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中捕捉器,其特征在于,其为具网格的捕捉筒,筒体中央上方设有供提握及系绑标示定位浮标的提把,筒体前后端设成缩口状,前方设有具有前箍的前入口,前入口内设有可伸张收合并防止水产物逃脱的具有胶斗前箍的胶斗,通过前套将前箍及胶斗前箍固定,捕捉筒体后方设有后固定孔,后固定孔内设有放置诱捕水产物饵料的饵筒,并由后盖固定。(*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Underwater trap
A water filter, which is characterized in that the capture tube with the grid, for holding and tie mark positioning buoy handle above the barrel body is provided with a central cylinder, before and after the end of a necking shape, is arranged on the front entrance has a front hoop, which can be done in the entrance before the closing of the merger case the product has a plastic bucket of water to escape before the hoop of a plastic bucket, the set before the hoop and a plastic bucket front hoop fixed capture cylinder is arranged behind the fixed hole, after fixing hole is arranged in the bait barrel placed bait and trap water products, is fixed by the back cov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水中捕捉器的制作方法专利说明 一、
本技术涉及捕捞用具,尤其涉及一种水中捕捉器。二
技术介绍
参阅图1所示,为现有产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其结构为一团状网10构成,其内(中)设置有烂鱼头A,利用该烂鱼头A的气味吸引诱捕食用水产的螃蟹X。参阅图2所示,为现有的另一种产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其结构是利用捕捉网20四周的架杆201将其撑架在水底,同时利用绳索绑固在架杆201上,再以绳索202将烂鱼头A悬架在捕捉网20上面,利用烂鱼头A的腐味诱捕螃蟹。由于现有产品(如图1、图2所示)均是利用团状网10及捕捉网20勾缠螃蟹X的足部,故无法捕捉其他水产品,因此其适用捕捉水产品的种类较少,捕获水产品的机会相对减少,而且仅能捕捉小型水产品;另外,团状网10和捕捉网20常勾置在水中,无法全数回收,很容易造成水中的二次公害,同时未回收的团状网10、捕捉网20容易造成其他水产的误触而死亡腐烂,还会造成垃圾废物集结勾住,破坏生态;再者,其只适合在岸边或浅滩处使用,使用范围小且不实用;又,其使用烂鱼头A作为诱饵,也容易造成水质污染,而在取出捕捉螃蟹时,常常因其足部缠绕,不仅相当费时费力,更会使螃蟹脚蝥断掉,导致售价及质量降低,甚至捕捉时因缠绕造成死亡(不新鲜);还有,现有产品的网状结构容易勾置水底及异物,而无法收回。这些种种缺点,长久以来一直困扰着从业者及消费者,因此,是否能够提供一种确实具有增进功效,并能提高产品使用价值的水中捕捉器,实有必要。三、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产品存在的上述缺点,而提供一种水中捕捉器,其使捕捉器拆解组装方使,且能自动下沉,不会勾置水底,鱼蟹容易进入,可捕捉水产品的种类繁多,而且可以保持水产品整体完整及存活的新鲜度,还可有效避免公害。本技术的目的是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技术水中捕捉器,是一种拆解组装方便,鱼蟹容易进入,能自动下沉且不易勾置水底,并可捕捉较大水产物,无公害污染问题,具网格的捕捉筒,其特征在于,筒体中央上方设有供提握及系绑标示定位浮标的提把,筒体前后端设成缩口状,前方设有具有前箍的前入口,前入口内设有可伸张收合并防止水产物逃脱的具有胶斗前箍的胶斗,通过前套将前箍及胶斗前箍固定,捕捉筒体后方设有后固定孔,后固定孔内设有放置诱捕水产物饵料的饵筒,并由后盖固定。前述的水中捕捉器,其中胶斗为锥状,并设有供伸张收合的切割放射状线条。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拆解组装容易,通过捕捉筒上方提把系住浮标,标示沉底位置,而且具有自动下沉功能,不易勾置水底;2、由其前入口内所置胶斗,且借助固定孔内所设的饵筒,使大型水产鱼蟹无法逃脱,捕捉率高;3、内置无公害饵料的更换快速简便;4、捕捉水产品种类多,不仅能够捕捉小型螃蟹,也能够捕捉大型螃蟹;5、避免造成二次公害及破坏生态;6、能够全部回收,适用于岸边及浅滩,不污染水源;7、捕捉的水产物取拿方便而避免受伤断脚断蝥,保持水产整体完整及存活新鲜度。四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捕捉器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现有的另一种捕捉器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立体结构分解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组合结构剖面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沉于水底的实施状态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捕捉水产动作状态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另一捕捉水产动作状态示意图。图中标号说明10圆状网、A烂鱼头、X螃蟹、20捕捉网、201架杆、202绳索、1捕捉筒、11前入口、111前箍、112后固定孔、113提把、2胶斗、21胶斗前箍、3前套、4饵筒、5后盖、B浮标、C水、D水底、X3大鱼、X4大螃蟹、A3饵料。五具体实施方式参阅图3、图4所示,为本技术本体结构分解示意图及组合结构剖面示意图,其捕捉筒1呈网格筒状体,该筒状体前后设置成缩口形状,其前方设有前入口11,前入口11端部则设有前箍111,前入口11内提供具有胶斗前箍21且可为锥状或其他形状的胶斗2置入其内,利用断面呈冂形的前套3将前箍111及胶斗前箍21固定结合成为一体,捕捉筒1中央外侧上方设有提供手提及系绑浮标B(如图3所示)的提把113,捕捉筒1后方设有后固定孔112,其内供网格状饵筒4置入,并利用后盖5固定。由于本技术可由金属制成,其本身具有重量,因此捕捉筒1本身会自动下沉到达水底D(如图5所示),为了供定位标示及确实全数回收,在其提把113上系绑具有绳索的浮标B,浮标B漂浮在水C的上面,使用者随时可以简便地将捕捉筒1取出水面回收,更可以置入深水、浅水中作业,使用相当方便;置于前入口11内的胶斗2呈前大后小的可伸张收合结构,为了供与捕捉筒1前方的前箍111固定,胶斗2前方也另设有胶斗前箍21,利用断面为冂形的前套13将其二者固定结合成一体,因此当有大鱼X3进入时毫无阻碍,当遇到锥状及放射切割线的胶斗2时,因具结构滑顺并可进行伸张收合,故胶斗2会轻易被撑开,大鱼X3很容易进入(如图6所示),当进入后,该胶斗2的锥尾自动收合,此时大鱼X3,即无法再由已收合的胶斗2锥尾逃脱,因此被困在捕捉筒1的内部空间,而大螃蟹X4其动作也相同;至於大鱼X3、大螃蟹X4或其他水产品,是通过网格状内置饵料A3的饵筒4散发气味吸引,由于其本身不使用烂鱼头A(如图1、图2所示),不会造成污染,其捕捉筒1因可以确实回收,且呈筒状物不会勾置在水底D,有效避免造成二次公害,且不会破坏生态(如图7所示);捕捉的水产物如大鱼X3、大螃蟹X4,因前有胶斗2,后有饵筒4,进入的水产物无处可逃,且因本身是非缠绕式困住,水产物不会造成伤害,取拿方便,不易使其死亡;另捕捉筒1具有足够空间容纳水产品,因此水产品种类及捕捉数量、存活率增加,且可捕捉较大型者,无形中提高水产品质量和销售价值,当欲将捕捉筒1回收时,仅需通过定位漂浮的浮标B(如图5所示)指示,将其拉起,同时将前套3取下,此时胶斗2即可由前入口11处取出,而水产物,如大鱼X3、大螃蟹X4由前入口11倒出即可,若欲填充饵料A3,仅需将后盖5打开,取出饵筒4即可填充,再将后盖5盖合即可完成。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技术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中捕捉器,其特征在于,其为具网格的捕捉筒,筒体中央上方设有供提握及系绑标示定位浮标的提把,筒体前后端设成缩口状,前方设有具有前箍的前入口,前入口内设有可伸张收合并防止水产物逃脱的具有胶斗前箍的胶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俊辉,
申请(专利权)人:林俊辉,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