988)。基于以上发现,人们已经研制出了α干扰素的口服剂型。例如,已经有澳大利亚的Namawa细胞α干扰素含片,系以淋巴瘤细胞为来源,经仙台病毒诱变产生的天然α干扰素,有十几种亚型;以及已公开的中国专利申请95101212.9和中国专利申请95111433.6,其中均涉及了以α干扰素为主要成份的干扰素含片及制备方法。但是,这些干扰素口服剂型中作为生物活性成份的都是α干扰素,而以低剂量的β干扰素作为有效成份与合适的辅料混合制成含片,及其在病毒感染或肿瘤治疗中的用途至今还未见报道。所以,人们仍然需要口服剂型的β干扰素,在发挥其独特的药理活性和临床疗效的同时,使其更具备新口服剂型给药方便、价格低廉、副作用小等优点。目前,对于β干扰素经口服可以诱导免疫应答已经有了肯定的报道(NelsonP.A.等,“口用β干扰素在引发免疫应答方面的作用”(Ann.N.Y.Acad.Sci.)778:145-155,1996)。我们研究还发现,β干扰素能够以含片剂型进行口服,利用含片在口腔的局部崩解,在较低剂量时经口腔粘膜吸收,激活局部免疫系统,并进一步放大此免疫激活效应,从而发挥抗肿瘤、抗感染和免疫调节的作用。此外,我们还发现,β干扰素和α干扰素或白细胞介素2合用时,对免疫激活作用具有显著的协同效应。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β干扰素含片,填补已有技术中无口服β干扰素含片这一空白。具体的说,在获得和/或加强β干扰素独特疗效的同时,克服干扰素高剂量注射疗程长、毒性大、病人耐受性差和价格昂贵等缺点。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以上所述β干扰素含片的制备方法。使得β干扰素在制备过程中失活少,并且在进人口腔后能够缓慢释放。为了达到所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β干扰素含片,它包含作为有效成份的β干扰素和药学上认可的辅料,制成口含片剂型。所述β干扰素的含量为每片1,000IU至10,000IU,2000IU至5000IU更好。作为本专利技术有效成份的β干扰素指任何重组或天然人β干扰素。例如瑞士Serono公司,和美国Berlex公司的市售商品。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药学上认可的辅料,选自例如人血白蛋白、聚乙二醇、乳糖、葡萄糖、淀粉、甘露醇、牛血清蛋白、硬脂酸镁和糊精。均为市售商品。在本专利技术较好的实施方式中,我们发现还可以在所述的β干扰素含片中加入α干扰素和白细胞介素2作为增效成份。当它们分别与β干扰素合用时,具有明显的增效效应。用于本专利技术的α干扰素可以是任何天然或重组α干扰素。例如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和沈阳三生药业有限公司的天然α干扰素,以及深圳科兴生物制品有限公司的重组α干扰素。其含量为每片100IU至1,000IU;100IU至500IU更好。白细胞介素2可以是任何天然或重组的白细胞介素2,其含量为每片1,000IU至10,000IU;2000IU至5000IU更好。本专利技术采用的剂型为舌下含片。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制备β干扰素舌下含片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将无菌β干扰素与药学上认可的辅料混合,冷冻干燥成冻干粉;将药学上认可的辅料混合,经过筛,干燥制备成空白颗粒;采样倍比混合法将空白颗粒与冻干粉充分混合;在低温至常温条件下直接压片。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另一种制备β干扰素舌下含片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将药学上认可的辅料混合,经过筛,干燥制备成空白颗粒;将无菌β干扰素与药学上认可的辅料制备成溶液;将所述溶液以喷雾法均匀喷洒在空白颗粒上;然后烘干;在低温至常温条件下直接压片。在本专利技术较好的实施方式之一中,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制备β干扰素舌下含片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将无菌β干扰素,无菌α干扰素或白细胞介素2与药学上认可的辅料混合,冷冻干燥成冻干粉;将药学上认可的辅料混合,经过筛,干燥制备成空白颗粒;采样倍比混合法将空白颗粒与冻干粉充分混合;在低温至常温条件下直接压片。在本专利技术另一较好的实施方式中,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制备β干扰素舌下含片的方法,该方法包括将药学上认可的辅料混合,经过筛,干燥制备成空白颗粒;将无菌β干扰素,无菌α干扰素或白细胞介素2与药学上认可的辅料制备成溶液;将所述溶液以喷雾法均匀喷洒在空白颗粒上;然后烘干;在低温至常温条件下直接压片。本专利技术以β干扰素为有效成份制成的含片,由于含片剂型在口腔的局部崩解后经口腔粘膜吸收,在较低剂量就能够激活局部免疫系统,并进一步放大此免疫激活效应,因此本专利技术在低剂量时就可获得β干扰素独特的抗肿瘤、抗病毒感染和免疫调节的作用。此外,由于α干扰素和白细胞介素2各自独特的药理作用,当它们分别与β干扰素和合用时,对免疫激活作用还具有显著的协同效应,大大增强了疗效。所以,本专利技术的具有疗效显著、毒性低、口服方便、价格便宜、等优点。而且由于本专利技术选用的辅料,例如白蛋白、甘露醇、聚乙二醇等具有稳定化作用,并制成口含片的形式,因而使得本专利技术的含片具有稳定性好,能够在口腔内缓慢释放等优点此外,由于采用了低温至常温的工艺条件,本专利技术还具有β干扰素在制备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β干扰素含片,其特征在于,它包含β干扰素和药学上认可的辅料,所述β干扰素的含量为每片1,000IU至10,000IU,所述的辅料选自人血白蛋白、牛血清蛋白、聚乙二醇、甘露醇、乳糖、葡萄糖、淀粉、硬脂酸镁和糊精。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β干扰素含片,其特征在于,它包含β干扰素和药学上认可的辅料,所述β干扰素的含量为每片1,000IU至10,000IU,所述的辅料选自人血白蛋白、牛血清蛋白、聚乙二醇、甘露醇、乳糖、葡萄糖、淀粉、硬脂酸镁和糊精。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β干扰素含片,其特征在于,所述β干扰素的含量为每片2000IU至5000IU。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β干扰素含片,其特征在于,所述β干扰素的含量为每片2000IU。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β干扰素含片,其特征在于,它还包含α干扰素,其中α干扰素的含量为每片100IU至1,000IU。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β干扰素含片,其特征在于,它还包含0α干扰素,其中α干扰素的含量为每片100IU至500IU。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β干扰素含片,其特征在于,所述β干扰素的含量为每片2000IU,α干扰素的含量为每片200IU。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β干扰素含片,其特征在于,它还包含...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雪涛,鞠佃文,陶群,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华晨生物技术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