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浮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8100 阅读:2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应用于渔业之电浮标,它有一个筒体,筒体内置放一电池筒,藉由电池筒内之电池电力供应位于筒体上方之发射体,并经由其内之发射电路板及控制电路板,得以控制发射装置所输出之信号,并经由天线发射,如此即能借助一接收器测出电浮标之位置,以便于海上作业时能准确的测出电浮标之位置,进而回收渔具。(*该技术在200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Electric buoy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n electric buoy used in fishery, it has a cylinder body, cylinder body is placed in a battery cylinder, with battery power supply in the emission tube above the barrel body, and the interior of the plate by the emitting circuit and a control circuit board, to control the signal transmitter. Output, and through the antenna, so that can be measured by means of a receiver position of the electric buoy, to facilitate offshore operations and can accurately measure the position of the electric buoy, fishing gear and recover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应用于渔业之电浮标,它有一个筒体,筒体内放置一电池筒,藉由电池筒内之电池电力供应位于筒体上方之发射装置,并经由其内之发射电路板及控制电路板,得以控制发射装置所输出之信号,并经由天线发射,如此即能借助一接收器测出电浮标之位置,以便于海上作业时能准确的测出电浮标之位置,进而回收渔具。渔船于海上作业时,其渔具系浮于水面上,并于其上设置一明显的标记,以便于茫茫大海中,顺利的找到渔具并将之回收,但传统的作业方式有诸多弊端,该弊端如下所述1.由于渔船之作业空间有限,无法携带体积庞大之物品,故渔具上所设置之明显标记无法太大,常常在视线不佳、天气不良,风浪稍大时,即在海天一色的情况之下看不见渔具的踪影,进而失去渔具和渔获量。2.再者,海面上会有潮汐及海洋之潮流,渔具放下后会随之漂流,由于物体轻重不同时,其漂流速度亦不同,作业中之渔船为了不使渔具漂失,常常将渔具绑在船上,如此一来,就缩小了作业范围,减少渔获量。3.又如上述第二点所言,若不将渔具绑住,渔船必须随时注意渔具所在位置,并驶至其附近,以免流失,又由于作业单调容易疏忽,常常于一觉醒来到处寻找渔具,进而使作业时日减短,并使渔获量由于下网时日短而不会太多。鉴于上述传统作业之不便与缺陷,本技术的创造人乃针对上述之种种问题,加以研究探讨,并以长期从事渔业器具之开发经验及专业技能,得以设计出本技术,能够使传统作业方式所产生之弊端迎刃而解。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浮标,该电浮标具有一浮性物质所组成之筒体,其内放置一电池筒,并藉由电池筒内之电池电力供应位于筒体上方之发射装置所需之电力,并由发射装置内之发射电路板及控制电路板,控制其产生具有一定频率之信号并将该信号经由天线向外发射,如此即可借助一接收器接收其所发出之信号,并测出位置,此种方式有以下几点特点1.由于电浮标能够发出信号,故在视线不佳,天气不良、风浪大时亦能快速的找到电浮标所在之位置,而不致于使得渔具及渔获量损失。2.由于发射装置所发射之信号范围广,渔具可随海洋之潮流漂流,可扩大作业范围,并增加作业时间,如此一来即可增加渔获量。现参照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的描述。附图说明图1系本技术之立体分解图;图2系本技术之剖视图。附图中,标号1表示筒体,2表示浮体,3表示垫片,4表示电池筒,5表示电池筒盖,6表示环垫,7表示发射装置,8表示输出线,9表示天线下杆,10表示天线上杆,11表示金属线环,12表示把手,13表示胶膜,18表示底座,41表示电池管,51表示提带,52表示插座,71表示插头,72表示控制开关,73表示插入管,81表示插座,111表示环槽,112表示插头,711表示发射电路板,721表示控制电路板。如图1、2所示,本技术主要系包括,筒体1、浮体2、电池筒4、发射装置7、天线下杆9及天线上杆10;其中筒体1下方连接一底座18,上方有两个凸环所形成之环槽111,环槽111内嵌着两个具有浮性之半圆体以帆布连接而成之浮体2,筒体1上方之凸环上固接了把手12以方便筒体1之搬运、又于筒体1内先放置一垫片3,再放置电池筒4,电池筒4内设有电池管41用以放置电池,其上以一电池筒盖5盖合,电池筒盖5上设有一提带51及插座52,电池筒盖5上放置一环垫6,系作为海上受到上下冲击时之缓冲物,再者,于环垫6上放置一发射装置7,发射装置7内设有发射电路板711及控制电路板721,并经由电线末端之插头71与电池筒盖5上之插座52插合,以供应所需之电力,发射装置产生之信号经则由输出线8通过天线输出,发射装置7上方设有插入管73及控制开关72以便连接天线下杆9及控制调整发射电路板711持续或间断产生信号;天线下杆9其下端插入发射装置7上之插入管73并以固定螺帽锁固,天线下杆9的上端有一金属线环11,金属线环11以胶膜13包覆作为防海水之用,再者,金属线环11与一电线连接,电线末端设有一插头112,与输出线8上之插座81插合。天线上杆10一端插入天线下杆9中,并以螺帽锁固在一起,而形成一体。又者,发射装置7上之控制开关72用以控制控制电路板721及发射电路板711所产生之信号为持续发射,抑或是间断发射,又其所设定之频率为1605KHz至2850KHz,其发射距离为50至100KM,系一种得以指定方式设定的频率。本技术中的控制电路及发射电路都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公知的,因而就不对这些电路的具体结构加以描述。使用时藉接收器接收发射装置所发出之信号,即可得知电浮标所在位置,由于其发射频率广,发射距离长,故可于海上作业时,其作业时间可加长,及发出之频率不致混乱重覆,为其优点。综上所述,本技术电浮标,确已改良传统作业方式之缺陷,并具有实用性,实符合专利申请的各项要求,爰依法提出申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浮标,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筒体、一浮体、一电池筒、一发射装置、天线上杆和下杆,以及一个接收器;筒体,其下方连接在底座,上方由两个凸环形成一环槽,凸环上设有把手以便搬运;浮体、系由两个半圆体浮性物质所组成,以帆布连接,嵌固于筒体之环槽内;电池筒,其内设有多组电池管,其上设有电池筒盖,与之盖合,电池筒盖上设有提带及插座,又电池筒盖上设有一环垫,以便缓冲上下之冲击;发射装置,其内有控制电路板及发射电路板,并藉由控制开关控制其为持续发射,抑或为间断发射,发射装置上方有一插入管以便插入天线下杆,又发射装置上方并有一具有插座之输出线与天线下杆上之插头插合,发射装置所需之电力系则通过具有插头之电线与电池筒盖上之插座插合,而由电池筒内之电池供应;天线下杆,系以螺帽与发射装置接合,天线下杆的上方设有一金属线环,金属线环连接一具有插头之电线;天线上述,一端插入天线下杆,并以螺帽固接;综上各种元件之组合,并利用接收器接收发射装置所发出之信号,进而得知电浮标所在位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浮标,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筒体、一浮体、一电池筒、一发射装置、天线上杆和下杆,以及一个接收器;筒体,其下方连接有底座,上方由两个凸环形成一环槽,凸环上设有把手以便搬运;浮体、系由两个半圆体浮性物质所组成,以帆布连接,嵌固于筒体之环槽内;电池筒,其内设有多组电池管,其上设有电池筒盖,与之盖合,电池筒盖上设有提带及插座,又电池筒盖上设有一环垫,以便缓冲上下之冲击;发射装置,其内有控制电路板及发射电路板,并藉由控制开关控制其为持续发射,抑或为间断发射,发射装置上方有一插入管以便插入天线下杆,又发射装置上方并有一具有插座之输出线与天线下杆上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文庆
申请(专利权)人:嘉藤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