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烯类聚合物组合物及薄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664057 阅读:1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乙烯类聚合物组合物,其中含有下述成分(A)和下述成分(B),成分(B)的含量为成分(A)每100重量份含有0.5~20重量份。成分(A):下述要件(a1)~(a3)均满足的乙烯类聚合物(a1)密度为890~925kg/m3。(a2)熔体流动速率(MFR)为0.1~10g/10分钟。(a3)流动活化能(Ea)为50kJ/mol以上。成分(B):下述要件(b1)~(b3)均满足的乙烯-α-烯烃共聚物(b1)密度为890~925kg/m3。(b2)用四氢化萘溶液测定的特性粘度[η]为4~15dL/g。(b3)流动活化能(Ea)低于50kJ/mo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乙烯类聚合物组合物及薄膜
技术介绍
用于食品、医药品、日用杂货等包装的薄膜或片材大多使用将乙烯类聚合物挤压 成形得到的模制品。在乙烯类聚合物中,乙烯与a-烯烃形成的直链状共聚物,即所谓直链 状低密度聚乙烯,比具有长链分支的高压法低密度聚乙烯冲击强度优良。因此,直链状低密 度聚乙烯形成的包装材料与高压法低密度聚乙烯形成的包装材料相比,可以制成薄片。 但是,直链状低密度聚乙烯比高压法低密度聚乙烯熔融张力低,有时在吹塑成形 时气泡振动会在薄膜中出现褶皱,或者薄膜厚度分布增大(以下将这些称为成形性)。因 此,对改善成形性的方法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在直链状低密度聚乙烯中配合高压法低密 度聚乙烯5 30重量%的聚合物组合物的方案(例如,特公昭62-3177号公报、特开平 11-181173号公报)。但是,该聚合物组合物与直链状低密度聚乙烯相比强度降低。 近来,聚乙烯制造用催化剂的研究不断发展,有报道指出通过用特定的金属茂类 催化剂使乙烯与a -烯烃聚合,可以得到强度和成形性优良的具有长链分支的乙烯-a _烯 烃共聚物(例如,特开2005-97481号公报)。 但是,上述具有长链分支的乙烯_ a _烯烃共聚物在强度和成形性方面也不是令 人十分满意。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情况,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强度和成形性优良的乙烯类 聚合物组合物,以及将该聚合物组合物挤压成形得到的薄膜。 本专利技术的第一项涉及一种乙烯类聚合物组合物,其中含有下述成分(A)和下述成分(B),成分(B)的含量为成分(A)每100重量份含有0. 5 20重量份。 成分(A):下述要件(al) (a3)均满足的乙烯类聚合物 (al)密度为890 925kg/m3。 (a2)熔体流动速率(MFR)为0. 1 10g/10分钟。 (a3)流动活化能(Ea)为50kJ/mol以上。 成分(B):下述要件(bl) (b3)均满足的乙烯-a-烯烃共聚物 (bl)密度为890 925kg/m3。 (b2)用四氢化萘(tetralin)溶液测定的特性粘度为4 15dL/g。 (b3)流动活化能(Ea)低于50kJ/mol。 本专利技术的第二项涉及将上述乙烯类聚合物组合物挤压成形得到的薄膜。 具体实施例方式作为成分(A)的乙烯类聚合物,可以例举乙烯-a _烯烃共聚物、高压法低密度聚乙烯。从提高冲击强度的观点来看,优选乙烯_a -烯烃共聚物。 成分(A)的乙烯-a-烯烃共聚物是含有以乙烯为基础的单体单元和以a-烯烃 为基础的单体单元的共聚物。作为该a-烯烃,可以例举丙烯、l-丁烯、l-戊烯、l-己烯、 l-庚烯、l-辛烯、l-壬烯、l-癸烯、l-十二碳烯、4-甲基-l-戊烯、4-甲基-l-己烯等,这些 a-烯烃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2种以上同时使用。作为a-烯烃,优选碳原子数3 20的 a-烯烃,更优选碳原子数4 8的a-烯烃,进一步优选选自1_丁烯、1_己烯、1_辛烯、 4_甲基-1-戊烯的至少1种a _烯烃。 作为成分(A)的乙烯-a-烯烃共聚物,除上述以乙烯为基础的单体单元和以 a-烯烃为基础的单体单元以外,在不影响本专利技术效果的范围内,也可以含有以其他单体为 基础的单体单元。作为其他单体,可以例举共轭二烯(例如丁二烯或异戊二烯)、非共轭二 烯(例如l,4-戊二烯)、丙烯酸、丙烯酸酯(例如丙烯酸甲酯或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 甲基丙烯酸酯(例如甲基丙烯酸甲酯或甲基丙烯酸乙酯)、乙酸乙烯酯等。 作为成分(A)的乙烯-a-烯烃共聚物,可以例举乙烯-l-丁烯共聚物、乙烯-l-己 烯共聚物、乙烯_4-甲基-1-戊烯共聚物、乙烯-1-辛烯共聚物、乙烯-1- 丁烯-1-己烯共 聚物、乙烯-1- 丁烯-4-甲基-1-戊烯共聚物、乙烯-1- 丁烯-1-辛烯共聚物等。从提高冲 击强度的观点来看,优选具有以乙烯为基础的单体单元和以碳原子数6 8的a-烯烃为 基础的单体单元的共聚物,具体而言,可以例举乙烯-1-己烯共聚物、乙烯-1-辛烯共聚物、 乙烯-1- 丁烯-1-己烯共聚物、乙烯-1- 丁烯-1-辛烯共聚物等。 成分(A)的乙烯-a-烯烃共聚物中,以乙烯为基础的单体单元的含量相对于乙 烯-a-烯烃共聚物的总重量(100重量%)通常为80 98重量%,以a-烯烃为基础的 单体单元的含量相对于乙烯类聚合物的总重量(100重量% )通常为2 20重量%。 成分(A)的乙烯类聚合物的流动活化能(Ea,单位为kj/mol)为50kJ/mol以上。 该Ea从提高成形加工性的观点来看,优选55kJ/mo1以上,更优选60kJ/mol以上。另外,从 提高冲击强度的观点来看,Ea优选100kJ/mo1以下,更优选90kJ/mol以下。 流动活化能(Ea)是基于温度_时间重合原理,由绘制显示19(TC下的熔融复数 粘度(melt complex viscosity)(单位Pa sec)的角步员率(angular frequency)(单 位rad/sec)依赖性的叠合曲线时的平移因子(aT),按照阿仑尼乌斯型方程式(Arrhenius type equation)计算得到的数值,是按以下所示方法求得的值。即,对130°C 、 150°C 、 170°C 、 190°C 、210°C的温度中包括190°C的4种温度,绘制各种温度(T,单位°C )的乙烯_ a -烯 烃共聚物的熔融复数粘度-角频率曲线,基于温度-时间重合原理,求出使各温度(T)的 每条熔融复数粘度_角频率曲线与19(TC下的乙烯类共聚物的熔融复数粘度-角频率曲 线重合时得到的各温度(T)的平移因子(a》,由各种温度(T)和各种温度(T)的平移因 子(aT)按照最小二乘法计算出与的一次近似方程式(primary approximation formula)(下述(I)式)。接着,由该一次方程式的斜率(inclination) (m) 和下述式(II)求出Ea。 In(aT) = m(l/(T+273. 16))+n (I) Ea = |0. 008314Xm| (II) aT :平移因子 Ea :流动活化能(单位kJ/mol) T :温度(单位°C ) 上述计算也可以使用市售的计算软件,作为该计算软件,可以例举Rheometrics 公司制Rhios V. 4. 4. 4等。 另外,平移因子(aT)是使各种温度(T)的熔融复数粘度_角频率的双对数曲线沿 log(Y) =_log(X)轴方向移动(其中,以Y轴作为熔融复数粘度,以X轴作为角频率),与 19(TC下的熔融复数粘度-角频率曲线重合时的移动量,在该重合中,各种温度(T)的熔融 复数粘度_角频率的双对数曲线使角频率移动aT倍,使熔融复数粘度移动l/aT倍。 另外,采用最小二乘法由130°C 、 150°C 、 170°C 、 190°C 、210°C中包括190°C的4种温 度下的平移因子和温度求得一次近似方程式(I)时的相关系数,通常为0.99以上。 上述熔融复数粘度-角频率曲线的测定使用粘弹性测定装置(例如,Rheometrics 公司制Rheometrics Mechanical Spectrometer RMS-8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乙烯类聚合物组合物,其中含有下述成分(A)和下述成分(B),成分(B)的含量为成分(A)每100重量份含有0.5~20重量份,  成分(A):下述要件(a1)~(a3)均满足的乙烯类聚合物  (a1)密度为890~925kg/m↑[3],  (a2)熔体流动速率(MFR)为0.1~10g/10分钟,  (a3)流动活化能(Ea)为50kJ/mol以上;  成分(B):下述要件(b1)~(b3)均满足的乙烯-α-烯烃共聚物  (b1)密度为890~925kg/m↑[3],(b2)用四氢化萘溶液测定的特性粘度[η]为4~15dL/g,  (b3)流动活化能(Ea)低于50kJ/mol。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野末佳伸川岛康丰
申请(专利权)人: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