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杨海波专利>正文

尖嘴式造粒机外转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825868 阅读:20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尖嘴式造粒机外转筒,包括有一个大直径回转的外转筒,在外转筒表面上加工有凸台,在凸台内加工有通孔,通孔的孔间距在3毫米至8毫米之间。这些凸台形状有矩形、平行四边形或圆形,凸台呈矩形或正三角形排列。该部件适于安装在尖嘴式造粒机或滴落成型造粒机上,产量大,一次成型,工艺简单、加工方便、成本低。(*该技术在201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涉及一种尖嘴式造粒机外转筒,该外转筒是尖嘴式造粒机或滴落成型造粒机上的主要部件。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的尖嘴式造粒机外转筒,其凸台上的孔间距均在9毫米至15毫米之间,由于孔间距较大,限制了外转筒在工业中的应用领域,从而也限制了尖嘴式造粒机和滴落成型造粒机的使用范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应用范围广泛,生产效率高的尖嘴式造粒机所用外转筒。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尖嘴式造粒机外转筒,包括有一个大直径回转的外转筒(1),在外转筒的表面加工有凸台(2),凸台(2)呈矩形或正三角形排列,在凸台(2)上加工有通孔(3),其凸台与凸台之间的通孔(3)的孔间距在3毫米至8毫米之间,该外转筒可安装在尖嘴式造粒机或滴落成型造粒机上。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1、凸台形状及排列方式可随意,不受限制,易加工,成本低。2、孔间距在3毫米至8毫米之间范围内,即可达到广泛应用的效果,生产效率高,工业应用意义大。3、按现有孔间距3毫米至8毫米加工出的尖嘴数目远远高于原有孔间距9毫米至15毫米的尖嘴数,因而使用领域更加广阔。4、该部件适于安装在各种粘度可流动性物质的颗粒成型机上,产量大,一次成型,工艺简单、加工方便、成本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也是本技术的实施例1。图2是本技术的实施例2。具体方式图1中的凸台呈矩形排列,图2中的凸台呈正三角形排列,参照图1、2,尖嘴式造粒机外转筒,包括有一个大直径回转的外转筒1,在外转筒1的表面加工有凸台2,凸台2呈矩形或正三角形排列,在凸台2上加工有通孔3,其特殊之处在于凸台与凸台之间的通孔3的孔间距在3毫米至8毫米之间。所述凸台2的形状有矩形、平行四边形或圆形。该外转筒可安装在尖嘴式造粒机或滴落成型造粒机上。权利要求1.尖嘴式造粒机外转筒,包括有一个大直径回转的外转筒(1),在外转筒(1)的表面加工有凸台(2),其特征在于凸台(2)呈矩形或正三角形排列,在凸台(2)上加工有通孔(3),凸台与凸台之间的通孔(3)的孔间距在3毫米至8毫米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尖嘴式造粒机外转筒,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台(2)的形状有矩形、平行四边形或圆形。专利摘要一种尖嘴式造粒机外转筒,包括有一个大直径回转的外转筒,在外转筒表面上加工有凸台,在凸台内加工有通孔,通孔的孔间距在3毫米至8毫米之间。这些凸台形状有矩形、平行四边形或圆形,凸台呈矩形或正三角形排列。该部件适于安装在尖嘴式造粒机或滴落成型造粒机上,产量大,一次成型,工艺简单、加工方便、成本低。文档编号B01J2/02GK2527335SQ0220960公开日2002年12月25日 申请日期2002年1月4日 优先权日2002年1月4日专利技术者杨海波 申请人:杨海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尖嘴式造粒机外转筒,包括有一个大直径回转的外转筒(1),在外转筒(1)的表面加工有凸台(2),其特征在于:凸台(2)呈矩形或正三角形排列,在凸台(2)上加工有通孔(3),凸台与凸台之间的通孔(3)的孔间距在3毫米至8毫米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海波
申请(专利权)人:杨海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