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粉末搅拌烘干设备,包括粉料解袋装置、粉料烘干罐和粉料搅拌机构;所述粉料解袋装置设置在粉料烘干罐的上方,粉料解袋装置中的粉末原料通过进料管道进入粉料烘干罐;粉料烘干罐的罐体为由内壁和外壁组成的锥体结构,在粉料烘干罐中心自上而下设置有粉料搅拌机构,粉料搅拌机构上的外套筒为由内层和外层成的圆筒结构;所述粉料烘干罐上设置有第一加热机构;所述粉料搅拌机构上设置有第二加热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粉末搅拌烘干设备电加热均匀性好;密封性能好;减少了粉尘对环境的污染;粉料搅拌均匀,无死角;罐体自身震动小;设备结构简单,体积小,一种设备可烘干多种粉末,粉末更换方便,实用性强。(*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粉末材料烘干设备,特别涉及一种利用螺旋提升搅 拌、间接加热烘干的方法完成对粉末材料进行烘干的设备,属于化工环保领 域。技术背景-有许多的绝缘零件需要采用氧化铝粉末、树脂等材料浇注成型,浇注前, 必须对氧化铝粉末进行搅拌、加热烘干。而常见的粉末烘干设备如:气流干燥、 喷雾干燥等设备体积大、控制复杂、成本高且大多数的烘干设备必须配置通风 除尘系统,不利于环境保护、影响企业形象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粉末搅拌烘干 设备,包括粉料解袋装置l、粉料烘干罐2和粉料搅拌机构3;所述粉料解袋装 置1设置在粉料烘干罐2的上方,粉料解袋装置1中的粉末原料通过进料管道 4进入粉料烘干罐2;粉料烘干罐2的罐体为由内壁和外壁组成的锥体结构,在粉料烘干罐2中心自上而下设置有粉料搅拌机构3,粉料搅拌机构3上的外套筒6为由内层和外层成的圆筒结构;所述粉料烘干罐2上设置有第一加热机构;所述粉料搅拌机构3上设置有第二加热机构。所述粉料解袋装置1由小罐体、小罐体外部的护罩、小罐体出口设置的过滤网、小罐体上设置的振动电机7和小罐体出口连接的进料管道4组成;所述进料管道4设置有蝶阀5。所述粉料烘干罐2的大罐体由内壁和外壁组成;所述第一加热机构包括大罐体外的导热油进管ll、第一导热油通道12、第一导热油进口 13和第一导热油出口 14;热的导热油通过导热油进管11进入第一导热油进口 13后进入第一 导热油通道12,第一导热油通道12内的导热油由导热油出口排出;第一导热油通道12设置在大罐体的内壁和罐体的外壁之间。第一导热油通道12是自下而上螺旋形盘绕圆钢筋在内壁和外壁之间构成 的螺旋形空间,导热油在第一导热油通道12内螺旋上升流动。所述粉料搅拌机构3包括螺旋提升装置15 ,螺旋提升装置15装置外套筒6 顶部设置有粉料下落导流锥形伞16,外套筒6和锥形伞16悬装于大罐体顶盖 下r套筒与提升螺杆同轴,提升螺杆由大罐体顶盖外部的立式减速机通过旋转 密封部件驱动。所述第二加热机构包括大罐体外的导热油进管11、第二导热油通道17、第 二导热油进口 18和第二导热油出口 19;热的导热油通过导热油进管ll进入第 二导热油进口 18后进入第二导热油通道17,第二导热油通道17内的导热油由 导热油出口排出;第二导热油通道17设置在外套筒6的内层和外层之间。所述第二导热油通道17是自下而上螺旋形盘绕圆钢筋在内层和外层之间 构成的螺旋形空间,导热油在第二导热油通道17内螺旋上升流动。所述粉料烘干罐2下部设置有振动电机7和料温测量铂电阻8。所述粉料烘干罐2的大罐体四周及顶盖上方包覆有隔热层20。本技术的粉末搅拌烘干设备,具有以下优点搅拌罐采用了罐壁夹层 导热油加热,比传统的电加热均匀性好;采用特殊的罐体结构,密封性能好; 废气、潮气经过水冷分离器IO、抽真空系统9排除出,减少了粉尘对环境的污染; 罐体内的搅拌采用立式螺旋机构,使粉料搅拌均匀,无死角;罐体自身震动小; 设备结构简单,体积小, 一种设备可烘干多种粉末,粉末更换方便,实用性强。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粉末搅拌烘干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粉料烘干罐2结构示意图3为本技术的粉料烘干罐2结构俯视图; 其中l为粉料解袋装置;2为粉料烘干罐;3为粉料搅拌机构;4为进料 管;5为蝶阀;6为外套筒;7为振动电机;8为料温测量铂电阻;9为抽真空 系统;IO为分离器;ll为导热油进管;12为第一导热油通道;13为第一导热 油进口; 14为第一导热油出口; 15为螺旋提升装置;16为锥形伞;17为第二 导热油通道;18为第二导热油进口; 19为第二导热油出口; 20为隔热层。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描述参见图1、 2、 3, 一种粉末搅拌烘干设备,包括粉料解袋装置1、粉料烘 干罐2和粉料搅拌机构3;所述粉料解袋装置1设置在粉料烘干罐2的上方, 粉料解袋装置1中的粉末原料通过进料管道4进入粉料烘干罐2;粉料烘干罐2 的罐体为由内壁和外壁组成的锥体结构,在粉料烘干罐2中心自上而下设置有 粉料搅拌机构3,粉料搅拌机构3上的外套筒6为由内层和外层成的圆筒结构;所述粉料烘干罐2上设置有第一加热机构;所述粉料搅拌机构3上设置有第二加热机构。所述粉料解袋装置1由小罐体、小罐体外部的护罩、小罐体出口设置的过滤网、小罐体上设置的振动电机7和小罐体出口连接的进料管道4组成;所述进料管道4设置有蝶阀5。所述粉料烘干罐2的大罐体由内壁和外壁组成;所述第一加热机构包括大罐体外的导热油进管ll、第一导热油通道12、第一导热油进口 13和第一导热油出口 14;热的导热油通过导热油进管11进入第一导热油进口 13后进入第一 导热油通道12,第一导热油通道12内的导热油由导热油出口排出;第一导热油通道12设置在大罐体的内壁和罐体的外壁之间。第一导热油通道12是自下而上螺旋形盘绕圆钢筋在内壁和外壁之间构成的螺旋形空间,导热油在第一导热油通道12内螺旋上升流动。所述粉料搅拌机构3包括螺旋提升装置15,螺旋提升装置15装置外套筒6 顶部设置有粉料下落导流锥形伞16,外套筒6和锥形伞16悬装于大罐体顶盖 下;套筒与提升螺杆同轴,提升螺杆由大罐体顶盖外部的立式减速机通过旋转 密封部件驱动。所述第二加热机构包括大罐体外的导热油进管11、第二导热油通道17、第 二导热油进口 18和第二导热油出口 19;热的导热油通过导热油进管11进入第 二导热油进口 18后进入第二导热油通道17,第二导热油通道17内的导热油由 导热油出口排出;第二导热油通道17设置在外套筒6的内层和外层之间。所述第二导热油通道17是自下而上螺旋形盘绕圆钢筋在内层和外层之间 构成的螺旋形空间,导热油在第二导热油通道17内螺旋上升流动。所述粉料烘 干罐2下部设置有振动电机7和料温测量铂电阻8。所述粉料烘干罐2的大罐 体四周及顶盖上方包覆有隔热层20。在粉料干燥罐进料口侧上方设置解袋装置的安装平台。粉料袋在解袋装置 中打开,以便输送至粉料罐中,解袋装置由罐体、护罩、过滤网、振动电机7、 蝶阀5、进料管道4等组成。解袋装置密封性好,可有效防止粉尘外溢。粉料烘干罐2采用锥形结构,罐体外壁和罐内螺旋提升装置15外套筒6 均用循环流动的导热油加热,罐体夹壁内含有自下而上螺旋形盘绕的圆钢筋, 在夹壁内构成螺旋形空间;以便导热油在夹壁内螺旋上升流动。夹壁内顶部的 气体在加注导热油时能全部排出,不存在无法排出的空气层。罐体夹壁最下部 设导热油进口,最上部设导热油出口。罐内螺旋提升装置15夹壁套筒也是下 进油上出油,进出油口由两根立管引出至罐顶外,其中的进油管口与罐体的出 油口用不锈钢波纹软管相连,将罐内外的两个加热区域串联起来。夹壁腔内最 大工作油压为0. 3Mpa。导热油循环加热单元最高可将油加热至160°C。罐体四周及顶盖上方包覆隔热纤维层;隔热层20厚度^ 70mm,其外用 镀锌薄钢板铠装。罐下部锥体底端平面用螺纹连接粉料出口管,出料管采用两 端法兰式管段。罐下部设伸进罐内的料温测量铂电阻8,铂电阻应插入罐内 150-250mm;在安装铂电阻的螺纹套管的焊接处,导热油夹壁层应局部中断, 外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粉末搅拌烘干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粉料解袋装置(1)、粉料烘干罐(2)和粉料搅拌机构(3);所述粉料解袋装置(1)设置在粉料烘干罐(2)的上方,粉料解袋装置(1)中的粉末原料通过进料管道(4)进入粉料烘干罐(2);粉料烘干罐(2)的罐体为由内壁和外壁组成的锥体结构,在粉料烘干罐(2)中心自上而下设置有粉料搅拌机构(3),粉料搅拌机构(3)上的外套筒(6)为由内层和外层成的圆筒结构;所述粉料烘干罐(2)上设置有第一加热机构;所述粉料搅拌机构(3)上设置有第二加热机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了辽,李社峰,阮建林,毛玉琴,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昕宇表面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7[中国|西安]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