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具单侧向网状毛细组织的扁热管,其特点包括:一扁型管体,其管身断面为扁形中空并界定形成有间隔相对的二底壁以及连结于该二底壁之间的二侧壁;一单侧向网状毛细组织,烧结固定于所述扁型管体的其中一底壁所属区域范围而呈单侧向设置;由此所构成的扁热管,不仅可使其网状毛细组织烧结状态达到更加稳固牢靠、提升热管冷凝液回流输送效能与质量的目的,还能加大扁热管内部蒸汽导流空间高度面积,从而增进热传导效能。(*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扁热管,特别涉及一种具有单侧向网状毛细组织的创 新结构设计。
技术介绍
在热管结构设计上,为了达到较佳的冷凝液回流输送效果,通常会在热管 内部增设一毛细组织,而目前于实际应用中相当典型及普遍的热管毛细组织为 网^)犬毛细组织。所述网状毛细组织,通常设成一环圈状断面并烧结固定于热管内壁,此种 结构设计,当热管为圆形断面时,其环圈状的网状毛细组织可达到顺应平贴于热管内壁的理想结合状态;然而,当热管须压制成扁形断面使用时,其网状毛 细组织在经过热管被压成扁形断面形状的加工过程中,往往容易发生应力形变 现象,造成网状毛细组织局部区域与热管内壁之间会有受力脱开、翘曲等现象 发生,如此一来,由于所述网状毛细组织与热管内壁间的烧结固定状态瑕疯不 良,将严重影响热管成品的冷凝液回流输送效率与质量,并给加工企业带来经 济损失。从另一个角度来说,由于扁形热管内部高度空间较圆形热管大幅缩减,致 使其蒸汽导流空间相对缩减许多,因此其环圈状的网状毛细组织,由于分布于 热管内各侧壁且具有一定厚度,亦将造成所述蒸汽导流空间不足的问题,进而 影响扁形热管的热传导效能。针对上述现有扁热管结构所存在的问题,如何开发一种更具理想实用性的 创新结构,实为使用者所企盼,亦为相关业者须努力研发突破的目标及方向。因此,创作人本于多年从事相关产品制造开发与设计经验,针对上述目标, 详加设计与审慎评估后,终得一确具实用性的本创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具有单侧向网状毛细组织的扁热管,其主要针对现有 扁热管的网状毛细组织仍旧存在与热管内壁间的烧结固定状态易有脱开、翘曲 等瑕疯,并且热传导效能低的问题。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具有单侧向网状毛 细组织的扁热管,包括 一扁型管体,其管身断面为扁形中空,并界定形成有 间隔相对的二底壁以及连结于该二底壁之间的二侧壁; 一单侧向网状毛细组织,其烧结固定于所述扁型管体的其中一底壁所属区域范围而呈单侧向设置。上述技术方案中的有关内容解释如下1、 上述方案中,所述扁型管体的底壁及侧壁形成有沟槽状毛细组织,所述 单侧向网状毛细组织烧结固定于所述沟槽状毛细组织。2、 上述方案中,所述单侧向网状毛细组织的设置范围为,延伸至所述二侧 壁所属区域范围的全部区域。3、 上述方案中,所述单侧向网状毛细组织的设置范围为,延伸至所述二侧 壁所属区域范围的局部区域。4、 上述方案中,所述单侧向网状毛细组织具有间隔分布的多个凸状断型烧 结部,所述凸状断型烧结部朝向扁型管体的底壁方向凸伸设置,所述单侧向网 状毛细组织借由各所述凸状断型烧结部与该底壁烧结固定。5、 上述方案中,所述单侧向网状毛细组织为单层设置。6、 上述方案中,所述单侧向网状毛细组织为复数层设置。 本技术工作原理及优点为本技术解决问题的技术特点,主要在于所述扁热管包括 一扁型管体,其管身断面为扁形中空并界定形成有间隔相 对的二底壁以及连结于该二底壁之间的二侧壁; 一单侧向网状毛细组织,其烧 结固定于所述扁型管体的其中一底壁所属区域范围而呈单侧向设置;借此创新 独特设计,使本创作对照先前技术而言,可使扁热管的网状毛细组织烧结状态 更加稳固牢靠,并能提升热管冷凝液回流输送的效能与质量。本技术还可 借由所述单侧向网状毛细组织的单侧向设置结构,以加大扁热管内部蒸汽导流 空间高度面积,达到增进扁热管热传导效能的目的。附图说明附图1为本技术结构较佳实施例的分解立体图; 附图2为本技术结构较佳实施例的组合平面剖视图; 附图3为本技术扁热管增设有沟槽状毛细组织的实施例图; 附图4为本技术单侧向网状毛细组织设置形态的另 一实施例图; 附图5为本技术单侧向网状毛细组织设置形态的又一实施例图; 附图6为本技术单侧向网状毛细组织增设有凸状断型烧结部的实施例 立体示意附图7为本技术单侧向网状毛细组织增设有凸状断型烧结部的实施例 平面剖^L附图8为本技术单侧向网状毛细组织所设凸状断型烧结部与底壁沟槽状毛细组织烧结固定的实施例附图9为本技术单侧向网状毛细组织为复数层迭置的实施例图。以上附图中A、扁热管;10、扁型管体;11、底壁;12、侧壁;20、单 侧向网状毛细組织;30、沟槽状毛细组织;40、凸状断型烧结部。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实施例请参阅图l、 2所示, 一种具有单侧向网状毛细组织的扁热管,所述扁热管A包括一扁型管体10,其管身断面为扁形中空且界定形成有间隔相对呈平面状的 二底壁11、以及连结于所述二底壁11之间呈弧曲面状的二侧壁12;一单侧向网状毛细组织20,烧结固定于所述扁型管体10的其中一底壁11 所属区域范围而呈单侧向设置。如图3所示,所述扁型管体10的底壁11及侧壁12形成有沟槽状毛细组织 30,所述沟槽状毛细组织30是沿着所述扁型管体IO延伸形态设置的延伸沟槽, 以-使所述单侧向网状毛细组织20烧结固定于所述沟槽状毛细组织30。如图4所示,所述单侧向网状毛细组织20的设置范围,为延伸至所述二侧 壁12所属区域范围的全部区域。如图5所示,所述单侧向网状毛细组织20的设置范围,为延伸至所述二侧 壁12所属区域范围的局部区域。如图6、 7所示,所述单侧向网状毛细组织20具有间隔分布的多个凸状断 型烧结部40,所述凸状断型烧结部40朝所述扁型管体10的底壁11方向凸伸 且呈细刺状设置,以使所述单侧向网状毛细组织20得以借由各所述凸状断型 烧结部40与所述底壁11烧结固定;借由所述凸状断型烧结部40的设置,主 要可利用所述凸状断型烧结部40呈细刺状与所述扁型管体10的底壁11微点 接触状态,使二者间烧结接触部位更容易被融熔而获得较佳烧结固合效果,可 增进所述单侧向网状毛细组织20与热管10底壁11 二者间的烧结融合效果, 以使其结合更加稳固(是指相对于未设置该凸状断型烧结部40时的状态而 言)。再如图8所示,为所述单侧向网状毛细组织20借由各所述凸状断型烧结部 40与所述底壁11所形成的沟槽状毛细组织30烧结固定的另 一实施形态。借由上述结构组成设计,请参见图1、 2所示,本技术扁热管A的核 心设计,主要是在于所述扁型管体IO其中一底壁11所属区域范围烧结固定有单侧向网状毛细组织20的技术特点;借此,由于热管制程中,若成品为扁热 管,通常还是由圆管胚料加以压制而成,因此,由于所述单侧向网状毛细组织 20仅为单侧向设置,故于所述圓管胚料压设成扁型断面形的加工过程中,所 述单侧向网状毛细组织20发生应力形变的程度能够降至最低,得以确保所述 单侧向网状毛细组织20与所述扁型管体10底壁11之间仍可保持紧密结合状 态而无脱开、翘曲的问题;而所述单侧向网状毛细组织20对于所述扁热管A 实际应用而言,虽为单侧向设置,但所能达到冷凝液回流输送效果能力与现有 环圈断面其实是相同的,因为扁热管A使用时,通常是以其朝下的底壁11贴 附于一散热源(如CPU)上,故其冷凝液会自然地流动集中到该底壁11区域, 因此相对应的所述单侧向网状毛细组织20,就能充分发挥其毛细导引作用, 达到加速冷凝液回流输送效率的目的。又如图9所示,为所述单侧向网状毛细组织20复数层迭置的实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有单侧向网状毛细组织的扁热管,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扁型管体,其管身断面为扁形中空,并界定形成有间隔相对的二底壁以及连结于该二底壁之间的二侧壁; 一单侧向网状毛细组织,其烧结固定于所述扁型管体的其中一底壁所属区域范围而呈单 侧向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饶振奇,何信威,张中彦,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聚力电机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