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防眩光结构的LED筒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750243 阅读:2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具有防眩光结构的LED筒灯,涉及半导体照明技术领域。该LED筒灯包括面盖、带散热器的金属壳体、至少一个置于该壳体内的LED光源组件、一个与该壳体及光源组件连结的驱动电源组件、一个与壳体卡扣连接的出光玻璃罩以及一个灯座,其特征在于:该壳体内覆盖光源组件外围部分设置有蜂窝状星形或菱形的反射器。该LED筒灯的设计应用,通过设置以反射器为核心的防眩光结构,将LED灯的点状光斑放大成散射光,提高了有效照明范围内的光照均匀度;既能起到防眩光效果,又提高了LED灯具的应用效率;同时,该LED同等产品还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发热量小、发光效率高、LED使用寿命长、节能的显著效果。(*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筒灯,尤其涉及用1W以上大功率、高亮度的发光二 极管(简称LED)作为照明光源的筒灯,属于半导体照明

技术介绍
LED是一种外形很小的半导体器件,当电流通过它时能够发出各种颜色的 光线。颜色主要取决于LED芯片发光成分的化学组成,根据需要可以调配成 白光或其它各种有色光。LED光源无汞无毒、无电磁污染、无有害射线,具备 绿色和环保特点。LED作为筒灯光源还具备下列优势消耗功率小,工作温度 低,采用低压供电,不需要高压绝缘的成本设计,可靠性高;附件少,结构简 单,节省原材料,不要充气,不要密封,不要厚玻璃外壳,能耐冲击振动; LED响应时间短,基本无惰性,可控性良好;此外LED体积小巧,可以制作 小型和微型筒灯,特别适合特殊场合使用。而将LED灯作为筒灯的光源时,虽然能显著提高光源的使用寿命和发光 效率,但由于LED灯的光束较为集中,容易造成眩光。而市场上也有防眩光 的筒灯出现,其主要技术方案是灯罩采用优质光学材料设计,其表面设计有成 一定角度的许许多多珠点,珠点具有良好的防眩光效果和散射效果,但同时由 于灯罩表面做磨砂处理后,出光效率下降,使得LED灯具效率大大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为在保持LED灯具高出光效率的情况下,避免灯具的炫目刺激和散射效果,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防眩光结构的LED筒灯以解决上述问题,同时有效解决LED传热问题、保证其使用寿命,从根本上解决传统筒灯光源存在的不足之处。本技术的目的,将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具有防眩光结构的LED筒灯,包括面盖、带散热器的金属壳体、至少一 个置于该壳体内的LED光源组件、 一个与该壳体及光源组件连结的驱动电源 组件、 一个与壳体卡扣连接的出光玻璃罩以及一灯座,其特征在于该壳体内覆盖光源组件外围部分设置有蜂窝状星形或菱形的反射器。进一步地,该LED光源组件的构成包括铝基板、置于铝基板上的封装树 脂、以及至少一个置于封装树脂上且与铝基板电极连接的LED发光芯片;该 蜂窝状星形或菱形的反射器装置在内壁具有镀膜层的圆形塑壳内,圆形塑壳与 壳体相连结,且反射器的内壁为曲面或平面;该出光玻璃罩由透光性的光学材 料(如PMMA、 PC、玻璃等)表面处理后一体化整体制成;该面盖设于壳体 外部,且面盖的对称半圆周处分别设有一定位槽;该驱动电源组件由交流市电 或者低压电源恒流变换控制电路组件或恒流源组件构成,且其一端与铝基板电 极连接,另一端与灯座的接线端子连接;该灯座上设有至少一个散热通风孔。更进一步地,该贴装的LED发光芯片是单颗功率至少1W的单色或多合一 颜色的发光二极管,通过驱动电源组件控制并调配输出光的颜色。本技术的具有防眩光结构的LED筒灯,其技术效果体现在 通过设置蜂窝状星形或菱形的反射器,该LED筒灯能将LED灯的点状光斑放大成散射光,提高了有效照明范围内的光照均匀度;既能起到防眩光效果,又提高了LED灯具的应用效率。附图说明图la、图lb是本技术的立体结构和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技术的装配示意图3a、图3b是本技术蜂窝状菱形反射器结构正视及侧视示意图4a、图4b是本技术蜂窝状星形反射器结构正视及侧视示意图5是本技术电路原理图。 其中各附图标记的含义为1—面盖、2—出光玻璃罩、3—反射器、4—LED光源组件、5—卡扣、6— 壳体、7—散热器、8—灯座、9一驱动电源组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详述本技术技术方案。如图la、图lb的立体、仰视结构示意图和图2的装配示意图所示,其中 揭示出一种具有防眩光结构的LED筒灯,包括能供散热的金属壳体6,至少一 个置于前述壳体内的表面贴装LED的光源组件4; 一个设于前述壳体6内,且 能将前述表面贴装LED光源组件外围部分覆盖,且能防眩光结构用的蜂窝状 或星形组合反射器3;以及一个与前述壳体连结,且与表面贴装LED光源组件 连接,并能供电的驱动电源组件9、灯座8和出光玻璃罩2;筒灯壳体6为铝 质或者合金材料;壳体6 —端均匀设置多道表面积比较大的散热器7,四周对 称分布卡扣5,灯座8上开有若干个散热通风孔,LED工作时产生的热量通过 这些散热器7及通风孔散逸。该壳体6内腔的底部为平面结构,上面用导热胶贴装大功率LED的光源组件4,反射器设置在LED的光源组件4的出光口;灯座8的上部连接接线端 子,内部安置驱动电源组件9,接线端子的一端与驱动电源组件9相连。有上述结构作保障,既可以在筒灯内安装单色的大功率发光二极管LED, 也可以安装多合一颜色的大功率发光二极管LED,通过驱动电源组件9控制与 调配,形成白光或其他颜色光线,大大增强光线效果。如图3a、图3b、图4a和图4b所示,该防眩光结构以具有防眩光和散射性 能的反射器3为核心,该反射器3为一圆形塑壳,在其内壁镀有一层镀膜层, 使该反射器具有极佳的光线反射率。其中,反射器3内部设有与LED光源组 件4紧密配套的蜂窝状星形或菱形的反射碗,反射碗内壁为曲面或平面结构, 大功率发光二极管LED光源发出的光通过反射器3折射和散射,进一步提高 整体的亮度,防止眩光产生。该出光玻璃罩2由透光性能优质的光学材料(例如PMMA、 PC、玻璃等)一 体化整体制作,表面经酸洗或雾化或超白处理制成,光源出光后光线柔和,整 体更紧凑,更和谐,更美观。该壳体外部具有一个能供拆卸的面盖,面盖对称半圆周处分别设有一能供 定位用的定位槽,以达牢固,且在安装上能更为容易、快速。该驱动电源组件5置于壳体1内部,由交流市电或者低压电源恒流变换控 制电路组件或恒流源组件构成,且一端与铝基板电极连接,另一端与灯座接线 端子连接。其中,以灯座连接驱动电源组件与接线端子,能避免与壳体直接接 触,而因壳体所散发的热量,使驱动电源组件发生故障。本技术方案可以直接引入交流市电或者低压电源恒流给LED供电,其电 路原理如图5所示。电源供电电路构成是交流市电通过典型L1和C1构成的抗干扰电路,通过全波桥式D1 D4整流并经电容C2滤波形成直流高压,经 AC/DC变换模块Ul转换成低压直流电源,电容C3滤去高频杂波,再送入集 成电路U2 (Rl)为核心的恒流源电路形成低压恒流,进而馈送到发光二极管 D6。如果使用直流电源,可直接加入恒流源电路,再馈送到发光二极管组件。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使用大功率OIW)、高亮度的发光二极管作为 照明光源的筒灯,具有独特的优点(1) 与传统的白炽灯和卤素灯等照明光源相比,本技术使用的是冷 光源,产品体积小、重量轻、发热量小,发光效率远高于白炽灯和卤素灯,其 工作电压低、耗电量少,节能效果显著。(2) 本技术是固态组件,结构简单,附件很少,耐冲击、耐振动, 工作安全可靠,可以节省原材料,降低产品成本,通过在壳体外表面设置散热 器,有效解决了LED散热问题,故能节省成本与提高使用寿命。(3) 本技术筒灯中的蜂窝状星形或菱形的反射器可以将LED灯的点 状光斑放大成散射光,使有效照明范围内的照度更均匀,既能起到防眩光效果 和散射效果,又能让LED灯具效率大大提高。(4) 可以直接引入交流市电或者低压电源恒流给LED供电,发光平稳、 无频闪,不含近红外线和紫外线。一言以蔽之由于灯座、散热器、壳体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具有防眩光结构的LED筒灯,包括面盖、带散热器的金属壳体、至少一个置于所述壳体内的LED光源组件、一个与所述壳体及光源组件连结的驱动电源组件、一个与壳体卡扣连接的出光玻璃罩以及一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覆盖光源组件外围部分设置有蜂窝状星形或菱形的反射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海峰孙建国袁敏华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汉德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4[中国|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