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壳管加热结构,包括:管状壳体,形成容纳液体的第一腔体;管接头,其一端与管状壳体相贯连接,另一端具有第一法兰面;管接头具有与第一腔体相通的第二腔体;电加热装置,其包括:连接部,其具有与第一法兰面螺接的第二法兰面;电加热组件,与连接部连接,用于加热液体;绝缘盖,盖设在连接部上,并具有用于穿设电连接线的过线孔。(*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制冷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壳管加热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上常见的壳管加热结构采用的是,通过螺钉将电加热装置直接固定在管 状壳体上,这种加热结构加热装置的固定和安装不能得到有效控制,安装过程中电加热装 置的塑料外壳也很容易损坏,造成电加热装置的防水、绝缘和防异物的能力很差,从而影响 电加热装置的制热能力,对管状壳体内的液体的防冻效果不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壳管加热结构,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壳管加热结构,包括管状壳体,形成容 纳液体的第一腔体;管接头,其一端与管状壳体相贯连接,另一端具有第一法兰面;管接头 具有与第一腔体相通的第二腔体;电加热装置,其包括连接部,其具有与第一法兰面螺接 的第二法兰面;电加热组件,与连接部连接,用于加热液体;绝缘盖,盖设在连接部上,并具 有用于穿设电连接线的过线孔。进一步地,电加热组件包括电连接的电接头和电加热管;电加热管位于第二腔 体内,电接头位于连接部与绝缘盖之间。进一步地,连接部呈圆盘状;绝缘盖为中空的圆柱形耐腐蚀硅胶盖,套接在连接部 上。进一步地,壳管加热结构,还包括密封层,设置在管接头与连接部之间。进一步地,密封层为密封橡胶圈;密封橡胶圈的两侧端面分别设有环形定位槽,第 一法兰面、第二法兰面分别嵌设于环形定位槽内。进一步地,管接头为多个,均勻排布在管状壳体的下方。进一步地,壳管加热结构,还包括感温器,位于第二腔体内,用以输出管状壳体内 液体温度和湿度的信号。进一步地,电加热管呈U型;感温器为测温管,钎焊在电加热管上。进一步地,壳管加热结构,还包括防水圆弧挡板,固定在连接部的外部端面上; 所述防水圆弧挡板具有翻边。进一步地,管状壳体为空调器换热器的管状壳体。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由于采用了管接头,其一端与管状壳体相贯连接,另 一端具有第一法兰面;电加热装置,其包括连接部,其具有与第一法兰面螺接的第二法兰 面;电加热组件,与连接部连接,用于加热液体;绝缘盖,盖设在电加热组件上,并具有用于 穿设电连接线的过线孔,通过第一法兰面和第二法兰面的相互配合,使电加热装置的安装 方便可控,其与管状壳体之间的连接稳固可靠,电加热装置不容易发生损坏,进而达到了提 高壳管防冻能力的效果。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技术的 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 中图1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壳管加热结构的安装结构;图2示意性示出了本技术中管状壳体与管接头的结构;图3示意性示出了本技术中电加热装置与绝缘盖的爆炸结构;图4示意性示出了本技术中密封橡胶圈和连接部的剖面结构;图5示意性示出了本技术中密封橡胶圈和连接部的侧视结构;图6示意性示出了本技术中电加热装置的主视结构;图7示意性示出了本技术中电加热装置的俯视结构;以及图8示意性示出了本技术中绝缘盖的主视结构。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图1至图8示意性示出了根据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壳管加热结构,如图所示,该 壳管加热结构包括管状壳体10,形成容纳液体的第一腔体,例如管状壳体10为空调器换 热器的管状壳体,其具有装制冷剂的第一腔体。管接头20,其一端与管状壳体10相贯连接, 另一端具有第一法兰面201 ;管接头20具有与第一腔体相通的第二腔体,第二腔体的径截 面例如可以呈圆形或矩形或椭圆形等。电加热装置30,其包括连接部301,其具有与第一 法兰面201相螺接的第二法兰面;电加热组件,与连接部301连接,用于加热液体;绝缘盖 40,盖设在连接部上,并具有用于穿设电连接线的过线孔401。因为在管状壳体10上设置有 管接头20,管接头具有第一法兰面201 ;电加热装置具有与第一法兰面相配合连接的第二 法兰面,第一法兰面201和第二法兰面可以很方便地通过螺栓连接,从而使电加热装置和 管状壳体的安装方便可控,且二者之间的连接稳固可靠,降低了电加热装置因安装不良造 成的外壳损坏等事故的可能性,进而提高了电加热装置的使用性能。如图1所示,例如在管状壳体10的下部设置多个均勻排布的管接头20,管接头20 轴线方向与管状壳体10的轴线方向垂直,每个管接头20都相应地设置有电加热装置30。 这样,对管状壳体10内部的液体加热较均勻。当然,管接头20也可以以其他方式固定在管 状壳体10上,例如不均勻地分布在管状壳体10上等。电加热装置30可以有多种结构,例如,作为其中的一种结构,如图1、图2、图3、图6和图7所示,当管接头20的第一法兰面201呈圆环状时,连接部301整体呈圆盘状,第一 法兰面201上具有多个螺栓安装孔,圆盘状的连接部301安装至管接头20上的端面为第二 法兰面,第二法兰面上具有与第一法兰面201的螺栓安装孔相对应的多个螺栓安装孔,第 二法兰面和第一法兰面201通过螺栓相螺接。电加热组件302包括电连接的电接头3022 和电加热管3021,其中,电加热管3021由多个大体呈U型的电加热管形成,电加热管3021 与连接部301绝缘连接。电加热管3021例如包括导热外壳,位于导热外壳内的、电连接 的电加热丝和引出棒,以及填充在导热外壳、电加热丝和引出棒之间的绝缘材料。电加热管3021位于第二腔体内;电接头3022位于连接部301与绝缘盖40之间,电加热管3021的引 出棒通过电接头3022与空调机组的电路控制系统电连接。为了保证电接头3022与连接部 301有效绝缘,还可以在电接头3022与连接部301相连接处采用硅胶封口,同时在连接部 301上设置接地螺母等(图4中螺孔503即为接地螺母安装孔)。使用时,通过电接头301 与空调电路控制系统的电连接,可以控制电加热装置的启用或停用的状态。上述电加热装 置具有类似于用于热水瓶的电加热器的结构,电加热管3021在现有技术中多有涉及,在此 不再赘述。当然,电加热管3021还可以大体呈螺旋型等其他合适的结构。电加热装置30例如还可以为,与上述第一种结构不同之处在于,当管接头的第一 法兰面201例如呈回字形或不规则型时,连接部301整体呈方形或者不规则型,连接部的其 中一面上设有第二法兰面,第二法兰面与第一法兰面201螺接。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如图8所示,绝缘盖40可以为中空的圆柱形耐腐 蚀硅胶盖,将电接头3022包围在连接部301与绝缘盖40所形成的空间内。耐腐蚀硅胶盖 40的形状随着连接部301的形状改变,例如对于呈圆盘状的连接部301来说,硅胶盖的开 口略小于连接部301的径向直径,利用硅胶盖的弹性可以将其紧紧地套接在连接部301上。 相对于现有技术的塑料盖来说,耐腐蚀硅胶盖富有弹性、不易损坏、更容易适应被安装物品 的形状,而且使绝缘盖40与连接部的连接密封良好,进一步提高了电加热装置的电接头端 的防水、绝缘和防异物的能力。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壳管加热结构,还包括密封层50,设置在管接头 20与连接部301之间。如图4和图5所示,例如密封层50为密封橡胶圈;密封橡胶圈的两 侧端面分别设有环形定位槽501、502,第一法兰面201、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壳管加热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管状壳体(10),形成容纳液体的第一腔体;管接头(20),其一端与所述管状壳体(10)相贯连接,另一端具有第一法兰面;所述管接头(20)具有与所述第一腔体相通的第二腔体;电加热装置(30),包括:连接部(301),具有与所述第一法兰面螺接的第二法兰面;电加热组件,与所述连接部(301)连接,用于加热所述液体;绝缘盖(40),盖设在所述连接部(301)上,并具有用于穿设电连接线的过线孔(401)。
【技术特征摘要】
一种壳管加热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管状壳体(10),形成容纳液体的第一腔体;管接头(20),其一端与所述管状壳体(10)相贯连接,另一端具有第一法兰面;所述管接头(20)具有与所述第一腔体相通的第二腔体;电加热装置(30),包括连接部(301),具有与所述第一法兰面螺接的第二法兰面;电加热组件,与所述连接部(301)连接,用于加热所述液体;绝缘盖(40),盖设在所述连接部(301)上,并具有用于穿设电连接线的过线孔(40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管加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加热组件包括电连接的电接头(3022)和电加热管(3021);所述电加热管(3021)位于所述第二腔体内,所述电接头(3022)位于所述连接部(301) 与所述绝缘盖(40)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壳管加热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301)呈圆盘状;所 述绝缘盖(40)为中空的圆柱形耐腐蚀硅胶盖,套接在所述连接部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壳管加热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密封层(5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龙,熊建国,唐道轲,陈忠杰,高东明,梁贻敏,陈培生,罗科,周胡根,胡帅,吴海钦,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