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汽车空气流量传感器,包括传感器本体,传感器本体设有测量端,测量端设置有气流流入通道、气流缓冲腔、气流流出通道,气流流入通道、气流缓冲腔、气流流出通道呈连通设置,气流流入通道设置有气流汇流通道与气流整流通道,气流缓冲腔设有气流缓冲腔入口,气流汇流通道至气流整流通道呈渐窄式设置,气流整流通道至气流缓冲腔入口呈渐宽式设置,气流缓冲腔内对应气流缓冲腔入口位置处设置有气流敏感元件,气流缓冲腔对应气流缓冲腔入口另一侧设置有挡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汽车空气流量传感器技术方案,具有能合理有效地处理汽车发动机进气时产生的逆向气流、非进气紊流等问题,且空气流量测量灵敏度均衡性更好的效果。(*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汽车空气流量传感器,具体地涉及一种测量机动车内燃机进 入的空气质量流量的传感器。
技术介绍
汽车空气流量传感器是用来对汽车发动机的空气流量进行电信号转换并将此信 息提供给汽车中央处理器,以保证发动机的气缸内有正确的空燃比,因此对它的精确度要 求很高。汽车空气流量传感器通常包括一个外壳、传感器主体,传感器主体上有电接插件、 传感电路、气流敏感元件,传感器主体部分伸入外壳中而被安装于外壳上。目前,公知的汽 车空气流量传感器市场被国外技术和产品垄断,现有的相关生产厂家对汽车发动机进气时 产生的逆向气流、非进气紊流等问题不能进行合理有效地处理,其产品在实际使用中会造 成汽车发动机工作不稳定、耗油量过大等问题。在目前采用呈U形测量通道的空气流量计中,传感器位于测量通道入口 一侧。由 于在测量通道流过的空气质量Qm越大,其输出电压Vo也越大,其基本关系Vooc ,从 此关系式可以看出空气流速较低时,传感器探测流量的灵敏度越高;而在空气流速较高 时,空气流量较大,传感器探测流量变化的灵敏度相对较低。 如专利号为200820137061. 2的专利文献公开的空气流量计,其技术方案为包括一测量端,在该测量端的侧面设有一气体流道,而在该气体流道内设有一传感器,所述气体 流道内壁从上游至下游逐渐收缩形成收缩段,所述传感器位于该收缩段内,气体流道的入 口截面是出口截面面积的二倍或二倍以上,出口与入口分设空气流量计的两侧,并且二者 彼此错开设置,在该出口与入口之间的气体流道呈弧形,该弧形其他流道位于靠近该出口 的位置。该技术方案虽稍有改变空气流量测量灵敏度均衡性,但效果不是非常理想,且对汽 车发动机进气时产生的逆向气流、非进气紊流等问题仍不能进行合理有效地处理。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本技术。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从 气流通道结构上优化设计,能合理有效地处理汽车发动机进气时产生的逆向气流、非进气 紊流等问题,且空气流量测量灵敏度均衡性更好的汽车空气流量传感器。为达上述目的,本技术公开的汽车空气流量传感器,包括传感器本体,传感器 本体设有测量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测量端设置有气流流入通道、气流缓冲腔、气流流出 通道,气流流入通道、气流缓冲腔、气流流出通道呈连通设置,气流流入通道设置有气流汇 流通道与气流整流通道,气流缓冲腔设有气流缓冲腔入口,所述气流汇流通道至气流整流 通道呈渐窄式设置,气流整流通道至气流缓冲腔入口呈渐宽式设置,气流缓冲腔内对应气 流缓冲腔入口位置处设置有气流敏感元件,气流缓冲腔对应气流缓冲腔入口另一侧设置有 挡壁。如此设置,当主通道中存在进气气流时,将有可能夹带脉动气流和非进气紊流的部 分气流进入气流流入通道,经过气流汇流通道、气流整流通道抑制非进气紊流并被整流理顺成平滑的气流,径直经过气流缓冲腔入口进入气流缓冲腔并流向气流敏感元件,同时由 于从气流整流通道过渡到气流缓冲腔时的空间突然变大,于是产生一些涡流,涡流能对脉 动气流产生续流作用;部分气流经过上述处理后,形成平稳的气流,气流环绕气流敏感元件 流过,最后从气流流出通道流出,并混入从测量端旁流过的进气气流中;当进气气流量较小 时,从测量端旁流过的进气气流对气流缓冲腔内的气流产生向外引的作用,从而提高了小 流量的测量精度,当进气气流量较大时,由于气流整流通道或/和气流缓冲腔入口构造得 对气流的限流作用大于气流支路通道旁流过的进气气流对气流缓冲腔内的气流产生向外 引的作用,因此也就是说扩大了传感器的量程。当主通道中存在逆向气流时,挡壁将阻挡逆 向气流进入气流缓冲腔,当有少量逆向气流或/和逆向紊流进入气流缓冲腔时,但由于气 流的附壁效应和气流缓冲腔大于气流整流通道和气流缓冲腔入口的原因,使得逆向气流经 过气流敏感元件附近时流动较慢且主要以贴壁的形式流出气流缓冲腔,因此对于气流敏感 元件来说起了屏蔽逆向气流的作用。本技术进一步设置所述的挡壁与气流流入通道呈垂直设置,所述气流流出 通道设置在挡壁两侧部。本技术更进一步设置所述的挡壁对应气流缓冲腔入口位置设置有凹腔,凹 腔腔壁与挡壁内壁呈圆滑过渡。如此设置,由气流缓冲腔入口进入的进气气流由于凹腔的 作用产生附壁效应,沿气流流出通道缓和流出。本技术再进一步设置所述的气流缓冲腔两外壁对应挡壁一侧设置有宽度方 向向外的凸起,所述挡壁宽度大于气流缓冲腔宽度,挡壁宽度小于气流缓冲腔两外壁凸起 顶端之间宽度。如此设置,不管是主通道内的进气气流还是逆向气流,都不易由气流流出通 道进入气流缓冲腔。并且,有利于进气气流经过气流流出通道时形成射流效应,对气流缓冲 腔内的气流产生向外引的作用。本技术再进一步设置所述的挡壁外侧呈弧面状设置,气流缓冲腔两外壁凸 起顶端与挡壁外侧在同一弧面上。如此设置,使得主通道的逆向气流沿挡壁外侧的弧面流 动,使得逆向气流更加不易由气流流出通道进入气流缓冲腔。综上所述,本技术汽车空气流量传感器技术方案,具有能合理有效地处理汽 车发动机进气时产生的逆向气流、非进气紊流等问题,且空气流量测量灵敏度均衡性更好 的效果。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技术的结构作进一步描述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汽车空气流量传感器剖侧视图图2是图1中沿II-II线的剖视图图3是图1中沿II-II线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参见附图1,本技术公开的汽车空气流量传感器,包括传感器本体2,传感器 主体2部分伸入外壳1中而被安装于外壳1上,传感器主体2上有电接插件3、传感电路4, 传感器本体2设有测量端5,测量端5设置有气流流入通道6、气流缓冲腔7、气流流出通道48,气流流入通道6、气流缓冲腔7、气流流出通道8呈连通设置,气流流入通道6设置有气流汇流通道601与气流整流通道602,气流缓冲腔7设有气流缓冲腔入口 701,气流汇流通道 601至气流整流通道602呈渐窄式设置,优选的,本实施例在两侧部呈渐窄式设置。气流整 流通道602至气流缓冲腔入口 701呈渐宽式设置,优选的,本实施例相应在两侧部呈渐窄式 设置。气流缓冲腔7内对应气流缓冲腔入701 口位置处设置有气流敏感元件9,气流缓冲腔 7对应气流缓冲腔入口 701另一侧设置有挡壁10,优选的,挡壁10与气流流入通道6呈垂 直设置,气流流出通道8设置在挡壁10两侧部。参见附图2,当外壳1的主通道101中存在进气气流16时,将有可能夹带脉动气 流和/非进气紊流的部分气流15进入气流流入通道6,经过气流汇流通道601、气流整流通 道602抑制非进气紊流并被整流理顺成平滑的气流,径直经过气流缓冲腔入口 701进入气 流缓冲腔7并流向气流敏感元件9,同时由于从气流整流通道602过渡到气流缓冲腔7时的 空间突然变大,于是产生一些涡流19,涡流19能对脉动气流产生续流作用;部分气流经过 上述处理后,形成平稳的气流,气流环绕气流敏感元件9流过,最后从气流流出通道8流出, 并混入从测量端5旁流过的进气气流16中;当进气气流16量较小时,从测量端旁流过的进 气气流16对气流缓冲腔内的气流20产生向外引的作用,从而提高了小流量的测量精度,当 进气气流量16较大时,由于气流整流通道602和气流缓冲腔入口 701构造得对气流的限流 作用大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汽车空气流量传感器,包括传感器本体,传感器本体设有测量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测量端设置有气流流入通道、气流缓冲腔、气流流出通道,气流流入通道、气流缓冲腔、气流流出通道呈连通设置,气流流入通道设置有气流汇流通道与气流整流通道,气流缓冲腔设有气流缓冲腔入口,所述气流汇流通道至气流整流通道呈渐窄式设置,气流整流通道至气流缓冲腔入口呈渐宽式设置,气流缓冲腔内对应气流缓冲腔入口位置处设置有气流敏感元件,气流缓冲腔对应气流缓冲腔入口另一侧设置有挡壁。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腊平,
申请(专利权)人:温州市国大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