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推车的推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807716 阅读:17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婴儿推车的推把,所述推把上设有折叠按钮,所述推把上弹性连接有二道锁按钮,二道锁按钮的伸缩方向与折叠按钮的伸缩方向垂直布置,所述二道锁按钮具有一容置腔,容置腔内具有一限位块,该限位块挡设在折叠按钮的锁定部的内侧,所述锁定部的上端设有凹槽,按压二道锁按钮时,限位块正对于该凹槽,折叠按钮处于解锁状态,此时按压折叠按钮,折叠按钮的锁定部伸入容置腔,且凹槽与限位块滑动配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车架展开使用时,二道锁按钮可以锁住折叠按钮,避免折叠按钮被无意识地按压而解除对车架锁定,使用更为安全。(*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婴儿推车的推把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婴儿推车一般包括可折叠的车架、设置在该车架前部的前轮、设置在 该车架后部的后轮及设置在车架上的推把。所述车架在展开使用时一般都由折叠锁定机构 锁定,当车架需要折叠时,通常都是通过按压车架推把上的折叠按钮来解锁,折叠按钮被按 压时,通过横向销或转轮拉动牵引绳,从而使牵引绳带动折叠锁定机构解除锁定。这种结构 虽然操作十分方便,但推车时若不小心按到折叠按钮,车架就会自动解锁,从而引起婴儿推 车的自动折叠,使坐在推车上的婴儿受到伤害,因此这种婴儿推车具有不安全性因素。为了方便观察推车内婴儿的各种情况,现有的一些婴儿推车都设置了换向机构, 换向机构包括车架、通过转轴枢接在车架上的推把,所述推把具有两个工作位置,在第一工 作位置下,所述推把自下而上向后倾斜,此时使用者在推车时,使用者面对着坐在婴儿推车 上的婴儿的背,在第二工作位置下,所述推把自下而上向前倾斜,此时使用者在推车时,使 用者与坐在婴儿推车上的婴儿面对面。所述推把与车架之间设有换向锁定机构,以实现推 把在不同工作位置的锁定。当推把需要转换工作位置时,通常都是通过操作推把上的换向 按钮带动换向牵引绳对换向锁定机构实现解锁的。这种结构虽然操作十分方便,但推车时 若不小心按到换向按钮,推把就会自动解锁,因此这种按压式换向按钮具有不安全性因素, 而且现有的按压式换向按钮与换向牵引绳之间的连动结构都较为复杂,以致于使整车的生 产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婴儿推车的推把,其二道锁按钮在车架展开使用时, 可以锁住折叠按钮,避免折叠按钮被无意识地按压而解除对车架锁定,使用更为安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婴儿推车的推把,所述推把上设有折叠按钮,所述 推把上弹性连接有二道锁按钮,二道锁按钮的伸缩方向与折叠按钮的伸缩方向垂直布置, 所述二道锁按钮具有一容置腔,容置腔内具有一限位块,该限位块挡设在折叠按钮的锁定 部的内侧,所述锁定部的内端设有凹槽,按压二道锁按钮时,限位块正对于该凹槽,折叠按 钮处于解锁状态,此时按压折叠按钮,折叠按钮的锁定部伸入容置腔,且凹槽与限位块滑动 配合。所述二道锁按钮插设在推把的安装孔内,其外端露出推把形成按压部,内端通过 弹簧与推把连接固定。所述推把内还销接固定有两片扇形的转轮,两转轮的一端各自与折叠按钮的内侧 接触,另一端分别连接折叠牵引绳,按压折叠按钮时,转轮转动并拉动折叠牵引绳,从而带 动折叠锁定机构解除锁定。所述折叠按钮上设有两个长圆形的导向槽,所述转轮的销柱穿 设在导向槽内,且销柱与导向槽滑动配合。所述推把上还设置有换向扳手,换向扳手的上端与推把销轴连接,下部内侧连接 换向牵引绳,向上扳动换向扳手时,换向牵引绳带动换向锁定机构解除锁定。本技术的优点是1.本技术的二道锁按钮在车架展开使用时,可以锁住折叠按钮,避免折叠按 钮被无意识地按压而解除对折叠锁定机构的锁定,使用更为安全,需要折叠车架时,只要按 压二道锁按钮,使折叠按钮处于解锁状态,此时再按压折叠按钮即可,操作十分方便。2.本技术中以换向扳手取代以往的换向按钮,通过扳动换向扳手直接带动换 向牵引绳,不仅结构简单、操作可靠,同时也降低了生产成本。3.本技术中所述换向扳手是上部与推把销接的,换向锁定机构处于锁定状态 时,换向扳手是贴合在推把上的,因此避免了换向扳手被无意识地打开而解除对换向锁定 机构的锁定,使用更为安全。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实施立体图;图2为本技术的局部放大图;图3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的A-A剖视图;(二道锁按钮未按压时)图5为图3的A-A剖视图;(按压二道锁按钮时)图6为图3的B-B剖视图;其中1推把;2折叠按钮;21锁定部;22凹槽;23导向槽;3 二道锁按钮;31容置 腔;32限位块;4安装孔;5弹簧;6、6a、6b转轮;61销柱;7折叠牵引绳;8换向扳手;9销轴; 10换向牵引绳;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如图1至图5所示,一种婴儿推车的推把,所述推把1上设有折叠按钮2, 所述推把1上弹性连接有二道锁按钮3,二道锁按钮3的伸缩方向与折叠按钮2的伸缩方 向垂直布置,所述二道锁按钮3具有一容置腔31,容置腔31内具有一限位块32,该限位块 32挡设在折叠按钮2的锁定部21的内侧,所述锁定部21的内端设有凹槽22,按压二道锁 按钮3时,限位块32正对于该凹槽22,折叠按钮2处于解锁状态,此时按压折叠按钮2,折 叠按钮2的锁定部21伸入容置腔31,且凹槽22与限位块32滑动配合。上述二道锁按钮3插设在推把1的安装孔4内,其外端露出推把1形成按压部,内 端通过弹簧5与推把1连接固定。如图2和图3所示,上述推把1内还销接固定有两片扇形的转轮6,两转轮6的一 端各自与折叠按钮2的内侧接触,另一端分别连接折叠牵引绳7。所述折叠按钮2上设有 两个长圆形的导向槽23,所述转轮6的销柱61穿设在导向槽23内,且销柱61与导向槽23滑动配合。上述二道锁按钮3在车架展开使用时,可以锁住折叠按钮2,避免折叠按钮2被无 意识地按压而解除对折叠锁定机构的锁定,使用更为安全。需要折叠车架时,只要按压二道锁按钮3,使折叠按钮2处于解锁状态,此时再按压折叠按钮2,折叠按钮2带动两转轮6同 时转动(转轮6a做顺时针转动,转轮6b做逆时针转动),转轮6转动的同时拉动折叠牵引 绳7,折叠牵引绳7带动折叠锁定机构解除锁定。如图6所示,所述推把1上还设置有换向扳手8,换向扳手8的上端与推把1销轴 9连接,下部内侧连接换向牵引绳10,向上扳动换向扳手8时,换向扳手8以销轴9为转轴 向上翻转,换向扳手8拉动换向牵引绳10,使换向牵引绳10带动换向锁定机构解除锁定。 本技术中以换向扳手8取代以往的换向按钮,通过扳动换向扳手8直接带动换向牵引 绳10,不仅结构简单、操作可靠,同时也降低了生产成本。而且所述换向扳手8是上端与推 把1销接的,换向锁定机构处于锁定状态时,换向扳手8是贴合在推把1上的,因此避免了 换向扳手8被无意识地打开而解除对换向锁定机构的锁定,使用更为安全。以上仅是本技术的具体应用范例,对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不构成任何限 制。除上述实施例外,本技术还可以有其它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 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技术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权利要求一种婴儿推车的推把,所述推把(1)上设有折叠按钮(2),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把(1)上弹性连接有二道锁按钮(3),二道锁按钮(3)的伸缩方向与折叠按钮(2)的伸缩方向垂直布置,所述二道锁按钮(3)具有一容置腔(31),容置腔(31)内具有一限位块(32),该限位块(32)挡设在折叠按钮(2)的锁定部(21)的内侧,所述锁定部(21)的内端设有凹槽(22),按压二道锁按钮(3)时,限位块(32)正对于该凹槽(22),折叠按钮(2)处于解锁状态,此时按压折叠按钮(2),折叠按钮(2)的锁定部(21)伸入容置腔(31),且凹槽(22)与限位块(32)滑动配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婴儿推车的推把,其特征在于所述二道锁按钮(3)插设在 推把⑴的安装孔⑷内,其外端露出推把⑴形成按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婴儿推车的推把,所述推把(1)上设有折叠按钮(2),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把(1)上弹性连接有二道锁按钮(3),二道锁按钮(3)的伸缩方向与折叠按钮(2)的伸缩方向垂直布置,所述二道锁按钮(3)具有一容置腔(31),容置腔(31)内具有一限位块(32),该限位块(32)挡设在折叠按钮(2)的锁定部(21)的内侧,所述锁定部(21)的内端设有凹槽(22),按压二道锁按钮(3)时,限位块(32)正对于该凹槽(22),折叠按钮(2)处于解锁状态,此时按压折叠按钮(2),折叠按钮(2)的锁定部(21)伸入容置腔(31),且凹槽(22)与限位块(32)滑动配合。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伟琼刘红军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威凯儿童用品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