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高智能板式换热机组,采暖回水管道上依次安装有集水器、除污器、蝶阀一、热水循环泵一、止回阀一、蝶阀二、蝶阀三、双纹管换热器、蝶阀四和分水器,分水器出口管道连接用户暖气;自来水补水管道上依次安装有电磁阀、软水器、软水箱、蝶阀五、变频补水泵、止回阀二和蝶阀六,蝶阀六出口管道与蝶阀一的入口管道相接;一次热媒管道上依次安装有蝶阀九、温度调节阀、蝶阀十、双纹管换热器、止回阀五、疏水器和止回阀六;控制柜分别与各压力传感器、各温度传感器、变频补水泵、温度调节阀及软水箱相连。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设备投资少、热效率高、高度自动化、使用寿命长。(*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能源
,涉及一种用于采暖、供热水的换热机组,特别涉及一种高智能板式换热机组。
技术介绍
目前,现有的供热技术中,供热站通过热交换器使热载体与水进行热交换,将热载 体的热量传导给被加热水,再将被加热后的水供给用户取暖,不论室内外的温差有多大,同 一供热站提供的被加热水的温度均为一个设定值,要改变这一设定值需要人工调节,但人 工调节的只能是热载体的供应量,并且是滞后调节,即每调节一次,需经过热交换后测温、 再调节,从调节热载体的供应量到热交换后的测温,其反馈过来需要很长时间,反馈过来的 温度已经不能反映供热管网内瞬时的供热情况。另外,其结构复杂、设备投资多、热效率低、 自动化程度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高智能板式换热机组,它通过安装在二次网上的供水温度传感器以及安装在室外的室外温度传感器,作为反馈信号传给中央控制器,由中央控制器输出信号控制安装在一次网上的电动调节阀的开度,来调节一次网的流量,从而达到间接控制二次网供水温度的目的。另外,其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设备投资少、热效率高、高度自动化、使用寿命长。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种高智能板式换热机组,包括热水循环泵一,其特征在于采暖回水管道上依 次安装有集水器、除污器、蝶阀一、热水循环泵一、止回阀一、蝶阀二、蝶阀三、双纹管换热 器、蝶阀四和分水器,分水器出口管道连接用户暖气;止回阀四并接于蝶阀一入口和蝶阀二 出口上;自来水补水管道上依次安装有电磁阀、软水器、软水箱、蝶阀五、变频补水泵、止回 阀二和蝶阀六,蝶阀六出口管道与蝶阀一的入口管道相接;一次热媒管道上依次安装有蝶 阀九、温度调节阀、蝶阀十、双纹管换热器、止回阀五、疏水器和止回阀六;止回阀七并联于 止回阀五入口和止回阀六出口上;控制柜分别与压力传感器一、压力传感器二、温度传感器 一、变频补水泵、温度调节阀、压力传感器四、温度传感器三、压力传感器五、温度传感器四 及软水箱相连。 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通过安装在二次网上的供水温度传感器以及安装在室外的室外温度传感器,可通过控制柜控制二次网供水温度; (2)节约能源,减少投资,热能利用率高; (3)自动化程度高。根据系统运行特点设计的自动控制程序,可使变频控制柜自动 监控各设备的工作,真正做到无人值守; (4)运行稳定,结构紧凑。选用集止回、过滤、流量控制等功能于一体的多功能阀,可使换热机组设计更为紧凑,阀门为铸铜或铸钢阀体,不锈钢滤网,操作灵活,安全耐用,可 确保换热机组长期稳定运行; (5)设备占地面积小。 一体化机组设计,可方便地安装于设备间内,无需占用高层 建筑内的其他面积; (6)适用范围广。不仅适用于新建工程,更加适合并网改造,应用本设备无需对楼 内采暖系统作任何改动。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热水循环泵一 ;2-蝶阀一 ;3_止回阀一;4-蝶阀二 ;5-集水器;6_除污器;7-蝶阀三;8-双纹管换热器;9_蝶阀四;10-分水器;11-电磁阀;12--软水器;13-软水箱;14-蝶阀五;15--变频补水泵;16-止回阀二 ;17-蝶阀六;18--蝶阀七;19-热水循环泵二 ;20-止回阀三;21--蝶阀八;22-止回阀四;23-蝶阀九;24--温度调节阀;25-蝶阀十;26-止回阀五;27--疏水器;28-止回阀六;29-止回阀七;30--控制柜;31-压力传感器一 ;32-压力传感器二 ;33--温度传感器一34-压力表一 ;35-温度表一 ;36--温度传感器二37-压力传感器三;38-压力表二 ;39--温度表二;40-压力传感器四;41-温度传感器三;42--压力传感器五43-温度传感器四;44-压力表三;45--温度表三。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技术是一种高智能板式换热机组,包括热水循环泵一 l,采暖 回水管道上依次安装有集水器5、除污器6、蝶阀一 2、热水循环泵一 1、止回阀一 3、蝶阀二 4、蝶阀三7、双纹管换热器8、蝶阀四9和分水器10,分水器10出口管道连接用户暖气;止回 阀四22并接于蝶阀一 2入口和蝶阀二 4出口上;自来水补水管道上依次安装有电磁阀11、 软水器12、软水箱13、蝶阀五14、变频补水泵15、止回阀二 16和蝶阀六17,蝶阀六17出口 管道与蝶阀一2的入口管道相接;一次热媒管道上依次安装有蝶阀九23、温度调节阀24、蝶 阀十25、双纹管换热器8、止回阀五26、疏水器27和止回阀六28 ;控制柜30分别与压力传 感器一 31、压力传感器二 32、温度传感器一 33、变频补水泵15、温度调节阀24、压力传感器 四40、温度传感器三41、压力传感器五42、温度传感器四43及软水箱13相连。 蝶阀七18、热水循环泵二 19、止回阀三20和蝶阀八21组成的支路并联于蝶阀一2 的入口和蝶阀二4的出口上;止回阀七29并联于止回阀五26入口和止回阀六28出口上。 除污器6与蝶阀一 2之间的管道上依次安装有压力传感器一 31、压力传感器32和 温度传感器一 33 ;蝶阀四9与分水器10之间的管道上依次安装有压力表一 34、温度表一 35、温度传感器36和压力传感器三37 ;蝶阀九23入口管道上依次安装有压力表二 38、温度 表二 39、压力传感器四40和温度传感器三41 ;止回阀六28出口管道上依次安装有压力表 三44、温度表三45、压力传感器五42和温度传感器43 ;蝶阀三7入口管道上依次安装有压 力表四46和温度表四47。 软水箱13体积为1. 5立方米。 本技术的工作过程是供暖系统正常工作时采暖回水通过集水器5、除污器 6、蝶阀一2,经过热水循环泵一 1加压后,通过止回阀一3、蝶阀二4、蝶阀三7、双纹管换热 器8、蝶阀四9和分水器IO连接用户暖气。当供暖高峰时,热水循环泵一 1与热水循环泵二 19同时工作。当供暖间歇时,热水循环泵一 1与热水循环泵二 19停止工作,当压力传感器 三37测得供水压力下降至变频补水泵15的下限压力时,将信号传送至控制柜30,控制柜 30控制变频补水泵15开始工作。补水稳压泵15的功率比较小,在满足补水稳压的前提下 非常节能。 —次热媒正常工作时,热媒经过蝶阀九23、温度调节阀24、蝶阀十25、双纹管换热 器8、止回阀五26、疏水器27、止回阀六28排出。 采暖供水温度由一次热媒管路上的温度调节阀24控制,当采暖供水温度低于设 定值时,温度传感器二 36将信号传送至控制柜30,控制柜30控制温度调节阀24开口流量, 进入双纹管换热器8的一次热媒量增加,从而使采暖供水温度升高至设定温度以上;当采 暖供水温度高于设定值时,温度传感器二 36将信号传送至控制柜30,控制柜30控制温度调 节阀24开口流量,进入双纹管换热器8的一次热媒量减少,从而使采暖供水温度降低至设 定温度以下。 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技术作任何限制,凡是根 据本技术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变更以及等效结构变换,均仍 属于本技术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智能板式换热机组,包括:热水循环泵一(1),其特征在于:采暖回水管道上依次安装有集水器(5)、除污器(6)、蝶阀一(2)、热水循环泵一(1)、止回阀一(3)、蝶阀二(4)、蝶阀三(7)、双纹管换热器(8)、蝶阀四(9)和分水器(10),分水器(10)出口管道连接用户暖气;止回阀四(22)并接于蝶阀一(2)入口和蝶阀二(4)出口上;自来水补水管道上依次安装有电磁阀(11)、软水器(12)、软水箱(13)、蝶阀五(14)、变频补水泵(15)、止回阀二(16)和蝶阀六(17),蝶阀六(17)出口管道与蝶阀一(2)的入口管道相接;一次热媒管道上依次安装有蝶阀九(23)、温度调节阀(24)、蝶阀十(25)、双纹管换热器(8)、止回阀五(26)、疏水器(27)和止回阀六(28);控制柜(30)分别与压力传感器一(31)、压力传感器二(32)、温度传感器一(33)、变频补水泵(15)、温度调节阀(24)、压力传感器四(40)、温度传感器三(41)、压力传感器五(42)、温度传感器四(43)和软水箱(13)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严端,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三元换热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7[中国|西安]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