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管件加工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中频加热生产内衬塑钢管的物料输送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中频加热生产内衬塑钢管的物料输送机构,包括进料台、支承座及出料台,进料台、出料台分设中频加热装置主体两侧,支承座设于中频加热装置主体两端之间,该种物料输送机构还包括进料结构及出料结构,进料结构包括从中频加热装置主体靠近出料台侧延伸至进料台处的输送轨道及可行走于输送轨道上的输送小车;所述出料结构为设于中频加热装置两端主体之间的出料架。(*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管件加工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中频加热生产内衬塑钢管的物料输 送机构。
技术介绍
对内衬塑钢管进行中频加热的时候,需先人工将管件放置于支承座上,然后通过 支承座下部的纵向气缸将管件升至一定高度,此时中频加热装置主体两端的封头通过横向 气缸向该装置主体中部移动直至封头与管件套接,之后支承座通过纵向气缸下降至原处, 待管件加工完毕后,支承座上升接住管件,封头向两边退开,此时,需人工将管件从支承座 上取走。综上所述,将管件放置于支承座的过程及将管件取出支承座的过程都需人工操 作,大大浪费了人力资源,且生产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中频加热生产内衬塑钢管的物料输送机构,它能 有效减少人力资源,提高生产效率。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中频加热生产 内衬塑钢管的物料输送机构,包括进料台、支承座及出料台,进料台、出料台分设中频加热 装置主体两侧,支承座设于中频加热装置主体两端之间,该种物料输送机构还包括进料结 构及出料结构,进料结构包括从中频加热装置主体靠近出料台侧延伸至进料台处的输送轨 道及可行走于输送轨道上的输送小车;所述出料结构为设于中频加热装置两端主体之间的 出料架。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所述出料架由第一纵向气缸、竖杆及直杆组成;第一纵向 气缸设于中频加热装置主体靠近进料台的一侧,竖杆设于中频加热装置主体靠近出料台的 一侧,直杆的两端分别与第一纵向气缸及竖杆转动连接。作为本技术的优选,所述支承座由分设于中频加热装置主体两侧的第二纵向 气缸及两端分别与相应第二纵向气缸固定连接的承接杆组成;承接杆上设有若干缺口 ;输 送小车包括输送架,输送架上设有若干缺口 ;当承接杆位于最低点时,输送架上缺口的最低 点高于承接杆的上端面。承接杆上的缺口与输送架上的缺口形状尺寸相同,当输送小车沿出料台方面移动 至极限时,承接杆上的缺口与输送架上的缺口处于同一直线,即输送小车沿出料台方向移 动至极限时,支承座上升后,承接杆上的缺口正好可以接住管件。作为本技术的优选,当承接杆位于最低点时,出料架上端面最低点高于承接 杆上端面。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进料的时候,只需将一定数量的管件轻 轻推动使内衬塑钢管管件滚至输送架上的缺口,然后将输送小车沿出料台方向移动至极限 处,使支承座上升即可接住管件,减少了
技术介绍
中进料过程的人力资源;出料的时候,只 需将支承座接住管件,当封头退回后,支承座下降,同时第一纵向气缸上升,使直杆呈倾斜 状,之后使管件滚动至出料台,最后支承座、出料架退回原处,以等待下一批管件,减少了背 景技术中出料过程中的人力资源;同时也易得知,进料、出料的时间相比
技术介绍
大大减 少,提高了生产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立体结构图;图2是本技术侧视图;图3是出料架结构示意图;图4是支承座结构示意图。图中,1、进料台,2、支承座,3、出料台,11、输送轨道,12、输送小车,31、出料架, 311、第一纵向气缸,312、竖杆,313、直杆,21、第二纵向气缸,22、承接杆,121、输送架,4、封 头,5、中频加热装置主体。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技术的限制,本领 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 只要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一种中频加热生产内衬塑钢管的物料输送机构,如图1至4所示,包括进料台1、支 承座2、出料台3、进料结构及出料结构,进料台1、出料台3分设中频加热装置主体5两侧, 支承座2设于中频加热装置主体5两端之间,进料结构包括从中频加热装置主体5靠近出 料台3侧延伸至进料台1处的输送轨道11及可行走于输送轨道11上的输送小车12 ;所述 出料结构为设于中频加热装置主体5两端之间的出料架31。所述出料架31由第一纵向气缸311、竖杆312及直杆313组成;第一纵向气缸311 设于中频加热装置主体5靠近进料台1的一侧,竖杆312设于中频加热装置主体5靠近出 料台3的一侧,直杆313的两端分别与第一纵向气缸311及竖杆312转动连接。所述支承座2由分设于中频加热装置主体5两侧的第二纵向气缸21及两端分别 与相应第二纵向气缸21固定连接的承接杆22组成;承接杆22上设有若干缺口 ;输送小车 12包括输送架121,输送架121上设有若干缺口 ;当承接杆22位于最低点时,输送架121上 缺口的最低点高于承接杆22的上端面。当承接杆22位于最低点时,出料架31上端面最低点高于承接杆22上端面。承接 杆22上的缺口与输送架121上的缺口形状尺寸相同,当输送小车12沿出料台3方向移动 至极限时,承接杆22上的缺口与输送架上的缺口处于同一直线,即输送小车沿出料台方面 移动至极限时,支承座上升后,承接杆上的缺口正好可以接住管件。承接杆22上的缺口与输送架121上的缺口个数都为三个。 该物料输送机构的工作过程如下进料的时候,轻轻推动三个管件使管件滚至输 送架121上的缺口,然后将输送小车12沿出料台3方向移动至极限处,并通过第二纵向气 缸21使支承座2上升接住管件,当支承座2上升至一定高度后,封头4通过横向气缸向该中 频加热装置主体5中部移动,直至封头4与管件套接以固定管件,当管件被封头4固定后, 支承座2退回原处,完成进料过程;出料的时候,通过第二纵向气缸21上升支承座2以接住 管件,并使封头退回,之后通过第二纵向气缸21使支承座2下降,同时第一纵向气缸311上 升,使直杆313呈倾斜状,之后管件便滚动至出料台3,最后支承座2、出料架31退回原处, 以等待下一批管件,完成出料过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中频加热生产内衬塑钢管的物料输送机构,包括进料台(1)、支承座(2)及出料台(3),进料台(1)、出料台(3)分设中频加热装置主体两侧,支承座(2)设于中频加热装置主体两端之间,其特征在于:该种物料输送机构还包括进料结构及出料结构,进料结构包括从中频加热装置主体靠近出料台(3)侧延伸至进料台(1)处的输送轨道(11)及可行走于输送轨道(11)上的输送小车(12);所述出料结构为设于中频加热装置主体两端之间的出料架(31)。
【技术特征摘要】
一种中频加热生产内衬塑钢管的物料输送机构,包括进料台(1)、支承座(2)及出料台(3),进料台(1)、出料台(3)分设中频加热装置主体两侧,支承座(2)设于中频加热装置主体两端之间,其特征在于该种物料输送机构还包括进料结构及出料结构,进料结构包括从中频加热装置主体靠近出料台(3)侧延伸至进料台(1)处的输送轨道(11)及可行走于输送轨道(11)上的输送小车(12);所述出料结构为设于中频加热装置主体两端之间的出料架(3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频加热生产内衬塑钢管的物料输送机构,其特征在 于所述出料架(31)由第一纵向气缸(311)、竖杆(312)及直杆(313)组成;第一纵向气缸 (311)设于中频加热装置主体靠近进料台(1)的一侧,竖杆(312)设于中频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百方,顾苏民,王爱平,费建方,陈赢明,史根法,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金洲管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