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载非接触电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719681 阅读:28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通过无线传输方式进行电能传输的车载非接触电源,包括无线信号发射部分和无线信号接收部分,其中:无线信号发射部分由依次连接的滤波限流电路、稳压电路、脉宽调制电路、振荡电路、开关电路、发射线圈和信号反馈电路组成,发射线圈的反馈输出端经信号反馈电路后与脉宽调制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无线信号接收部分由依次连接的接收线圈、整流电路、稳压电路和充电控制电路组成。工作时,直流电能经滤波限流、稳压、脉宽调制和振荡电路后变换成电源电压并由发射线圈发射出去,无线信号接收部分中的接收线圈将感应到的电源信号输出后依次再经整流和稳压电路转变为电源电压送至充电控制电路,从而实现电源的非接触传递。(*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电能传输系统
,涉及一种可通过无线传输方式进行电能传输的车载非接触电源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公知的电器设备都是通过有线传输方式即直接接触电源的方式来进 行电能传输,由于电源线的限制,电器设备一般难以随意移动,故使用起来很不方便。譬如 要在行驶的辆车上给电器设备充电的话,还需要先插上一个电源逆变装置,再将充电器连 接起来,这样不仅不方便,甚至还会影响行车安全,因此在行车场合下很多车载设备上并不 适用于有线充电。另一方面,目前在用的很多移动性强的设备如手机等均采用充电电池供 电,鉴于充电电池需频繁充电,使用起来也很不方便,而且不同品牌手机,充电接口也不统 一,这样就造成了大量充电器的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之处,根据电磁感应原理而提供 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车载非接触电源,该电源能以无线方式实现电能的动态和静态 传输,适用范围广,传输效率高。为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而采用的技术解决方案是这样的所提供的车载非接触电源包括相互独立的无线信号发射部分和无线信号接收部分,其中所说的无线信号发射部分由滤波限流电路、稳压电路、脉宽调制电路、振荡电路、开关电路、发射线圈和信号反馈电路组成,滤波限流电路的输出端经稳压电路后接至脉宽调制电路的输入端,脉宽调制电路的输出端依次经振荡电路和开关电路后与发射线圈输入端连接,由发射线圈向无线信号接收部分的接收线圈发射振荡电磁波,发射线圈的反馈输出端经信号反馈电路后与脉宽调制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说的无线信号接收部分由接收线圈、整流电路、稳压电路和充电控制电路组成,接收线圈的输出端依次经整流电路和稳压电路后与充电控制电路的输入端连接。 本技术由于采用了根据电磁感应原理设置的无线信号发射和无线信号接收两部分功能电路,可以使直流电能经滤波限流、稳压、脉宽调制和振荡电路后变换成电源电压加在发射线圈上,并由发射线圈上的导磁体发射出去;继而再由无线信号接收部分中的接收线圈导磁体感应到电源信号,通过接收线圈输出后依次经整流电路和稳压电路转变为电源电压送至充电控制电路,从而实现电源的非接触传递。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1、本技术依据电磁感应的原理实现了电能的动态及静态无线传输,并可同时 给多台车载设备充电,应用范围广,传输效果好。 2、本技术所述的非接触电源可广泛用于包括长途运输车辆、出租车等的各种 车辆上,也可以设置在火车站、地铁站、机场等公共场所,该电源应用于车载充电器具有使 用方便、不受充电接口限制、可多个设备同时充电、不需改变汽车结构和不影响车内美观等优点,不仅可以省去电源逆变装置以及充电器、连接线等,而且也可以减少对行车安全的影 响。 3、本技术的体积小、实用性强、制造成本低、使用非常方便,实际应用中可根 据使用对象做成不同尺寸产品,而且本技术产品经测试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也不会 给人带来不良的电磁辐射。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方框图。 图2为本技术中无线信号发射部分的一种电路结构图。 图3为本技术中无线信号接收部分的一种电路结构图。 图4为本技术一个具体实施例——车载充电器的效果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
技术实现思路
做进一步说明,但本技术的实际制作结构 并不仅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参见附图,本技术所述的车载非接触电源包括相互独立的无线信号发射部分 和无线信号接收部分。无线信号发射部分由包括稳压限流电路、发射机和发射线圈构成,其 中稳压限流电路由滤波限流电路1和稳压电路2组成,发射机包括依次连接的脉宽调制电 路5、振荡电路4、开关电路3和信号反馈电路7。无线信号接收端部分由依次连接的接收 线圈8、整流电路9、稳压电路11和充电控制电路10组成。图2和图3所示的实际结构中, 滤波限流电路1由C8、C9构成,稳压电路2由7812稳压器件U2构成,脉宽调制电路5采用 型号为TL494的芯片器件U1,振荡电路4由Q1、Q2组成,开关电路3由Q3、Q4组成,信号反 馈电路7由D3、R6组成,上述器件均由电源线连接或电路板焊接方式连接并安装在车体内; 无线信号接收部分中的整流电路9由C1、C2构成,稳压电路11由7805稳压器件U3构成。 上述电路工作时,由汽车电瓶输入12V 24V直流电,经滤波限流后将12V 24V 直流电,然后分为两路输出一路为经过U2(7812)稳压后为芯片U1(TL494)和振荡电路供 电,以保证各元件的正常工作,另一路为开关电路Q3、 Q4供电,为发射线圈L的感应提供电 能。芯片Ul工作时以80mA电流提供给振荡电路,使其振荡频率在30 40kHz,再由振荡电 路驱动开关电路Q3、 Q4,最后使电能以频率30 40kHz的脉冲通过发射线圈L发射出去, 在发射过程中,通过信号反馈电路D3、 R6对发射信号反馈给芯片Ul,以实现对发射信号的 控制,稳定其工作状态,至此发射端工作流程完成;当无线信号接收部分的接收线圈感L应 到频率在30 40kHz的信号后,立即将其转换到整流电路中,整流电路把接收到的脉冲信 号转化为直流电,在经过U3稳压后提供给用电器或者储能设备(如电池)中,然后由储能 设备向用电器供电,至此无线电能接受部分工作流程完成,整个设备的充电流程即告结束。 图4所示为一种车载充电器的效果图,图中标号12为手机无线接收装置,13为汽 车储物盒隔板,14为无线发射装置。权利要求一种车载非接触电源,其特征在于包括通过电源线连接并安装在车体内的相互独立的无线信号发射部分和无线信号接收部分,其中所说的无线信号发射部分由滤波限流电路(1)、稳压电路(2)、脉宽调制电路(5)、振荡电路(4)、开关电路(3)、发射线圈(6)和信号反馈电路(7)组成,滤波限流电路的输出端经稳压电路(2)后接至脉宽调制电路(5)的输入端,脉宽调制电路(5)的输出端依次经振荡电路(4)和开关电路(3)后与发射线圈(6)输入端连接,由发射线圈(6)向无线信号接收部分的接收线圈(8)发射振荡电磁波,发射线圈(6)的反馈输出端经信号反馈电路(7)后与脉宽调制电路(5)的输入端连接;所说的无线信号接收部分由接收线圈(8)、整流电路(9)、稳压电路(11)和充电控制电路(10)组成,接收线圈(8)的输出端依次经整流电路(9)和稳压电路(11)后与充电控制电路(10)的输入端连接。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载非接触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说的脉宽调制电路(5)为 TL494芯片器件。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可通过无线传输方式进行电能传输的车载非接触电源,包括无线信号发射部分和无线信号接收部分,其中无线信号发射部分由依次连接的滤波限流电路、稳压电路、脉宽调制电路、振荡电路、开关电路、发射线圈和信号反馈电路组成,发射线圈的反馈输出端经信号反馈电路后与脉宽调制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无线信号接收部分由依次连接的接收线圈、整流电路、稳压电路和充电控制电路组成。工作时,直流电能经滤波限流、稳压、脉宽调制和振荡电路后变换成电源电压并由发射线圈发射出去,无线信号接收部分中的接收线圈将感应到的电源信号输出后依次再经整流和稳压电路转变为电源电压送至充电控制电路,从而实现电源的非接触传递。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载非接触电源,其特征在于:包括通过电源线连接并安装在车体内的相互独立的无线信号发射部分和无线信号接收部分,其中所说的无线信号发射部分由滤波限流电路(1)、稳压电路(2)、脉宽调制电路(5)、振荡电路(4)、开关电路(3)、发射线圈(6)和信号反馈电路(7)组成,滤波限流电路的输出端经稳压电路(2)后接至脉宽调制电路(5)的输入端,脉宽调制电路(5)的输出端依次经振荡电路(4)和开关电路(3)后与发射线圈(6)输入端连接,由发射线圈(6)向无线信号接收部分的接收线圈(8)发射振荡电磁波,发射线圈(6)的反馈输出端经信号反馈电路(7)后与脉宽调制电路(5)的输入端连接;所说的无线信号接收部分由接收线圈(8)、整流电路(9)、稳压电路(11)和充电控制电路(10)组成,接收线圈(8)的输出端依次经整流电路(9)和稳压电路(11)后与充电控制电路(10)的输入端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毛磊郑伟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伏特龙电力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7[中国|西安]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