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风伞具伞骨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707541 阅读:19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抗风伞具伞骨结构,其包括一伞中棒及预定数目的外顶骨、内顶骨、连动骨、张力骨、副顶骨及拉线;其中该副顶骨由内支骨与外支骨所枢接,并且外支骨的外端是枢接于活动碟上,而该活动碟是活动套置于外顶骨上,同时在外顶骨上相对活动碟的内侧设有一限位块。伞具处于展开时,副顶骨可因应外顶骨长度的变化而相对外顶骨滑动并限位于限位块处,从而令副顶骨对外顶骨具有一拉力提高强度的功能;反之收伞副顶骨因应伞骨长度有变化相对外顶骨滑动以达收伞的功能。(*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有关一种伞具,特别是指一种抗风伞具伞骨结构
技术介绍
伞具是人们生活常备用品,不只用于挡雨,其功能亦可使用于遮阳、挡风等情形。 但是,一般伞具用于挡风或遮雨时,如遇到较大的风力伞面往往会出现上翻,形成所谓“开 伞花”的情形,不仅对伞具容易造成不良影响,而且对使用者亦会有造成不安全感。因此,便出现了伞骨结构稳固,能有效避免“开伞花”的抗风伞结构,请配合图1所 示,该伞骨主要由一伞中棒1’及预定数目的外顶骨2’、内顶骨3’、连动骨4’与张力骨5’所 组成,其关键是在内顶骨3’与外顶骨2’之间还枢接有一副顶骨6’,该副顶骨6’由内支骨 61’与外支骨62’所枢接,内支骨61’与外支骨62’的自由端分别固定在内顶滑3’与外顶 骨2’的近外端处;如此令展开的伞具,该副顶骨6’对外顶骨2’具有一限位拉力作用,防止 其外翻;另外,在各内顶骨3’与伞下巢之间还设有拉线7’,对内顶骨3’具有一拉力限位, 以进一步防止内顶骨3’外翻。但是,上述结构的抗风伞具的伞骨却存在下述不足之处1、该两端处于相对固定的副顶骨6’只适用于两折伞具,即外顶骨2’为两折结构, 如遇多折或是直骨伞,即无法实现折收功能。2、由于两折外顶骨2’的动作要求,使得加强伞具中部强度的拉线V是设在内顶 骨3’的下方,因此,其会占用伞具内的空间,造成使用者使用时的干涉。3、另外,该伞具的上巢11’与中巢12’之间的伞巢顶压弹簧122’是直接套置伞中 棒1’上,弹簧的外露不仅遭受风雨侵蚀,影响其寿命,而且还存在遭夹手的安全之虞。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令增强伞骨强度的副顶骨适用于各种伞具的抗风 伞具伞骨结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解决方案是一种抗风伞具伞骨结构,其包括一伞中棒及预定数目的外顶骨、内顶骨、连动骨、 张力骨、副顶骨及拉线;其中该副顶骨由内支骨与外支骨所枢接,并且外支骨的外端是枢 接于活动碟上,而该活动碟是活动套置于外顶骨上,同时在外顶骨上相对活动碟的内侧设 有一限位块。所述外顶骨包括内骨、中骨及外骨,依次枢接以令伞具形成三折伞;该活动碟是活 动套置于外顶骨的外骨上。所述伞中棒上设有上巢、中巢及下巢,中巢枢接外顶骨内骨的内端,且连接一套管 而滑设于伞中棒上,其中套管与伞中棒之间设有伞巢顶压弹簧。所述伞中棒上巢枢接拉线的内端,而拉线的外端枢接外顶骨内骨的骨身上,下巢 是枢接内顶骨的内端,内顶骨的外端枢接在外顶骨内骨的骨身上。所述连动骨的外端形成弯脚枢接在内骨与中骨的枢接处,内端是枢接在内顶骨外部近与内骨的枢接处。所述张力骨是位于外顶骨的上部,其外端是枢接在外顶骨外骨与中骨相枢接的伞 碟上,内端是枢接在内骨近内骨与中骨的枢接处。采用上述方案后,本技术的伞具处于展开时,由于副顶骨的外端与外顶骨为 活动的配合关系,则副顶骨因应外顶骨长度的变化,其外端相对外顶骨向内滑动并限位于 限位块处,从而令副顶骨对外顶骨具有一拉力提高强度的功能;同时拉线对外顶骨具有进 一步提高强度以防止外翻的风,从而实现多折抗风伞骨的实现;反之在收伞时,副顶骨因应 伞骨长度有变化,其外端相对外顶骨向外端滑动以达收伞的功能。另外,拉线设置于外顶骨上部的结构可令展开的伞骨内部空间加大,避免出现伞 骨与使用者出现干涉的现象。再者,伞巢顶压弹簧由套管保护,避免风雨侵蚀,从而保证伞具有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抗风伞骨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伞骨的立体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伞具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伞骨的侧视图;图5为本技术伞骨的收折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2-5所示,本技术揭示的一种抗风伞具伞骨结构,该伞骨包括一伞中棒1 及预定数目的外顶骨2、内顶骨3、连动骨4、张力骨5、副顶骨6及拉线7。伞中棒1上设有上巢11、中巢12及下巢13,中巢12枢接外顶骨2内骨21的内端, 且连接一套管121而滑设于伞中棒1上,其中套管121与伞中棒1之间设有伞巢顶压弹簧 122,此处套管121对伞巢顶压弹簧122具有保护功用。上巢11枢接拉线7的内端,而拉线 7的外端枢接外顶骨2内骨21的骨身上。下巢13是枢接内顶骨3的内端,内顶骨3的外端 枢接在外顶骨2内骨21的骨身上。外顶骨2包括内骨21、中骨22及外骨23,依次枢接以令伞具形成三折伞;连动骨 4的外端形成弯脚41枢接在内骨21与中骨22的枢接处,内端是枢接在内顶骨3外部近与 内骨21的枢接处;张力骨5是位于外顶骨2的上部,其外端是枢接在外骨23与中骨22相 枢接的伞碟24上,内端是枢接在内骨21近内骨21与中骨22的枢接处。副顶骨6由内支骨61与外支骨62所枢接而成,内支骨61的内端是枢接在外顶骨 2内骨21与中骨22的枢接处,外支骨62的外端是枢接在活动碟8上,该活动碟8是活动套 置于外顶骨2的外骨23上,同时在外骨23上相对活动碟8的内侧设有一限位块81,而外 骨23的外端设置伞珠,以防止活动碟8从外骨23上滑出,此处外骨23可采用变形较大的 纤维杆。配合图3、4所示,当伞具处于展开时,由于副顶骨6的外端与外顶骨2为活动的配 合关系,则副顶骨6因应外顶骨2长度的变化,其外端相对外顶骨2向内滑动并限位于限位 块81处,从而令副顶骨6对外顶骨2具有一拉力提高强度的功能;同时拉线7对外顶骨2具有进一步提高强度以防止外翻的风,从而实现多折抗风伞骨的实现;反之在收伞时,副顶 骨6因应伞骨长度有变化,其外端相对外顶骨2向外端滑动以达收伞的功能。综上,本技术的副顶骨6由于通过活动碟8与外顶骨2的配合关系,使得多折 (三折)以上的抗风伞骨可以实现展开与收伞的功能,并且该活动碟8亦适配于直骨伞。另外,拉线8设置于外顶骨2上部的结构可令展开的伞骨内部空间加大,避免出现 伞骨与使用者出现干涉的现象;再者,伞巢顶压弹簧122由套管121保护,避免风雨侵蚀,从 而保证伞具有使用寿命。权利要求一种抗风伞具伞骨结构,其包括一伞中棒及预定数目的外顶骨、内顶骨、连动骨、张力骨、副顶骨及拉线;其特征在于该副顶骨由内支骨与外支骨所枢接,并且外支骨的外端是枢接于活动碟上,而该活动碟是活动套置于外顶骨上,同时在外顶骨上相对活动碟的内侧设有一限位块。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风伞具伞骨结构,其特征在于外顶骨包括内骨、中骨及外 骨,依次枢接以令伞具形成三折伞;该活动碟是活动套置于外顶骨的外骨上。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抗风伞具伞骨结构,其特征在于伞中棒上设有上巢、中巢 及下巢,中巢枢接外顶骨内骨的内端,且连接一套管而滑设于伞中棒上,其中套管与伞中棒 之间设有伞巢顶压弹簧。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抗风伞具伞骨结构,其特征在于伞中棒上巢枢接拉线的内端, 而拉线的外端枢接外顶骨内骨的骨身上,下巢是枢接内顶骨的内端,内顶骨的外端枢接在 外顶骨内骨的骨身上。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抗风伞具伞骨结构,其特征在于连动骨的外端形成弯脚 枢接在内骨与中骨的枢接处,内端是枢接在内顶骨外部近与内骨的枢接处。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抗风伞具伞骨结构,其特征在于张力骨是位于外顶骨的上部,其外端是枢接在外顶骨外骨与中骨相枢接的伞碟上,内 端是枢接在内骨近内骨与中骨的枢接处。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抗风伞具伞骨结构,其包括一伞中棒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抗风伞具伞骨结构,其包括一伞中棒及预定数目的外顶骨、内顶骨、连动骨、张力骨、副顶骨及拉线;其特征在于:该副顶骨由内支骨与外支骨所枢接,并且外支骨的外端是枢接于活动碟上,而该活动碟是活动套置于外顶骨上,同时在外顶骨上相对活动碟的内侧设有一限位块。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明儒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市惠阳区新圩镇福诚制伞加工厂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