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USB3.0连接器的改良,包括下绝缘座、上绝缘座、第一端子组、第二端子组和金属壳体。该下绝缘座的上设有第一端子槽;该上绝缘座的上表面上设有第二端子槽,于上绝缘座的下表面设有第三端子槽,该上绝缘座堆压并扣装于下绝缘座上;该第一端子组包括第一导电端子,该第一导电端子的后部插装于第二端子槽中;该第二端子组包括第二导电端子,该第二导电端子的前部插装于第一端子槽中,第二导电端子的后部压装于第三端子槽中;该金属壳体包覆于上、下绝缘座外。藉此,通过将两端子组分别插装于两绝缘座上,两绝缘座相互扣合,利用金属壳体套装住两绝缘座,结构简单、元件较少、组装方便,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生产成本。(*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连接器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USB3. 0连接器的改良。
技术介绍
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 USB)是目前广泛使用于个人电脑周边 产品的一种热插拔传输介面,该介面在不需要重新开机的情况下即与硬体连结进行资料传 输,具有传输性能好的特性,1988年时第一代USB1. 1传输介面被推,2000年英特尔则发表 USB2.0的正式规格,借此也扩展了可以使用USB传输介面的电脑周边产品种类,如移动硬 盘、打印机、鼠标器等。但随着所需进行传输的档案容量日渐增大,USB2. 0的传输速度因受限于控制晶 片及种种因素而开始不能满足使用时的需求,也因此促进了新一代USB3.0的推出,USB3.0 除了维持既往的结构与随插即用的特色,更将应用领域扩及到个人电脑、消费电子商品及 移动装置的同步即时传输中,其传输速度更为USB2. 0的10倍,并且具有低功耗的优点, USB3. 0虽然具有现有USB的基础结构,但是因为利用添加一组端子来提升传输速度也使得 其结构更为复杂,需要多个组件进行组装,既使连接器的生产组装不便又提升了制造成本, 不利于市场的推广。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USB3. 0 连接器的改良,其具有结构简单、生产组装方便之特点。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一种USB3. 0连接器的改良,包括一下绝缘座、一上绝缘座、一第一端子组、一第二 端子组以及一金属壳体,该第一端子组插装于上绝缘体中,该第二端子组插装于下绝缘座 中,该上绝缘座的前部与下绝缘座的后部相扣合,一并套装于金属壳体内。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下绝缘座的上表面上设置有复数个第一端子槽,于上绝 缘座的下表面设置有复数个第三端子槽;该第二端子组包括复数个并行排列的第二导电端 子,该第二导电端子包括有依次一体连接的第二接触端、第二延伸部以及第二焊脚端;该第 二延伸部中间经过折弯形成高低分层的第二前半段和第二后半段,该第二前半段和第二接 触端对应插装并固定于第一端子槽中,该第二后半段延伸出下绝缘座的后侧面,对应压装 并固定于上绝缘座之第三端子槽中,该第二焊脚端延伸出上绝缘座之后侧面。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上绝缘座的上表面上设置有复数个第二端子槽;该第一 端子组包括复数个并行排列的第一导电端子,该第一导电端子包括有依次一体连接的第一 接触端、第一延伸部以及第一焊脚端;该第一延伸部中间经过折弯形成高低分层的第一前 半段和第一后半段,该第一后半段对应插装并固定于第二端子槽中,该第一前半段延伸出 上绝缘座之前侧面,该第一焊脚端延伸出上绝缘座之后侧面,该第一接触端为弹弓结构。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上绝缘座前部下表面设置有定位柱,于上绝缘座的左右侧面上设置有扣部,该扣部为凹槽状,对应于下绝缘座后部的上表面设置有定位孔和勾部; 当上绝缘座扣装固定于下绝缘座上不动时,该定位柱插伸于定位孔内,该勾部与扣部相扣合 O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金属壳体的内表面设置有凸块,对应于上绝缘座的上表 面设置有定位凹槽;当金属壳体套装于上绝缘座和下绝缘座外时,该凸块置于该定位凹槽 中并勾住定位凹槽之端面。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下绝缘座上对应该第一导电端子之第一接触端设置有复 数个容置凹槽。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 方案可知,通过将两端子组分别插装于两绝缘座上,两绝缘座相互扣合利用金属壳体套装 住两绝缘座,结构简单、元件较少、组装方便,有利于提高生产组装的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以 及市场的推广。为更清楚地阐述本技术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以下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 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之较佳实施例的组装立体示图;图2是本技术之较佳实施例的截面图;图3是本技术之较佳实施例的分解图;图4是本技术之较佳实施例的另一角度的分解图;图5是本技术之较佳实施例的金属壳体单独分解的示图图6是第一导电端子的放大示图;图7是第二导电端子的放大示图。附图标识说明10、下绝缘座11、第一端子槽12、容置凹槽13、定位孔14、勾部20、上绝缘座21、第二端子槽22、定位凹槽23、第三端子槽24、定位柱25、扣部30、第一端子组31、第一导电端子311、第一接触端312、第一延伸部3121、第一前半段3122、第一后半段313、第一焊脚端40、第二端子组41、第二导电端子411、第二接触端412、第二延伸部4121、第二前半段4122、第二后半段413、第二焊脚端50、金属壳体51、凸块具体实施方式请参照图1至图7所示,其显示出了本技术之较佳实施例的具体结构,包括 的元件有一下绝缘座10、一上绝缘座20、一第一端子组30、一第二端子组40及一金属壳体 50。以下将详细说明USB3.0连接器各元件的结构特点,再说明各元件的组装方式。而 如果有描述到方向(上、下、左、右、前及后)时,是以图3所示的USB3.0连接器结构为参考 描述,但USB3. 0连接器的实际使用方向并不局限如此。其中,该下绝缘座10的上表面上设置有复数个第一端子槽11,于两相邻的第一端 子槽11之间设置有一容置凹槽12,该下绝缘座10后部的上表面设置有定位孔13和勾部 14,该定位孔13和勾部14位于下绝缘座10上表面的两侧。该上绝缘座20的上表面上设置有复数个第二端子槽21以及定位凹槽22,该上绝 缘座20的下表面设置有复数个第三端子槽23,于上绝缘座20的前部下表面延伸出有与前 述定位孔13相适配的定位柱24。以及,于上绝缘座20的左右侧面上设置有与前述勾部14 相适配的扣部25,该扣部25为凹槽状。该上绝缘座20的前部堆压并扣装于下绝缘座10的 后部上。当该上绝缘座20的前部堆压并扣装于下绝缘座10的后部上固定不动时,该定位 柱24插伸于定位孔13内,该扣部25与勾部14相扣合,以此使得上绝缘座20与下绝缘座 10的连接结构简单而且牢固,便于生产组装。该第一端子组30包括有复数个并行排列的第一导电端子31,该第一导电端子31 包括有依次一体连接的第一接触端311、第一延伸部312以及第一焊脚端313。该第一延伸 部312中间经过折弯形成高低分层的第一前半段3121和第一后半段3122,该第一后半段 3122对应插装并固定于前述第二端子槽21中,该第一前半段3121延伸出上绝缘座20之前 侧面,该第一接触端311为弹弓结构并位于前述容置凹槽12的上方,该容置凹槽12可为接 触端311提供变形空间。该第一插脚端313延伸出上绝缘座20之后侧面,以便于焊接于电 路板上。该第二端子组40包括有复数个并行排列的第二导电端子41,该第二导电端子41 包括有依次一体连接的第二接触端411、第二延伸部412以及第二焊脚端413。该第二延伸 部312中间经过折弯形成高低分层的第二前半段4121和第二前半段4122,该第二前半段 4121和第二接触端411对应插装并固定于前述第一端子槽11中,该第二后半段4122延伸 出下绝缘座10的后侧面,对应压装并固定于上绝缘座20之第三端子槽23中,该第二焊脚 端413延伸出上绝缘座20之后侧面,以便于焊接于电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USB3.0连接器的改良,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下绝缘座、一上绝缘座、一第一端子组、一第二端子组以及一金属壳体,该第一端子组插装于上绝缘体中,该第二端子组插装于下绝缘座中,该上绝缘座的前部与下绝缘座的后部相扣合,一并套装于金属壳体内。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育铭,
申请(专利权)人:旭基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