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缸一体式满油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774088 阅读:27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模缸一体式满油阀,包括阀体、阀芯、吸油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为锁模缸缸体后端向后一体延伸形成,阀体的后端封设后端盖;所述阀体前端设补油口接锁模缸内腔,所述阀体上由补油口后端向侧旁伸设吸油管,吸油管与补油口相通形成补油通路,在吸油管与补油口相接处形成阀口;所述阀芯沿锁模缸的轴向设置于阀体内后部,阀芯的后端周向上设凸边与阀体内壁间以密封环密封滑动配合,在凸边的前侧与阀体间形成一油腔,阀体上对应该油腔设进油口;所述阀芯与后端盖间设压簧,压簧力作用于阀芯上推过阀芯前移,阀芯前端与阀口配合阻断阀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巧妙的在锁模缸后端一体设置满油阀,避免了单独制作阀体,降低了制作成本。(*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注塑成型机,具体涉及注塑成型机上的满油阀(亦称充液阀)。
技术介绍
注射成型机(简称注射机或注塑机)是将热塑性塑料或热固性料利用塑料 成型模具制成各种形状的塑料制品的主要成型设备。 一般注塑成型机包括注射 装置、合模装置、液压系统和电气控制系统等部分。合模装置的作用是保证模 具闭合、开启及顶出制品,同时,在模具闭合后,供给模具足够的锁模力,以 抵抗熔融塑料进入模腔产生的模腔压力,防止模具开缝,造成制品的不良现状。满油阀即合模装置中的重要部件之一 ,其作用是控制锁模缸补油通路的通断。如附图1所示,现有的满油岡1为一外购独立件,它安装于锁模缸2的后 端下侧。合模时,锁模缸2芯轴3在快速缸提供的外力作用下前移,锁模缸2 内腔形成负压,满油阀1阀芯开启,即经满油阀l形成补油通路,由于锁才莫缸 2内呈负压通过补油通路自动吸入液压油;然后,满油阀1阀芯关闭切断补油 通路,锁模缸2经锁模高压油进油口 5通入高压油进于锁模状态。当开模时, 即将满油阀1阀芯打开,补油通i 各导通,锁才莫缸2内的油经补油通^各流回油箱 4快速卸荷。上述现有技术中,满油阀1与锁^t缸2为分体结构,满油阀l的 阀体单独制作,制作成本高;满油阀1的阀体需通过密封件、螺栓与锁模缸2 的缸体对接,因锁模时锁模缸2内油压很高,使满油阀1与锁模缸2对接处需 承受高压,给此处的密封带来了严峻的考验;并且,现锁模缸2的缸体后端面 整面承受锁模缸的油压,受力大,在缸体后端面的转角处易发生破裂,从而在 锁模缸制作时需要加厚缸体后端和提高制造工艺,这也导致生产成本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模缸一体式满油阀,以降低成本。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模缸一体式满油阀, 包括阀体、阀芯、吸油管;所述阀体为锁模缸缸体后端向后一体延伸形成,阀 体的后端封设后端盖;所述阀体前端设补油口接锁模缸内腔,所述阀体上由补 油口后端向侧旁伸设吸油管,吸油管与补油口相通形成补油通路,在吸油管与 补油口相接处形成阀口;所述阀芯沿锁模缸的轴向设置于阀体内后部,阀芯的 后端周向上设凸边与阀体内壁间以密封环密封滑动配合,在凸边的前侧形成一油腔,阀体上对应该油腔设进油口;所述阀芯与后端盖间设压簧,压簧力作用 于阀芯上推过阀芯前移,阀芯前端与阀口配合阻断补油通路。上述技术方案中,包括以下进一步方案以及解释1、 上述方案,再进一步可在阀芯上沿轴向开设中心孔,所述阀体后端或 后端盖上开设锁模高压油进油口 ,锁模高压油进油口经阀芯中心孔与补油口相 通;所述阀芯后端面的面积大于阀芯前端面的面积。以此锁;漠时,由锁^t高压 油进油口注高压油,高压油经阀芯中心孔、补油口充入锁模缸内腔中,当压力 达到设定值时,即由于阀芯后端面的面积大于岡芯前端面的面积,使阀芯后端 面所受压力高于前端面上的压力,由油压提供阀芯前移的趋势,前端与阀口更 加紧密的贴合,使锁模时模缸的密封更为可靠。2、 上述方案中,所述前后,,是按使用状态定义的,使用时锁模缸芯 轴伸出的方向为前,相反,即为后。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1、 由于本技术巧妙的在锁模缸后端一体设置满油阀,避免了单独制 作阀体,降低了制作成本;2、 由于本技术在锁模缸后端一体设置满油阀,阀体与锁模缸的缸体 一体连接,连接处壁厚厚,承压性好,锁模状态下由锁模缸内腔的后端面承受 大部分油压,而本技术的后端盖上仅承受小部分油压,后端盖的密封性易 保证,换而言之制作成本可下降;3、 由于本技术由吸油管与补油口连通形成补油通^^,阀芯打开状态 下补油通3各更加畅通,压力油的吸入更加顺畅,^吏充液补油过程中吸油量更加 充足,使锁模时间缩短,提高工作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结构示意图2为本技术初始阔芯闭合状态的主视示意,图3为附图2的俯视示意图4为本技术锁^t缸充液过程中阀芯开启状态的主^L示意图; 图5为附图4的俯视示意图。以上附图中1、满油阀;2、锁模缸;3、芯轴;4、油箱;5、锁模高压 油进油口; 6、阀体;7、阀芯;8、吸油管;9、锁模缸;10、缸体;11、后端 盖;12、补油口; 13、动才莫板;14、阀口; 15、凸边;16、油腔;17、进油口 ; 18、压簧;19、中心孔;20、锁冲莫高压油进油口; 21、油箱;22、快速缸。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实施例参见附图2 附图5所示,一种模缸一体式满油阀,由阀体6、阀芯7、吸油管8、后端盖11以及压 簧18组成。所述阀体6为锁才莫缸9缸体10后端向后一体延伸形成,阀体6 的后端封设后端盖ll;所述阀体6前端设补油口 12接锁模缸9内腔,所述阀 体6上由补油口 12后端向侧旁(图示为向下)伸设吸油管8,吸油管8与补 油口 12相通形成补油通^各,在吸油管8与补油口 12相4妄处形成阀口 14。所述阀芯7沿锁模缸9的轴向设置于阀体内后部,阀芯7的后端周向上设 凸边15与阀体6内壁间以密封环密封滑动配合,在凸边15的前侧形成一油腔 16,阀体6上对应该油腔16设进油口 17;所述阀芯7上沿轴向开设中心孔19, 所述阀体6后端或后端盖11上(图示为阀体6后端上)开设锁模高压油进油 口 20,以此在阀芯7前移闭合状态下锁才莫高压油进油口 20经阀芯中心孔19 与补油口 12相通;所述阀芯7后端面的面积大于阀芯7前端面的面积;并且, 在阀芯7与后端盖11之间设压簧18,压簧18的弹力作用于阀芯7上推过阀 芯7前移,阀芯7前端与阀口 14配合阻断补油通路。本实施例工作原理如下初始状态如附图2、附图3所示,需合模时,先 由进油口 17向油腔16中注入压力油,从而推动阀芯7克服压簧18的弹力向 后移,从而阀芯7前脱离阀口 14,补油通^^开启;同时,锁才莫缸9的芯轴在 两侧快速缸22的带动下前移合模,导致锁模缸9内腔产生负压,油箱21内的 油液经补油通路吸入锁模缸9内腔中,此状态如附图4、附图5所示,完成充 液动作。然后,油腔16卸荷时,阀芯7在压簧18的弹力作用下前移阻断补油 通路,锁模高压油进油口 20进油经岡芯7中心孔19继续向锁^t缸9内腔供压 力油进入锁模状态,当压力达到设定值时由于阀芯7后端面的面积大于阀芯7 前端面的面积,阀芯7后端所受压力大于前端所受压力形成压力差,使阀芯7 前端与阀口 14紧密贴合,使锁模缸9密封更为可靠。开模时,进油口 17再向 油腔16中注入压力油,从而推动阀芯7克服压簧18的弹力向后移,从而阀芯 7前脱离阀口 14,补油通路开启,同时锁模缸9芯轴在快速缸22带动下后移 复位,推动锁模缸9内的压力油流回油箱21 。本实施例巧妙地在锁模缸后端一体设置满油阀,避免了单独制作阀体,降 低了制作成本,并且承压性好。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5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技术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 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技术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 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模缸一体式满油阀,包括阀体(6)、阀芯(7)、吸油管(8),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6)为锁模缸(9)缸体(10)后端向后一体延伸形成,阀体(6)的后端封设后端盖(11);所述阀体(6)前端设补油口(12)接锁模缸(9)内腔,所述阀体(6)上由补油口(12)后端向侧旁伸设所述吸油管(8),吸油管(8)与补油口(12)相通形成补油通路,在吸油管(8)与补油口(12)相接处形成阀口(14);所述阀芯(7)沿锁模缸(9)的轴向设置于阀体内后部,阀芯(7)的后端周向上设凸边(15)与阀体(6)内壁间以密封环密封滑动配合,在凸边(15)的前侧形成一油腔(16),阀体(6)上对应该油腔(16)设进油口(17);所述阀芯(7)与后端盖(11)间设压簧(18),压簧力作用于阀芯(7)上推过阀芯(7)前移,阀芯(7)前端与阀口(14)配合阻断补油通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模缸一体式满油阀,包括阀体(6)、阀芯(7)、吸油管(8),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6)为锁模缸(9)缸体(10)后端向后一体延伸形成,阀体(6)的后端封设后端盖(11);所述阀体(6)前端设补油口(12)接锁模缸(9)内腔,所述阀体(6)上由补油口(12)后端向侧旁伸设所述吸油管(8),吸油管(8)与补油口(12)相通形成补油通路,在吸油管(8)与补油口(12)相接处形成阀口(14);所述阀芯(7)沿锁模缸(9)的轴向设置于阀体内后部,阀芯(7)的后端周向上设凸边(15)与阀体(6)内壁间以密封环密封滑动配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苍洲
申请(专利权)人:丰铁机械苏州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