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线轮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8059 阅读:30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渔线轮的刹车技术领域,避开了传统的在结构复杂的主体后刹系统内做文章,而是将设计方向转到更换、拆卸方便以及结构简单的线轮上,将普通一体式线轮拆分为上、中、下三部分,线轮上部功能起到普通前刹线轮的功能,可自由转动,其内部较普通前刹线轮增加了一圈键槽。线轮下部功能起到普通后刹线轮的功能与主轴以主轴栓固定,无法转动,其上装有供前后刹转换的拨动片、卡键、复位弹簧以及相关固定螺丝。线轮中部是起到刹车互换手柄的刹车互换圈,控制前后刹的转换。这样上、中、下三部分构成一整体,其结构简单紧凑,功能可靠齐全,装配简便快捷,外观新颖美观,这也正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具有的优点及有益效果。(*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Novel wire wheel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reel brake technology field, to avoid the traditional in the main structure of the complex rear brake system, but the design direction to the replacement, convenient disassembly and simple structure of the reel, one common type wire wheel split into three parts, the line wheel the upper part serves as a common front brake line wheel function, can be free to rotate, the interior is common before the brake line wheel adds a ring slot.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that the function of the lower part of the lower part of the wire wheel is characterized in that the function of the common rear brake line wheel is fixed with the main shaft by a main shaft bolt, and the utility model can not be rotated. The middle part of the wire wheel is a brake exchange ring which is used as a brake exchange handle.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and compact structure, reliable and complete functions, simple and quick assembly, novel and beautiful appearance, and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and beneficial effects of the utility model. \ue5cf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本技术涉及一种渔线轮的
,特别是其刹车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公知的前、后刹转换的快速刹车渔线轮(即BaitRunner渔线轮)是靠渔线轮主体上一刹车互换手柄来实现的,其主体内部结构复杂,零件繁多,这势必增加了产品的制造成本,提高了产品的装配难度,延长了产品的生产周期;同时这种渔线轮是以后刹作为辅助刹车,前刹作为主刹车。技术方案本技术目的在于设计一种易于生产的能实现前后刹互换的快速刹车新型线轮。本技术包括转塔、上线轮、下线轮,在上、下线轮间布置刹车互换圈,刹车互换圈的下部外套在下线轮的周向台阶上,刹车互换圈的上部内套在上线轮的下部,在转塔内底设有空心凸台,该空心凸台的下端连接在转塔内底,空心凸台的外壁设有径向凸起,上线轮的内壁设有纵向键槽;在下线轮的上台阶面上分别铰接一个拨动片和一个卡键,拨动片和卡键的中部为铰接点,于刹车互换圈上,相对于拨动片的一个端部设有朝向轴向的内凸,拨动片的另一端位于卡键一端的内侧,卡键的另一端设有与上线轮键槽宽度相对应的卡块;与卡键相接触的拨动片端部设有向台阶背面延伸的竖向拨杆;刹车互换圈与下线轮间、卡键与下线轮间、拨动片与下线轮间分别设有复位弹簧。在本技术中,旋转刹车互换圈,其上凸起部分带动拨动片将卡键从线轮上部的键槽内脱离,此时线轮上部可转动,线轮处于前刹状态;当旋转渔线轮,转塔内的凸轮旋转带动拨动片迅速复位,卡键在卡键簧的作用下卡入键槽,此时线轮上部与线轮下部固定无法转动,线轮处于后刹状态,从而实现前刹到后刹的快速转换。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避开了传统的在结构复杂的主体后刹系统内做文章,而是将设计方向转到更换、拆卸方便以及结构简单的线轮上,将普通一体式线轮拆分为上、中、下三部分,线轮上部功能起到普通前刹线轮的功能,可自由转动,其内部较普通前刹线轮增加了一圈键槽。线轮下部功能起到普通后刹线轮的功能与主轴以主轴栓固定,无法转动,其上装有供前后刹转换的拨动片、卡键、复位弹簧以及相关固定螺丝。线轮中部是连接上下两部分的纽带,同时起到刹车互换手柄的作用,叫刹车互换圈,控制前后刹的转换。这样上、中、下三部分构成一整体,其结构简单紧凑,功能可靠齐全,装配简便快捷,外观新颖美观,这也正是本技术所具有的优点及有益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外部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A-A剖示图;图3为去除下线轮的仰视图;图4为去除上线轮的俯视图; 图5为去除上线轮的立体视图。图中,1上线轮,2刹车互换圈,3下线轮,4键槽,5簧片,6卡键,7刹车互换圈复位弹簧,8卡键回复弹簧,9拨动片,10空心凸台,11凸起,12内凸,13立柱,14卡块,15拨杆。具体实施例如图所示,刹车互换圈2布置在于在上、下线轮1、3间,刹车互换圈2的下部外套在下线轮3的周向台阶上,刹车互换圈2的上部内套在上线轮1的下部,在转塔内底设有空心凸台10,该空心凸台10的下端连接在转塔内底,空心凸台10的外壁设有径向凸起11,上线轮1的内壁设有纵向键槽4;在下线轮3的上台阶面上分别铰接一个拨动片9和一个卡键6,拨动片9和卡键6的中部为铰接点;于刹车互换圈2上,相对于拨动片9的一个端部设有朝向轴向的内凸12,拨动片9的另一端抵于卡键6一端的内侧,卡键6的另一端设有与上线轮2的键槽4宽度相对应的卡块14;与卡键6相接触的拨动片9端部设有向台阶背面延伸的竖向拨杆15;刹车互换圈2与下线轮3间、卡键6与下线轮3间、拨动片9与下线轮3间分别设有复位弹簧。下线轮3的台阶面上固定一竖向立柱13,卡键6的中部设有通孔,卡键6通过通孔外套在立柱13上,卡键回复弹簧8设置在立柱13和卡键6的一端。在刹车互换圈2和立柱13间布置刹车互换圈复位弹簧7。拨动片9的复位弹簧为一簧片5,簧片5的一端抵于拨动片9,另一端固定在下线轮3的台阶面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新型线轮,包括转塔、上线轮、下线轮,其特征在于在上、下线轮间布置刹车互换圈,刹车互换圈的下部外套在下线轮的周向台阶上,刹车互换圈的上部内套在上线轮的下部,在转塔内底设有空心凸台,该空心凸台的下端连接在转塔内底,空心凸台的外壁设有径向凸起,上线轮的内壁设有纵向键槽;在下线轮的上台阶面上分别铰接一个拨动片和一个卡键,拨动片和卡键的中部为铰接点,于刹车互换圈上,相对于拨动片的一个端部设有朝向轴向的内凸,拨动片的另一端位于卡键一端的内侧,卡键的另一端设有与上线轮键槽宽度相对应的卡块;与卡键相接触的拨动片端部设有向台阶背面延伸的竖向拨杆;刹车互换圈与下线轮间、卡键与下线轮间、拨动片与下线轮间分别设有复位弹簧。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新型线轮,包括转塔、上线轮、下线轮,其特征在于在上、下线轮间布置刹车互换圈,刹车互换圈的下部外套在下线轮的周向台阶上,刹车互换圈的上部内套在上线轮的下部,在转塔内底设有空心凸台,该空心凸台的下端连接在转塔内底,空心凸台的外壁设有径向凸起,上线轮的内壁设有纵向键槽;在下线轮的上台阶面上分别铰接一个拨动片和一个卡键,拨动片和卡键的中部为铰接点,于刹车互换圈上,相对于拨动片的一个端部设有朝向轴向的内凸,拨动片的另一端位于卡键一端的内侧,卡键的另一端设有与上线轮键槽宽度相对应的卡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志林
申请(专利权)人:扬州久扬渔具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